长期服用二甲双胍,死亡风险可降低多少?医生告诉你答案

文 / 医者良言
2020-01-14 00:35

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出现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目标,糖尿病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均会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二甲双胍在降血糖的同时,还可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从而可进一步降低死亡风险。那么,长期服用二甲双胍,死亡风险究竟能降低多少呢?接下来,医学莘将告诉您答案。


冠状动脉、头颈部动脉等大血管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受损的靶器官,血糖长期升高,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进展,增加心肌梗死、脑梗死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而这些心脑血管事件则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因此,高血糖所致靶器官损害会直接增加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但通过合理的降糖治疗,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则可降低相应风险。在常用的降糖药中,降糖作用优于二甲双胍的药物不在少数,通过合理应用,均可取得较好的降糖疗效,但如果将死亡风险考虑在内,二甲双胍可能更胜一筹。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显示,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全因死亡率可降低35%。因此,二甲双胍除开降血糖,还具可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正因如此,二甲双胍才会被推荐作为治疗糖尿病的首选药与全程药。

二甲双胍虽然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但药物本身并不具有该作用,而是通过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来实现。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中,除开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还有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吸烟、酗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龄等,当然,二甲双胍并不能作用与所有的危险因素,只能改善部分指标,主要包括:

①改善血脂。这一点可能会出乎部分朋友的意料,本应降脂药才具有的功效,居然也可出现在二甲双胍上。二甲双胍可同时降低多项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这些指标长期升高,均可诱发心血管事件,增加死亡风险,二甲双胍通过发挥改善血脂的功效,降低相应风险,但二甲双胍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改善不显著。

②减轻体重。肥胖不仅可增加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同时可增加其它慢性疾病的死亡风险,通过减轻体重,死亡风险则会有所降低。二甲双胍具有减轻体重的作用,该作用不仅适用于体重正常的患者,更适用于超重与肥胖的患者,体质指数(BMI)越高,二甲双双胍减轻体重的作用就越显著。曾有研究显示,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体重正常、超重、肥胖的患者长期服用二甲双胍,体重可分别下降1.47kg、2.81kg、2.92kg。不仅如此,部分降糖药物如磺脲类降糖药、格列奈类降糖药、胰岛素等,具有增加体重的作用,如果与二甲双胍联用,则可减少体重增加。

③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内管内皮通过释放一氧化氮,可舒张血管、调节血压,故良好的血管内皮功能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经。但各种危险因素均可损伤血管内皮,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动脉斑块形成,是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主要原因。二甲双胍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加各靶器官的血供、改善器官缺血的症状,从而可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间接发挥降低死亡风险的作用。

④除此之外,二甲双胍还具有抗凝、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作用,这些均为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虽然二甲双胍对这些指标的改善作用不是特别显著,但慢性损伤毕竟由长期积累所致,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均可获益。

由上可见,二甲双胍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并非空穴来风,长期服用,确实可发挥相关作用。在使用期间需注意,如果发生了心脑血管事件,如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处于失代偿期、近期发生过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等,这些情况下需要停用二甲双胍,因为这些疾病可造成组织缺氧,可能会诱发乳酸酸中毒。这些心血管事件本就属于危、急、重症疾病,若此时再出现可能会危及生命的乳酸酸中毒,病情无疑会雪上剑霜。因此,出现上述情况时应待病情得到控制以后,才能继续服用二甲双胍。

最后,医学莘需要强调一点,虽然二甲双胍可降低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但作用有限,如果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高血压、高脂血症,不能简单依靠二甲双胍来降血压、降血脂,二甲双胍只能改善相应指标,此时应据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除开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等非药物治疗,还启动药物治疗。

  • 对于血压的控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对血管的损害程度远高于单病叠加,讲的通俗一点就是1+1>2。此时除开严格降糖,还应严格控制血压,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以降低靶器官损害。在选药时需注意,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更容易发生夜间高血压、清晨高血压,建议选择长效降压药,有利于减少血压波动,优选ACEI(普利类降压药)、ARB(沙坦类降压药),因为这两种药物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
  • 对于血脂的控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时,属于高危人群,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10%,因此,应给予必需的降脂治疗,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主,至少应控制在2.6mmol/L以下;如果已经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属于极高危人群,至少应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8mmol/L以下,药物首选他汀;如果合并甘油三酯升高,必要时可联用给予贝特类降脂药。
  • 除此之外,50岁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若存在①吸烟;②血脂异常;③高血压;④蛋白尿或慢性肾脏病;⑤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任意一项,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以及死亡风险均较高,应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但在使用前应评估有无出血风险,剂量以75-150mg/日为宜。使用期间,若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黑便、血尿等症状时应停药观察。

综上,二甲双胍通过降低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超重与肥胖等,可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从而可降低全因死亡率,据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数据显示,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全因死亡风险可降低35%左右。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