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张仲景对于糖尿病的辩证疗法所做经方一则

文 / 健康的蓝天
2021-01-04 19:51

糖尿病是现代社会中发病率极高的一种慢性病,但在中医里,它属于消渴病的范畴。所谓消渴,其实是三消(上消、中消、下消)的统称,多表现为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消渴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皇帝内经》中,后来,“医圣”张仲景也在《金匮要略》中对它进行了详细论述。

张仲景指出消渴症的症状和病因,是“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简单概括,就是虚劳(主要表现为五脏虚证)和营卫(人体中的津液,在血管内称营,血管外称卫)不足。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虽与消渴病有很多重合的地方,但二者是从属关系,糖尿病是消渴病的一种。下面是一则运用了张仲景对于消渴症的辨证论治法所做的经方一则。

张某,男,54岁,2012年10月20日初诊。多食,多饮,多尿并消瘦二年余,曾在某市医院确诊为糖尿病。服降糖西药始有效,而后无效,改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患者畏于长期注射求治于中医,曾有医者谓之肾虚而补之未见起色。口干,大便干,数日一行,胃脘部硬满,舌质嫩红,苔白少津,寸口脉细,跌阳脉涩。血糖250mg/dl。

此为消渴证。脾阴亏虚,胃失濡养,胃强热结。宜滋脾清热,拟麻子仁丸方煎服。麻子仁30克,白芍、厚朴、杏仁各15克,大黄、枳实各10克。连服5剂后症状减轻,大便通而不溏。原方加山药,守方至20余剂后食量近常人,稍多饮,二便正常,血糖已降至150mg/dl左右。而后以麻仁滋脾丸巩固治疗,至今病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