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血脂药物选择不当会导致血糖升高,正确选择方法早知道
1例74岁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者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通心络、辅酶Q10、阿托伐他汀钙、维生素E及维生素C。
因降脂效果不达标,患者自行停用阿托伐他汀钙,改服瑞舒伐他汀钙10毫克,1次/天。
随后4个月,患者血糖水平较以前升高,空腹血糖波动于6.5-7.8mmol/L,餐后血糖波动于7.7-10.5mmol/L。
7个月后,患者空腹血糖达12.5mmol/L,餐后血糖达16.0mmol/L,糖化血红蛋白达9.6%。
患者自行停用瑞舒伐他汀钙。
3个月后,空腹血糖降至5.9mmol/L,餐后血糖降至7.4mmol/L,糖化血红蛋白降至6.6%。
哪些他汀类药物会引起血糖升高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常用的降脂药物,有降血脂、抗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稳定粥样斑块、延缓斑块进展、延缓动脉粥样硬化、保护神经和抗血栓等作用,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临床可用于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等的治疗。
他汀类药物可引起糖尿病的发生,发生率为9%~12%,属于他汀类效应,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新发糖尿病及原有糖尿病血糖水平控制不佳。
与大剂量或长期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年龄、性别、空腹血糖升高、甘油三酯增高、肥胖如体质指数(BMI)>30kg/m2、新发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及合并有高血压密切相关。不同他汀类药物发生糖尿病风险不同,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发生糖尿病风险最高,而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和洛伐他汀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较小。
此外,不同他汀类药物对血糖的影响不同,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与空腹血糖增加显著相关,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与空腹血糖增高无明显相关性。
如何科学选择他汀类药物开始他汀类药物治疗时,未确诊糖尿病者应评估糖尿病危险因素及心血管病危险程度,而对糖尿病高危者,他汀类药物开始前筛查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
因在老年人群中他汀类药物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比在年轻人群中高,特别是使用对血糖代谢可能有潜在影响的高剂量或强效他汀类药物时,需注意监测血糖变化。
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的总体益处与新发糖尿病风险之比是9:1,即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远大于新增糖尿病的风险,故不推荐因血糖异常停服他汀类药物。
可在控制血脂达标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中低强度的服用剂量,是减少他汀类药物引起血糖代谢异常的最佳方法。
对已有糖尿病风险者,如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受损、甘油三酯长期高于正常、糖化血红蛋白偏高等情况者,尽管还没有确诊糖尿病,应尽量选择普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等药物,若血脂控制不达标,可考虑加服依折麦布,而不要继续加大他汀类药物的服用剂量。他汀类药物对血糖产生的不利效应相对较小(平均增加0.3%或更少),可调整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方案。
他汀类药物治疗过程中确诊为糖尿病,应减轻体重、合理饮食,必要时服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许樟荣(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
糖尿病基础知识100问
许岭翎 北京协和医院
如何驾驭胰岛素,达到最佳控糖效果
《糖尿病之友》杂志社
破解餐后高血糖,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糖尿病之友》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