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等疾病容易影响血小板增多治疗的预后

文 / 史淑荣血液科医生
2020-12-17 18:50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因此研究它的预后和生存率非常重要。近年来 ,不管是在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机理的认知方面,还是对该疾病的综合治疗方面相关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而且一些大型国际研究组也陆续发表了其研究成果。

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统计分析中发现 ,诊断时年龄越大对生存率的影响越大年龄超过60 岁,累积生存率降低。研究认为,年龄>60岁和既往有血栓病史是ET血管事件的传统危险因素。

糖尿病等疾病容易影响血小板增多治疗的预后

与此同时,通过较大样本的ET预后研究也证实年龄≥60岁是一个危险因素。可能的原因考虑为高龄患者血流慢、粘度增加、动脉硬化、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同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等栓塞性疾病发病率高易致血栓形成从而影响了患者的预后。

血栓性事件包括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心肌梗死周围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四肢和腹部的静脉肺栓塞等。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相关报道中 ,关于既往有血栓或出血病史对长期生存率的影响争议最少所有报道都认为这种因素是影响生存的重要预后因素本组的结果和上述观点相符。

治疗方面目前推荐低危无症状患者无需治疗,而高危患者则需积极治疗,包括细胞减数治疗(羟基脲、高三尖杉酯碱﹑干扰素、血小板去除术)、防止血栓治疗(阿司匹林、双喀达莫、氯吡格雷)。

羟基脲是一种非烷化剂的骨髓增生抑制剂,通过抑制核糖核酸还原酶影响DNA合成,从而抑制骨髓增殖。高三尖杉酯碱是以剂量和时间的依赖方式作用于核糖体从而抑制蛋白的合成,诱导凋亡。本研究进一步分层分析选择高危组患者比较羟基脲或/和高三尖杉酯碱的使用对生存率有无影响,结果发现两组的生存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5)羟基脲或/和高三尖杉酯碱的使用可降低高危患者生存风险提高生存率且并没有增加转化为骨髓纤维化和白血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