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里的糖尿病是怎样?
糖尿病是威胁中老年人常见的慢病之一,目前,医学上还没有彻底治愈糖尿病的有效方法,除了药物以外,家庭调养也十分重要,也就是平常说的“三分治,七分养”,中医降糖讲究标本兼治,在控制治疗糖尿病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糖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又可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从中医辨证角度来看,是根据每个人不同情况,来辨证调理。
脾肾阳虚型糖尿病
多由感受寒邪较重,或久病耗气损伤脾肾之阳气,或久泻不止,损伤脾肾之阳。一般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以补益肾阳,暖温脾阳为主。
自我监测:
- 阳虚寒盛,气机凝滞,表现:
- 面色皓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腹中冷痛
- 水谷失运而见腹胀,久泻,五更泻
- 水湿泛滥,小便频数,量多或清长,或失禁
- 神疲乏力,气短,腰膝酸软无力,耳鸣耳聋
- 滑精或阳痿
- 自汗
- 舌苔自润,舌质淡胖或淡红
气阴两虚型糖尿病
气虚和阴虚同时并见的病理变化。可常见某些慢性代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肺结核、肿瘤等;症见口渴,气短,气阴两虚糖尿病的基本证型是脾虚失运,胃失濡养,治疗以健脾益气,养阴和胃为主。
自我监测:
- 胃脘痞满,食后尤甚,食欲不振
- 面色苍白,唇红咽干
- 心烦不舒,心慌气短,头晕耳鸣,或恶心呕吐,神疲乏力
- 失眠多梦或心悸健忘,自汗盗汗,五心烦热,骨蒸潮热
- 小便淡黄,大便干燥
- 舌苔薄白或少苔,舌质红少津,脉沉细或数。
阴虚火旺型糖尿病
阴虚火旺是指阴阳失调,阴虚则阳亢并生热化火,除有阴虚内热现象外,上有面红,目赤,咽干,喉痛,出血,心烦,苔少,脉细数等证。阴虚则不能制阳,致使阳相对亢盛发展而成阴虚火旺,治疗以养阴清热为主。
自我监测:
- 咽干口燥,口苦,口渴多饮
- 心烦易怒
- 梦多,心悸,头痛,面红,目干,口苦,大便干结,脉弦。
- 干咳少痰,骨蒸潮热,男子遗精,女子精神不振,乏力,白带稀薄。
- 牙龈肿痛,口舌生疮,消谷善饥,五心烦热
阴阳两虚型糖尿病
阴阳两虚是既有阴虚,又有阳虚,这类型糖尿病多见于疾病后期,开始可能是气阴两虚,后期肺,脾,肾三脏交亏,阴损及阳,而至阴阳俱虚。症状则兼顾阴虚阳虚之表现。
特效穴位按摩也可以辅助降糖
穴位按摩可以调节全身气血运行,而且具有简单易学,安全有效的特点,是糖尿病家庭调养不可缺少的部分。
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睡前可以用温热水泡脚(38~40℃为宜)。十分钟擦干,将两手互相搓热,用左手掌搓擦涌泉穴36下。
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用拇指按,糅压,推揉,直到产生痛感。
三阴交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测,足内踝尖上3寸,用拇指按揉片刻,在慢慢放开,重复5次。
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可用拇指或中指按揉3~5分钟 ,以局部算账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