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针灸处方分享(二)——痰浊不寐方,补益心脾方
欢迎阅读,收藏并转发,文末有福利,不能错过!
痰浊不寐方《普济方》
【处方】太渊、肺俞、上脘、条口、隐白
太渊穴
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别名大泉、太泉、鬼心。属手太阴肺经。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及桡动、静脉。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痛,胸痹,腕掌关节痛,无脉症等。直刺0.3-0.5寸,避开动脉。艾条灸3-5分钟。
肺俞
经穴名。出《灵枢•背俞》。属足太阳膀胱经。肺之背俞穴。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布有第三、四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有外侧支,并有第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和颈横动脉降支。主治咳嗽,气喘,咯血,骨蒸潮热,盗汗,及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结核,荨麻诊,皮肤搔痒症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上脘穴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脉经》名上管。别名胃脘。属任脉。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之会。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上动、静脉。主治胃痛,呃逆,呕吐,反胃,癫痫,以及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食道痉挛等。直刺1-1.5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条口穴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另说“在上廉下一寸”(《太平圣惠方》);“膝下五寸许”(《针灸大全》)。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分支,腓深神经,及胫前动、静脉。主治膝胫酸痛,两足无力,脚气,转筋,腹痛,泄泻,肩凝症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隐白穴
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井(木)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布有腓浅神经的趾背神经与趾底固有神经的吻合支,及趾背动脉。主治腹胀,泄泻,便血,崩漏,带下,癫狂,惊风等。斜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功用】宣肺豁痰,健脾利湿
【主治】痰浊雍盛不寐证
【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后,太渊避开挠动脉直刺0. 3~0. 5寸,肺俞向脊柱方向斜刺0. 5 ~ 0. 8寸,上脘直刺1寸,条口直刺1~1. 5寸,诸穴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隐白点刺。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方义】肺俞、太渊为俞原配穴,功在补肺、益气、豁痰; 上脘、条口、隐白,具有健脾益气,和胃利湿之效。诸穴合用健脾益气而利水湿,补益肺气而化痰浊,水湿痰浊得以祛除,则不寐自愈。
补益心脾方《普济方》
【处方】隐白、天府、阴陵泉
隐白穴
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井(木)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布有腓浅神经的趾背神经与趾底固有神经的吻合支,及趾背动脉。主治腹胀,泄泻,便血,崩漏,带下,癫狂,惊风等。斜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天府穴
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手太阴肺经。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布有臂外侧皮神经,肌皮神经和头静脉,肱动、静脉肌支。主治咳嗽,喘息,鼻衄,瘿气,上臂前外侧痛等。直刺0.5-1寸。艾条灸5-10分钟。
阴陵泉穴
经穴名。出《灵枢·热病》。属足太阴脾经。合(水)穴。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一法“取曲膝之横纹尖头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有胫神经,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深层有胫后动、静脉。主治腹胀,水肿,黄疸,泄泻,小便不利或失禁,遗精,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膝胫酸痛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功用】补脾养心安神
【主治】心脾两虚不寐证
【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后,天府直刺0. 5寸,阴陵泉直刺1. 5寸,诸穴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隐白穴灸7壮。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方义】隐白为脾经井穴;天府穴虽为肺经穴,但可补上焦心肺气血;阴陵泉为脾经合穴擅长健脾益气,养血安神。三穴合用调理上、中二焦,补益心脾而安神志。
欢迎关注中医骨科笔记公众号~:
请关注后点击楼下传送门,那里有你想要的所有的内容:
传送门:
中医骨科笔记总目录中医骨科笔记总目录<=====这个是可以点击的福利
友情提示:文中引用医案、方剂素材来源于“中医智库”APP,希望获得更多名家医案,方解,请进入各大应用商店,搜索“中医智库”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