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那些事儿

文 / 首保恒安
2019-04-04 12:44
首保专家话健康

首保恒安拥有多学科医疗专家团队,针对各个健康主题,组织各相应学科专家从医学权威专业角度来宣教健康,正确引导大众科学认识健康、重视健康、提升健康质量。给您一个科学的健康方向,并保持健康!

本期首保专家


高血压那些事儿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几乎每一个成年人都耳熟能详的疾病,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因高血压导致的死亡人数约750万,约占总死亡人数的12.8%,同时,高血压也是中风、心肌梗死、血管疾病和慢性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那么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到底是如何发生的?一旦明确诊断为高血压又该如何管理和治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高血压那些事儿

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是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医院内诊室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家庭血压(自测血压)≥135/85mmHg,或24小时平均血压≥130/8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曾明确诊断高血压且正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虽然血压<140/90mmHg,也应诊断为高血压。

1. 高血压的测量方法

血压测量是诊断、评估、处理高血压预后的最主要依据,血压测量的方法直接影响着血压测量的结果,而测量结果又影响着患者诊疗的判断,那么高血压都有哪些测量方法?什么样的测量方法才是正确的?

目前血压测量包含诊室血压测量(OBPM)、家庭血压监测(HBPM)和动态血压监测(ABPM)三种形式。

通常由于动态血压监测能动态监测日间和夜间血压,且被检者处于自然状态更接近于真实血压状态,而被作为高血压诊断的黄金标准,并且动态血压测量比临床诊室血压测量能更好地预测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高血压那些事儿

诊室血压测量的优点是由专业医师或者护理人员执行,能尽可能地减少非专业测量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但诊室血压测量因为是即时性血压数值,且部分自测血压正常的人群在医疗机构检测血压时,由于情绪和心理的因素,会导致血压升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白大衣高血压,会对高血压的诊断带来一定的影响。

高血压那些事儿

家庭血压监测在规避了非专业性的因素之外,由于能够更接近于自然血压状态,而发现和识别更多的隐匿性高血压。目前有研究发现家庭血压监测可以发现多达10%—20%的隐匿性高血压患者,而隐匿性高血压已经被流行病学证明这些人处于高风险状态,因此,家庭血压监测在高血压的诊断和识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血压那些事儿

2. 血压测量的正确方法

(1)测量前要避免引起血压波动的因素如运动、饱食、吸烟、咖啡等外在刺激因素;

(2)测量前避免情绪波动,并排空膀胱,静坐3-5分钟;

(3)测量时保持正确体态,采取坐位时,双脚平放地面上,后背有支撑;仰卧时,由于处于休息位的手臂低于心脏水平,可使测量的收缩压比坐位时要高3-10 mmHg,舒张压也要高1-5mmHg,因此,测量时手臂要适当垫高;

(4)测量的过程中,医患保持安静状态,避免交谈;

(5)应选择经过认证的上臂袖带血压计,并确保血压计已定期校准;

(6)被测者手臂要自然平放在桌子上,不要握拳,因为肌肉的等长运动可影响血压水平;

(7)尽量裸露被测上臂,避免衣物压迫,保持上臂袖带的中部与右心房处于同一水平,相当于胸骨中点;

(8)采用合适大小的袖带,气囊需包绕上臂的75%-100%;

(9)首次接诊时,应测量记录两臂的血压,以后可测量读数较高一侧的手臂;

(10)采用水银血压计测量时,边加压边听脉搏,在脉搏消失后继续加压20-30 mmHg,袖带放气速度为2 mmHg/s;

(11)重复测量时,需间隔1-2分钟;

(12)使用≥2次不同场合测量的≥2次血压值计算平均值,作为个人的血压评估。

高血压那些事儿

高血压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通常认为高血压是一个多因素致病的疾病,目前已知的致病因素有以下几种:

1.遗传因素

大约60%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而高血压的家族遗传性与很多基因相关,因此,遗传因素在高血压发病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2.精神和环境因素

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受噪声或不良视觉刺激等因素也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3.年龄因素

高血压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4.生活习惯因素

膳食结构不合理,如过多的钠盐、低钾饮食、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均可导致血压升高,吸烟可引起血管内皮收缩,造成内皮损伤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也是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5.药物的影响

避孕药、激素、消炎止痛药等均可影响血压;

6.其他疾病的影响

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甲状腺疾病、肾动脉狭窄、肾脏实质损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嗜铬细胞瘤、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均可导致血压升高,也是继发性高血压发生大的主要原因。

高血压那些事儿

一旦明确诊断为高血压又该如何管理和治疗?

