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老年糖尿病患者要会吃饭和吃好饭,长期平稳控制血糖!
老年糖尿病饮食治疗需理清的基本概念,老年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涉及四个方面的问题,需先理清基本概念。
城市居民的寿命提升很快,占41.5%的农村人在进入60岁时已存在生理和社会的老年征象,故中国仍将老年界定为≥60岁。
中国是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最新全国糖尿病调查数据(2017)显示,老年人中有30%患有糖尿病,另有45%的老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即四分之三的老年人与糖尿病有关。
糖尿病是因人体对糖类食物的代谢能力出了问题,引起血糖持续升高、逐渐损伤全身动脉血管和微血管,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随着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不断深入,治疗糖尿病的策略和方法也不断提高。
特别是有关如何改变糖尿病结局的研究,已显示如能早期发现、早期开始综合治疗、长期良好控制血糖,适时适度接受降糖药的帮助,可以避免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带病长期高质量生存。
饮食管理是所有与糖尿病有关的人需尽早开始、贯穿始终的基础治疗措施,饮食管理好坏与健康最终结局有关。
饮食治疗简单说,就是要“会吃饭,吃好饭”,通过适合自己的膳食结构和进餐方式,长期平稳控制血糖,力争不得糖尿病的并发症。
会吃饭的含义会吃饭的含义是知道吃什么饭对自己的健康有益。从生理学角度讲,吃饭是为了补充能量和营养素。
供能食品主要有糖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类和脂肪类食物。糖类包括谷薯、水果和蔬菜,由于蔬菜是超长膳食纤维,人类进化过程中未能产生该类消化酶,食入蔬菜仅提供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几乎不提供能量。
脂肪类食物包括动物来源和植物来源的油脂,广义上还应包括脂质类,来自各种动物富含胆固醇酯的肉质类食物和蛋黄,其中动物内脏的胆固醇和嘌呤含量更高。该类食物也是提供蛋白质、氨基酸、嘌呤类、维生素类物质的主要食材。
各种豆类和干果不仅提供植物蛋白,也富含植物油和嘌呤,其中南瓜子和西瓜子的脂肪含量极低。奶和蛋类提供的是最优质的蛋白质,嘌呤含量几乎为零。
如何选择食物的品种和摄入量从医学角度讲,需根据个人的生理活动需求选择总的食物摄入量,根据个人对营养物质的代谢能力选择食物品种,在保证营养素供给的基础上不增加自身的代谢负担(导致疾病),必要时增加药物,帮助必需营养素在人体的利用而不致病。
关注标准(理想)体重推荐用公式:男性的标准体重(千克)为身高(厘米)减去100,乘以0.9,女性的标准体重(千克)为身高(厘米)减去100,乘以0.85。
在标准体重的正负10%之内均为正常体重,正负>10%~<20%为超重或偏瘦(需要关注的体重范围),正负20%及以上为肥胖或消瘦(需要管理的体重范围)。
例如170厘米的男士,标准体重为170减去100,乘以0.9,等于63千克,57~69千克为正常体重范围,≤50.4千克为消瘦,51~56千克为偏瘦,≥76千克为肥胖,70~75千克为超重。老年人最好保持在标准体重和超重范围以内(63~75千克),不宜偏瘦。体重是衡量人体消耗与摄取是否平衡的主要指标。
血中代谢指标均是致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血糖高(糖尿病)提示糖类食物的代谢能力不足,仅能选择满足代谢平衡的量即可。血甘油三酯高,提示脂肪类代谢能力不足,要限制脂肪的摄入量。
血胆固醇高,提示胆固醇代谢能力不足,要限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摄入量。血尿酸高,提示嘌呤代谢能力不足,要限制富含嘌呤类食物的摄入量。
这几个指标是常规生化检查即可得知的,希望每位老年糖尿病患者要了解自己存在的代谢问题,多选择代谢能力强的食物品种。
原则上,控制体重和高甘油三酯血症需要患者自己多尽力,药物的作用有限。高胆固醇血症多需要药物控制,高血糖和高尿酸血症在食用限定量的食物后仍不能控制到正常,该服用药物就早用,只要规避药物的不良反应,就长期用药,保持代谢指标控制在接近正常人范围。
以上所述可概括为“量出为入,量体择食”,此为饮食健康的基本原则,是“会吃饭”的基本理念。吃好饭的举措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最重要的是按总能量中50%~55%的比例摄入糖类食物,不让血糖升高得离谱。
一日主食(碳水化合物)量选择和主餐各类食物配比举例如下:如身高170厘米的老年糖尿病(男士)患者,一日主食量最多250克,主餐可以100克(2/3拳头大小的体积),瘦肉100克(包括各种动物肉质食品,或75克瘦肉和50克豆制品),蔬菜500克,菜油10克。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胃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能力很强,主食最好配用粗粮或选用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材。为避免直接消化主食,进食顺序要先汤菜,10分钟后再开始吃主食,不宜过快。
尤其是早餐以优质蛋白类食物为主,推荐250毫升奶和一个鸡蛋、200克蔬菜、50~75克主食,也是先奶、蛋、菜,再主食。阿卡波糖类药物与第一口主食同服,其他降糖药在汤菜前服用。
餐后适量近距离或室内活动20~30分钟,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此外,还要注意进食量、运动量和降糖药量三者之间的平衡,避免发生低血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自我血糖监测是了解血糖变化特点的有效途径。
临床实践中,我们应鼓励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有计划地调整饮食治疗及其他降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