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是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病因!

文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网
2018-05-31 18:24

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今年的主题是“烟草与心脏病”。

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发动机”,心脏病是指涉及心脏及其血管、肌肉、瓣膜、传导系统的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和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还会引起脑卒中(中风)、周围血管疾病等。

近年来,无论在我国还是全世界,心血管疾病带来的死亡都高居首位,高于肿瘤和其他疾病,我国大约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

吸烟,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病因

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缺乏体力活动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改善可以改变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目前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目标。

吸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病因,仅次于高血压;吸烟和二手烟造成的心血管疾病死亡数约占该病死亡总数的12%。

烟草烟雾中有4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有69种已知致癌物质、至少数百种有害物质。无论是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烟(二手烟),都会使身体受到伤害,导致多种疾病。其中,与心血管疾病直接相关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氧自由基、多环芳烃及丁二烯等。烟草中的这些有害物质随吸烟动作进入体内后,可通过多种途径损伤心血管系统,如损伤血管内皮功能、诱发血管痉挛、加重炎症反应、造成高凝状态、促进脂代谢异常、导致氧化应激反应、加重高血压、产生胰岛素抵抗等。

这些损伤的最终结果就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吸烟使首次发生心肌梗死的时间提前10年,使冠心病的患病危险增加2倍,使急性心肌梗死的患病风险增加2~7倍(与吸烟量呈正比),使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死亡风险增加1.76倍,使猝死的相对危险升高3倍以上,使缺血性脑卒中(脑梗)的相对危险增加90%,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增加190%,使外周血管病的患病危险增加10~16倍……

戒烟,心血管获益立竿见影

控制烟草的使用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大量研究证实了戒烟对心血管健康的积极作用:戒烟2个月,平均血压和心率开始下降;戒烟6个月,心血管疾病各危险参数值降低,动脉僵硬度改善;戒烟1年,冠心病发病风险降低50%;戒烟5年后,中风再发危险降到与不吸烟者相同。长期(>1年)戒烟可使冠心病远期死亡风险降低36%,远高于任何一项其他二级预防措施(服用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阿司匹林等)。

正因如此

临床医生对戒烟在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视,从原来以药物为主的治疗思路,逐渐转变为药物、戒烟、营养、心理和运动五者并重。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戒烟即是治病,治病必须戒烟。

如果您正在服用某些药物,更要控制吸烟,最好戒烟。

吸烟会降低速尿、阿司匹林、华法林、普萘洛尔、硝苯地平、阿普洛尔等药物的疗效,使治疗效果不佳;吸烟还会增强某些药物的作用,如氯吡格雷等,增加药物副作用的发生几率。

阅读原文

是药三分毒?!哪些药物容易引起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