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养眼”的专方问世!化解眼干、眼涩、眼流泪,请学习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麻疹全书》、《中医诊断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中医里头“养眼睛”的专方。
它是谁呢?是杞菊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就是在大名鼎鼎的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上枸杞子和菊花。基本构成就是:
熟地24克,山萸肉和山药各12克,泽泻、牡丹皮和茯苓各9克,枸杞子、菊花各9克。
这方子,出现的时间比较晚,见于《麻疹全书》。《麻疹全书》,据说是源于元代的一部书。但是后来经过学术考证,这书肯定不是元代的,而是经过后人不断编撰、丰富起来的一部书。成书的时间,大概在清光绪十年左右。迄今,有130多年的历史。
也就是说,这方子,还是比较年轻的。
但是,你别看它年轻,其能解决的问题,是非常实际的。这就是因为肝肾阴虚,产生的眼睛干涩、流泪,甚至有异物感、烧灼感,难以睁眼。
我给你说个真实的例子。
从前,我认识一个报刊编辑。日常工作,就是对着电脑,不停地写稿子、编稿子。
后来,她找到我,说年过40的她经常觉得眼睛干涩,尤其是看稿子时间长了,两只眼睛根本受不了。她也用过一些药水,感觉没啥太大的作用。
我问,你平时的身体,是不是觉得干巴巴的?皮肤干,口中干,腰也酸?她说,是这样。
我给她的意见是,服用杞菊地黄丸。不要着急,慢慢服用,吃一段再说。这其间尽量不要长时间看屏幕。
后来,一个礼拜之后,她非常高兴地跟我说,眼睛干涩的现象确实有所好转。
其实,这个杞菊地黄丸的适应症,非常普遍,这就是两只眼睛昏花、干涩、易流泪、看东西模糊。同时,患者还伴随肝肾阴虚的症状,比如说,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身上潮热、盗汗,或者手脚心热,或口燥咽干,脚后跟疼。舌象,往往是舌红少苔,脉象偏细数。
当然,所有这些,不一定全都得出现。
读者朋友,你记住,这些症候,在当代人身上多见。尤其是40岁以后,肝肾之阴日渐不足,更容易引发这些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肝肾阴虚,虚火内扰,濡养失当。肝开窍于目。肝肾阴虚,双眼不得滋养,故而出现干涩等现象。
你要是感兴趣,就去听“文老师中医课”里面,对肝肾阴虚的介绍。那里有更详尽的解释。
这时候怎么缓解,就得滋补肝肾之阴,然后配合明目之品。杞菊地黄丸,专门干这个事儿。你看它的配伍——
熟地24克,山萸肉和山药各12克,泽泻、牡丹皮和茯苓各9克,枸杞子、菊花各9克。
其中,枸杞子和菊花以外的六味药,就是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药、山萸肉,是滋补肾阴肾精的。泽泻、丹皮和茯苓,是泄热去浊的。坏东西去掉,好东西补进来,肾阴不足的问题可以改善。在这个基础上,配枸杞子和菊花。
枸杞子,一方面能入肝肾而养阴精,另一方面还能明目。菊花,则是清肝经虚热而明目的常用药。
所以说,这些东西配合起来,对患者来说是非常受用的。
杞菊地黄丸,现在多有成药。一般来说,干眼症、眩晕、耳鸣、雀盲、行经目痛等问题,证属肝肾阴虚的,都可以用。当然,如果你仅仅是晚上看手机,眼睛难受了,没有其它的不适,那就不必用。你少看手机,就好了。
不过,我在这里还想告诉你,杞菊地黄丸能应对的不止这些。在我看来,肝肾阴虚,虚火上炎到头面造成的病,杞菊地黄丸都可能派上用场。
比如说吧,慢性鼻窦炎。
我曾看过这么一个案例。一个女子,39岁,患鼻窦炎4年,久治不愈。鼻涕黄浊,属于脓涕,量少,有的时候干脆没鼻涕,嗅觉减退,问不出味道,脑袋发空疼痛。
后来,她去求中医治疗。刻诊,发现舌红少苔,脉细数,心烦不寐,时而头晕,手脚心发热,腰膝酸软。
这一看,很显然,是肝肾阴虚啊。肝肾阴虚,虚火上灼,使得鼻窍受损,导致这些问题。于是,杞菊地黄丸做底子,加麦冬、五味子、制首乌、黄柏和牛膝应对,患者很快得到改善。
再比如说,有一个老汉,当时年纪是60岁,最近半年来时而眩晕,同时还伴随脑鸣。这脑鸣声,好似流水,哗哗哗地响个不停。整个人记忆力也减退,思维也显得迟钝。
后来,家人带他看中医,发现舌红少苔,脉弦细。这很清楚,属于肝肾阴虚,虚火上扰所致。怎么办?杞菊地黄丸,加桑椹、女贞子、石菖蒲、磁石和蝉蜕。结果,患者很快好转,脑鸣声基本消失。
从这些例子,你能看到,肝肾阴虚,虚火容易直接上扰于头面。于是,造成了诸如脑鸣、鼻窦炎、眼睛干涩、耳鸣等问题。火邪,就是这样,它往上窜,影响我们的头面。别管实火还是虚火,都是这样的。
这时候怎么办?杞菊地黄丸打底子。和六味地黄丸比起来,杞菊地黄丸加大了滋阴的力度,更有菊花清热,所以更为贴切。
总之,杞菊地黄丸,除了养眼睛,能干的事儿还有很多。
所以说,我们对一些中医的传统名方,还是应该多了解,多看它们的验案。我们涉猎得多了,自然就能够有更深层的领悟。应用起来,也就更加得心应手。
切记,痰湿中阻、湿热内蕴、气滞不畅的人,要慎用杞菊地黄丸。
全文完。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