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过敏性鼻炎患者高达2.4亿,面对难缠鼻炎,应该如何治疗?
春季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季节,每到春季,每个过敏性鼻炎患者,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喷嚏不息、鼻涕不止、眼睛痒得睁不开、出门必须揣满纸……特别是身处南方地区的朋友,雨水较多,回南天,潮湿,气温时冷时热,鼻子对周围气候的变化十分敏感,随之而来的是鼻炎加重,不仅影响日常的睡眠,更会影响工作。
据最新的统计显示,我国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约为18.8%,也就是说我国过敏性鼻炎患者高达2.4亿。那么面对难缠的鼻炎,我们应该如何缓解,甚至治疗呢?
春季鼻炎高发,在于人体气血亏损
中医理论认为,气是促进人体健康的动力,血液是滋养人体的源泉。人体之中有元气、卫气、营气、宗气等多种气分布循行,各司其职。具体而言,在人体中,我们所说的“气”遍布在各个脏腑之中,而脏腑的功能和气机正常与否密切相关。
关于血的认识,《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人体内的气和血都在不断地变化、转换中实现了机体的代偿。若机体气血充足,得以濡养脏腑,则脏腑功能正常;反之,若人体气血亏损,脏腑失于濡养,则脏腑功能异常。
而乐启生中医团队认为,过敏性鼻炎虽然有先天因素所致,但也离不开后天气血生化的影响。
我们知道,春季虽气温逐渐回暖,昼夜温差较大,加上倒春寒的影响,人很容易变遭受寒气侵袭。倘若风寒邪气乘虚而入,循经上犯鼻窍,肺失通调,气机不利发为鼻鼽。
此外,脾胃是后天的基础,气血生化根源,而春季多湿,加上受生活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大多人的脾胃处于虚弱转态,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无力。如果肺失气血,鼻亦失于濡养,外邪从口鼻侵入人体,并将其送至鼻子。《灵枢·营气》“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灵枢·经脉》言“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肺与胃经脉相连,与中焦气机宣降相承,故脾胃的健运与否,直接关系到肺卫气的功能发挥。
脾气虚则是肺温亏损、水湿运化失调、湿邪侵犯鼻孔而发为鼻漏。同时,肾阳虚,气血失于温润的鼻腔,鼻孔容易被外界病原体侵入。因此,对疾病的病因病机,主要责任为肺、脾、肾三脏功能障碍。肺、脾、肾三脏运输水分流失,体液压缩异常,鼻水湿润,可明显反复流水。尽管虚证和实证皆可导致鼻鼽,但更以虚证多见。因此乐启生中医团队认为,要从鼻鼽的基本病机入手,将本病与肺、脾、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扶正益气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
调和营卫、益气补肺
虽春季过敏性鼻炎病因在于气血亏虚,但仍设计脾、肺、肾等脏腑,全身气血的荣衰可影响一个或多个脏腑的功能,换句话说,整体状态可影响局部功能;另一方面,局部脏腑和单个系统的过度亏损也会影响全身气血的运行、转化。因此,在过敏性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要实现整体与局部的结合,不可因过度强调攻补局部而弱化甚至忽略人体整体气血的调节,要做到“补而不滞,攻而不过”。
在其具体用药方面,针对气血两虚的患者可用益气滋阴养血收涩的药物,如五味子、陈皮、乌梅、沙参等。五味子、乌梅在补肺气的同时收敛肺气,防止过量食用损伤;沙参滋养津液,加入陈皮具有健脾理气之效,充分体现了滋而不腻、补而不滞的原则。针对气血偏亢的患者,用知母、玄参、牡丹皮等药物,同时由于黄芩、黄连等药物虽有清热之效,但苦寒之性太过,易伤脾胃,若调和气血不宜纯用寒凉,如知母、玄参既可清虚、实两热,又可滋阴凉血,甘寒而不损阳气,正所谓攻而不伤正。
医案辨析
患某李先生,30岁,过敏性鼻炎6年余,期间间断服药,但鼻炎仍反复发作,季节交替时尤为严重。2021年3月21日初诊。以气温温度变化较大,李先生鼻炎发作,且呈现加重迹象,出现鼻塞、流清涕量多、喷嚏,伴鼻痒、眼痒、咳嗽、恶风寒,纳眠可,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浮。鼻内镜检查见:鼻腔黏膜色淡红,鼻中隔基本居中,双侧下鼻甲肿胀、色红,各鼻道未见明显分泌物。
中医诊断:鼻鼽,属风寒外束证。治则:疏风散寒、益气养阴。处方:黄芪、南沙参、柴胡、桔梗、白芍、山药、茯苓、麻黄、干姜。6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后稍好转,仍鼻塞、喷嚏、清涕,恶风寒,手足冰冷,纳可,夜寐欠佳,失眠多梦,二便调,舌淡苔白腻,脉弱。检查:鼻腔黏膜色淡,鼻中隔基本居中,双侧下鼻甲稍肿胀、色淡白,各鼻道未见明显分泌物。其证候为肺脾两虚,阳气虚证。治则:养阴健脾、益气养血。处方:柴胡、桂枝、白芍、黄芪、北沙参、地龙、干姜、附子、大枣、鸡内金。共6剂。
三诊:服上方后稍好转明显,鼻塞、喷嚏、清涕明显减轻,手足冰冷较前好转,纳眠可,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弱。双侧下鼻甲未见肿胀,呈淡红色。
乐启生中医团队表示,春季鼻炎虽经常反复发作,但治疗不可盲目,因以辨清虚实为基本原则,标本兼顾,充分结合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为主要途径;以控制症状、减少复发、预防并发症为主要目的;同时生活中重视调护、积极避免诱因,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