一旦发现高血压升高后,通常要到正规医疗机构的心血管专科中心,由专科医师对高血压进行诊断和评估,具体内容应包括:确定血压水平及高血压分级;确定是否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明确是否为继发性高血压;评估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情况;判断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程度等,通过诊断和评估决定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方案。

一、非药物治疗: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通常是指可通过生活习惯或者饮食习惯的调整和控制,达到控制或降低血压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减重:

高达60%的高血压患者与肥胖有关,向心性脂肪分布(腹型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和高血压有关。因此,即使是适度的减轻体重(5%)也会导致血压降低和胰岛素敏感性提高。研究发现,单靠减肥就可以使血压降低5-20mmHg。

2.限盐:

研究结果发现,氯化钠的摄入与血压之间存在关联。限制钠的摄入对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患者尤其重要,合理的氯化钠摄入量可使血压下降2-8 mmHg;

3.限酒:

近年来关于饮酒与血压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任何数量的饮酒都可能会增加高血压风险;随着饮酒量的增加,高血压风险也会相应增加。对于长期饮酒的人来讲,如果减少饮酒量,可使血压降低。

4.合理膳食:

富含水果、蔬菜和低脂乳制品的饮食,有利于血压的控制。2016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流行病学与生活会议指出,女性喝酸奶有助于降低血压。女性若每周至少喝5次酸奶则患高血压的风险降低。

5.富含钾、钙和镁的饮食摄入有利于血压的降低,而这些元素的摄入减少会增强钠对血压升高的影响。

高血压那些事儿

二、药物治疗: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要在专科医师指导下,根据患者血压分级、危险分层、靶器官损害和其他条件综合考虑药物的选择和组合。

基本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

1.根据高血压患者的总体风险水平给予降压治疗;

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采取强化降压的治疗策略,在降压的基础上取得最大的心血管获益;

3.需要对血压以外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干预,包括干预可纠正的危险因素、治疗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以及各种并存的临床疾病。

优化的降压治疗原则包括:

1.大多数患者起始就联合治疗以提高血压的达标率;

2.以及联合治疗优先推荐单片复方制剂。

高血压那些事儿

高血压治疗误区

作为高血压患者在充分了解高血压基本常识和自身病情的情况下,需要纠正以下治疗误区:

高血压那些事儿

1.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治疗

一般血压升高后对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症状,但也存在部分患者,即使血压很高,仍然没有不适症状,但没有症状不等于没有危害,高血压对血管的损害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只要血压升高就应该及时评估和干预。

2.降压药一旦吃了就停不下来了,所以尽量不要吃药

首先,降压药不具有成瘾性;其次,对于很多高血压患者来说,如果不服降压药血压就无法恢复正常,血管损害就一直存在,心、脑、肾等靶器官并发症迟早会到来。

3.血压越低越好

血压最好维持在110-140/70-90 mmHg之间,过高或过低,并发症和死亡率都会增加,这就是著名的降压治疗的J曲线。虽然近年关于血压的研究发现,对于合并某些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在可以耐受的情况下,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但仍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具体情况,由临床专家做出判断,防止因血压下降造成不良后果。

4.降压药要循序渐进,从价格低廉的开始使用

降压药物使用的原则是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应用及个体化。所谓的好药,是在平稳降压的基础上,副作用小,并且对心、脑、肾等器官有保护作用。所以早期选择符合上述条件的药物,会给患者带来最大的获益。

5.降压药要经常更换才能防止耐药

降压药不存在耐药性,在开始服药时通过充分评估后选择的药物,如果已经达到了预期的降压效果,最好不要轻易调换,除非出现血压进一步升高,合并其他疾病,或者有更大优势的新药等情况,但仍然建议在专家指导下调整。

6.血压高吃药,血压正常就减量或停药

用药后血压正常,是药物的作用的结果,停药后引起血压会重新升高,而且降压药物在体内有一个代谢和平衡的周期,血压波动幅度过大,本身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在没有专家知道的情况下,不建议改变药物剂量,更不建议随便停药。

7.血压升高时,降压速度越快越好

降压的基本原则有一条就是平稳降压,因此,即使出现血压的突然升高的紧急情况,也不建议快速大幅度降压,应首先由专科医师明确发生的原因,在有监测的条件下,将血压降至合理的水平,否则会引起脑灌注不足等意外情况。

8.是药三分毒,能不吃就不吃

应该说大多数药物进入体内后,都会增加代谢器官的负担,甚至出现一定的副作用,包括降压药。但所有的药物在进入临床使用阶段都要经过严苛的毒理实验,并在说明书里详细说明,同高血压的危害相比,降压药的副作用微乎其微,不必过于忧虑。

9.保健品也能降血压

近些年很多保健品声称有降压效果,有些会说得神乎其神,但结果并非如此。大多数市场上的保健产品的降压功效根本就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认证,甚至根本就不具备降压作用,因此,在购买和使用前一定要征求临床专家的意见,避免上当受骗,延误病情。

下期主题和首保专家

感冒、空气污染都可能引起咳嗽。许多人认为咳嗽只是小毛病,多喝水、吃点药就挺过去了。其实,咳嗽的原因并没那么简单。下周主题将由首保恒安院长张丹梅、原武警总医院高干病房呼吸科专家来为大家呈现《找准病根治咳嗽》,敬请期待!

高血压那些事儿

首保专家团队

首保恒安强大的专家团队是执行首保任务的有力保证,首保恒安特邀北京各大医院百余名知名专家加入专家委员会。

高血压那些事儿

了解更多首保恒安专家和健康科普,请关注首保恒安公众号“首保医学、首保健康”和APP相应版块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