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7年度国际十大医学科技新闻

文 / 健康新疆12320
2018-02-04 15:55

1

195个国家和地区调查揭示

全球健康三大变化

《柳叶刀》杂志发布了“2015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系列报告”,全面描述了全球主要疾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1800多名合作者对1990年到2015年间195个国家和地区的249种死亡原因、315种疾病和损伤、79种危险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显示,全球预期寿命从1990年的61.7岁,增至2015年的71.8岁。

全球健康情况主要有三大变化。

  • 第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肿瘤、缺血性心脏病、肝硬化、阿尔茨海默病等,在总死亡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影响死亡率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盐摄入过多、高血糖等。生活方式改变、空气污染等是上述慢性病的重要诱因。
  • 第二,全球传染病、母婴性疾病和营养性疾病造成的总死亡数下降显著。
  • 第三,人口增长和老龄化让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呈持续增加态势。

2

肺脏竟是重要造血器官

美国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发表文章称,肺部能够产生血小板并储存造血细胞,是重要的造血器官。研究人员用被称作“双光子活体成像”的新成像技术,观察活体小鼠肺部微血管中单个细胞活动,意外地在肺部血管内发现了大量巨核细胞。这些巨核细胞每小时产生超过1000万个血小板,说明小鼠血液中血小板半数以上产生于肺部,而非此前认为的主要产生于骨髓。研究还发现,肺部血管外存储了大量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研究人员通过肺移植实验发现巨核细胞在骨髓中生成,然后迁移到肺部产生血小板。这可能是由于肺部是生成血小板的理想生物反应器。小鼠体内血小板减少时,肺部储存的祖细胞可被激活生成新的巨核细胞,使血小板数量恢复。而当骨髓缺乏造血干细胞时,肺部的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可以进入骨髓修复损伤,参与不同血液细胞的生成。

3

RNA编辑技术展示广阔前景

美国华人科学家张锋团队今年在《自然》《科学》杂志上接连报道了基因编辑系统CRISPR的另一大技术应用——RNA编辑。文章介绍了CRISPR新系统“REPAIR”,它因不会改变DNA信息而更为安全。研究人员将以往使用的RNA“剪刀”“变体”,使它能牢牢结合在特定的RNA片段上,并将该片段上的腺嘌呤核苷替换成次黄嘌呤核苷。为验证它的治疗潜力,研究人员将范科尼贫血和X连锁性肾源性尿崩症的突变引至人体细胞中,最后成功在RNA层次上修复了致病突变。

4

基因治疗走进临床造福患者

2017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先后报道两项临床试验初步取得成功,显示基因治疗正加速迈向临床。

法国研究人员采用基因治疗成功治愈了一位患有镰状细胞贫血症的15岁男孩。治疗后,男孩体内的镰状红细胞数量大大减少,且形成了足够多的正常红细胞。这是基因治疗首次用于治疗常见遗传病。

美国研究人员利用基因治疗成功延长了15名脊髓性肌萎缩症(SMA1)患儿的生命。研究人员以修改版的腺相关病毒载体9(AAV9)为载体,通过静脉注射方法将正常的SMN基因运送至患者体内。临床Ⅰ期试验结束后,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都跨过了20个月的生死大关,且在耐受性上表现良好。

5

美国FDA批准两个CAR-T新药

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先后批准两个CAR-T新药。CAR-T疗法全称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是从患者血液中抽取部分免疫T细胞,通过基因技术改造使其能够识别肿瘤抗原,接着回输到患者体内,使其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如几个月内,清除患者体内的癌细胞。

第一个CAR-T新药是诺华公司的Kymriah(CTL019),这是全球首个获批的CAR-T疗法,适用于25岁以下B细胞前体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

FDA批准的第二个CAR-T新药是Kite制药的Yescarta (KTE-C10),主要适用于治疗对前期至少两种其他治疗反应效果差或治疗后复发的大B细胞淋巴瘤,Yescarta是FDA批准的首款针对特定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AR-T疗法。

6

美国出台更严苛高血压诊断标准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多个学术机构共同制定颁布了2017年新版高血压指南。该指南对高血压的诊断、降压目标及相关建议进行了调整。首次将高血压定义修改为≥130/80毫米汞柱,剔除此前≥140/90毫米汞柱的标准;血压升高为收缩压120-129毫米汞柱,舒张压小于80毫米汞柱;1级高血压为收缩压13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80-89毫米汞柱;2级高血压为140/90毫米汞柱。AHA在发布指南时强调,新定义将增加14%的高血压人数,但这部分人群将主要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

7

人工智能识别皮肤癌可媲美医生

美国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报道了达到皮肤科医生水平的皮肤癌筛查深度神经网络。研究人员通过深度学习的方法,用近13万张痣、皮疹和其他皮肤病变的图像训练机器,使其能够快速识别其中的皮肤癌症状。

在与21位皮肤科医生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这个深度神经网络的诊断准确率与人类医生不相上下,达到91%以上。研究测试中,人工智能被要求完成三项诊断任务:鉴别角化细胞癌、鉴别黑色素瘤以及使用皮肤镜图像对黑色素瘤进行分类。研究者通过建构敏感性-特异性曲线对算法的表现进行了衡量。在所有三项任务中,该人工智能敏感性达到91%。此外,研究者还可以依据想要的诊断效果对敏感性进行调整。

8

单克隆抗体明确降低心血管事件

美国研究人员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报道了Evolocumab降低心血管事件的临床结果。Evolocumab是一种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单克隆抗体。研究人员开展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共招募了27564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1.8毫摩尔/升、接受过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研究结果显示,Evolocumab可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减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研究组之间的不良事件无显著性差异,但注射部位反应异常在Evolocumab组更常见。

9

新方法可应对革兰氏阴性菌

美国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报道,通过修饰一种仅杀死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构建了能够穿透革兰氏阴性菌的分子“特洛伊木马”。

革兰氏阳性菌缺乏坚固的细胞壁,但是革兰氏阴性菌的一大特征就是拥有这种坚固的外膜,这使得它们很难被药物攻击。研究人员通过给抗菌药物脱氧尼博霉素(DNM)添加氨基,将DNM转化为一种广谱抗生素,被称为6DNM-amine。这一修饰将该药物转化为一种能够同时杀死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广谱抗生素。

10

2000万人口调查:低收入国家高血压发病在增加

《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从1975年到2015年这40年间,全球高血压患者从5.94亿增加到11亿。2015年数据表明,全球有多于一半的高血压患者在亚洲,中国有2.7亿,印度有2亿。研究还显示,在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富国,高血压人数降到史上最低,而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贫穷国家,高血压患者飙升。从世界范围来看,高血压已经成为了贫穷相关疾病,这种差异也许与富裕国家高血压知晓率更高,具有良好的医疗条件和饮食习惯,如限盐、多吃蔬果、多补营养素有关。

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