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得了糖尿病,他如何将形式“逆转”?

文 / 健康活你我他
2021-01-16 19:05

都说,得病就怕得慢性病,尤其是磨人的慢性病。而糖尿病在慢性病中可能是比较影响生活体验的一种。

尤其随着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问题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很多年纪轻轻的人也不能幸免,成为患病者。

得了糖尿病该怎么办?是自暴自弃还是积极面对?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可能会带来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正糖名家骆敏教授建议,大家对于糖尿病的防治一定要积极乐观,用科学的方法对待。

本文分享的是一个28岁就确诊患病,用了一段时间“战胜”糖尿病,并且目前非常健康的糖友的故事。希望这能够为广大的糖友们带来更多的安慰,看到战胜疾病的一丝曙光。

01左中括号28岁确诊糖尿病,他的生活被改变左中括号

2014年,李先生(化名)刚过完28岁的生日,就感觉身体不适,去三甲医院做了个检查,结果空腹血糖达到21.89mmol/L,糖耐实验显示:30分钟30.26mmol/L,120分钟43.3mmol/L,确诊糖尿病。

为了稳定病情,李先生只能先住院一段时间,只吃医院里面的定制糖尿病套餐,每天打胰岛素、监测指尖血糖10次。住院的10天内,为了排除并发症,他还需进行各种检查:电击测神经,辐射测肾功能,等等。

02左中括号“反抗”糖尿病,他做了这5点左中括号

从确诊到出院,李先生被科普了糖尿病和并发症的可怕性。而他成家立业不久,娇妻刚怀孕,幸福的生活才刚刚开始,怎能被糖尿病所威胁,让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

作为一名倔强的理工男,他暗下决心,要把命运之轮紧握在自己的手上。通过咨询医生,自己优化方案,他制定了这些防治措施,目标是稳定血糖,杜绝并发症。

01定时定量定食谱

李先生首先确定了严格的三餐进食时间,07:30吃早餐,12:00闹铃一响就吃午餐,晚餐则定在18:00。他的定制食谱是:中餐杂粮饭120g、晚餐降为80g,绿叶菜200g、瘦肉50g、坚果5g。每一天,他都会严格按照食谱来吃,保证早晚都在家吃饭,上班时则会中午带饭吃,杜绝外卖。

更难能可贵的是,李先生吃饭不仅定时定量,还会严格忌口,零食则会是黄瓜和西红柿等健康果蔬。他把每天16:00设为加餐时间,食用这些果蔬来解馋或者充饥。

02合理运动

李先生了解到餐后2小时血糖上升较快,增加消耗可以拉低血糖,所以每次餐后30分钟内都会进行爬楼梯或散步的活动。而在其他的空余时间,他会做一些拉伸运动和静态运动。

03规律作息

李先生认为肝是主要的代谢器官,养肝必须早点睡,所以每天到了21:30就会准备睡觉。同时为了杜绝不及时入睡的问题,他坚决不在床上玩手机。而且,他还做到了早上5:30,起床看书。

04严格监控血糖

对于糖尿病病人而言,监控血糖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李先生每天会定时监测,分别在07:00、09:30、14:00、20:00。为了防止自己忘记,他还会设置闹钟,同时记录每次的血糖结果以作对比。

05心态乐观

虽然刚确诊时非常害怕,但是李先生认为积极乐观的态度才能帮助自己恢复。他告诫自己,不能成为家里的负面情绪源,并为亲人打气,坚定相信自己就算患了糖尿病,也能活很久!

03左中括号严格执行措施,他的病情发生大“逆转”左中括号

在严格执行一段时间后,李先生观察到自己的血糖不仅平稳了下来,还在缓慢下降,于是他考虑是否能减少胰岛素的剂量。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决定先试一试,如果有问题则恢复原剂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李先生发现居然可以不打胰岛素而将血糖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成功地将糖尿病“逆转”了。

在李先生完全可以不依靠胰岛素而控制血糖之后,他也习惯了自己的防控措施,各方面也持续保持原来的方式

如今的他,不但习惯了清淡的饮食,比如,较少的主食摄入量、大量的蔬菜,同时也不会吃含糖较多的零食、饮料,对于汤类也是浅尝即止。他的血糖绝大部分时间都正常,体重一直稳定在60~62KG,身材在同龄人中也属于佼佼者,经常被人夸。

他表示仍会按照当前的生活习惯,继续活着,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对活着的渴望,让余生更加淡定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