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为肝之窍!中医疏肝圣方,巧治尿时流泪,病怪理不怪,请品味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藏象学》、《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一个怪毛病,也是挺有意思的毛病,就是上厕所小便的时候,流眼泪。
没错,就是撒尿的时候,有眼泪流出来。
这个事儿,你别以为稀奇古怪。生活中,有此类问题的人不少。现代医学对它的解释,多为小便用力,影响泪腺,或者是患有眼部炎症,或者是神经反射性反应所致等等。
今天,文老师作为中医人,想分享你一个观点,这就是以肝郁论治。
我给你说个真实的医案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纪很小,还没结婚呢。初诊时间,是1964年的春天。
她什么毛病呢?就是小便的时候流眼泪,除此之外身体一切正常。
她也到眼科做了检查,未发现任何问题。
既然没问题,为啥小便流泪?后来,此人在别人的劝说下,投中医治疗。
看中医,当然要看舌脉。但是患者舌脉到底有啥特征,医案里没写。文老师在这里也不便揣测。此案曾刊载于1981年的《辽宁中医杂志》,迄今都40多年了,很多信息已经无法考证。
不过,当时医家做了一件事儿,至关重要,被记载下来。这就是,询问患者过往的感情生活经历。
患者母亲回答说,女儿从前没这个毛病,只是前段时间,相处多年的男朋友黄了,心情十分不好。从那以后,她就开始小便流泪。
知道这个情况以后,医家立刻给开了一张方子。什么呢?就是柴胡疏肝散原方。
柴胡疏肝散,源于《证治准绳》。其基本构成是:
柴胡、陈皮各6克,川芎、香附、芍药、枳壳各4.5克,炙甘草1.5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怎么样?患者应用了一剂之后,小便后流泪的现象就大大缓解,不像从前那么严重了。服5剂之后,小便流泪现象完全消失。
多年以后, 此女孩结婚生子。接受随访时表示,怪病从来没有复发过。
这里的医家,医案记载,是当时湖南中医学院中基理论研究室的杏林前辈,姓潘。
这里头,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给你简单说说吧。
首先,你得明白中医藏象学中的一个道理,这就是肝开窍于目。
我们的肝,很多问题,会直接体现在眼睛上。
比如说肝火旺的人,常常会目赤目胀,干涩不已。
就上面医案里这个患者来说,她小便时流泪,自然也想到是肝的问题。
当然,你不能凭空去联系。除了理论基础外,你还得有现实依据。这个女孩的现实依据就是,发病之前失恋。
失恋,心情不好,对于怀春少女来说,自然容易引发肝郁。而且,发病当时,正值春季。肝属木,应于春。因此,这个时候失恋,比其他时候更容易引发肝郁。
肝郁了怎么办?患者就要想办法、找机会来疏泄。怎么疏泄呢?小便这个事儿,是一个疏泄的契机。
为啥这么说?人小便,在中医看来,是多个脏器协同完成的。其中,肾作为水之下源,来控制膀胱开合。肺作为水之上源,给排尿带来动力。肝作为疏泄的枢纽,辅助小便顺利排出。
也就是说,小便哗哗往外流的过程,其实就是肝气疏泄之能的一种体现。
从前,患者因失恋而肝郁气滞,无处疏泄。现在,好不容小便了,气机疏泄有了渠道,于是身体要好好地释放一下。这一来,就容易形成一个局面,即疏泄太过。这就好比苦闷的人,没有知音,满腔愁怨无处诉说,好不容易碰上个对心的,于是说起来没完。
这种过度的疏泄,体现在哪里?就体现在肝窍上,也就是患者的眼睛上。泪,为肝之液,于是在这个时候大量流出来,用以疏泄肝气。人伤心的时候,为啥哭天抹泪啊?因为眼泪为肝之液,流出来能疏肝解郁。这都是一个道理。
总之,造成这个女孩小便流泪的原因,其实就在于肝郁气滞,在小便的时候疏泄太过。所以,要想改善问题,就得疏肝解郁。
怎么疏肝解郁?医家当时用到了柴胡疏肝散。我们再来看一下——
柴胡、陈皮各6克,川芎、香附、芍药、枳壳各4.5克,炙甘草1.5克。
这个,就是柴胡疏肝散的原方。临证常有加减。
这是中医里头,用于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的专方。主治,就是肝郁气滞证,主要表现,就是胁肋疼痛、胸闷、总叹气,情志抑郁或易怒,总是嗳气腹胀,脉弦。
其中的柴胡、川芎、香附、枳壳,陈皮,均能够疏肝理气,畅快气机。白芍,养血柔肝。白芍和炙甘草搭配,还可以止痛。
可以说,这张方子,是中医理气剂里头的头牌,是中医疏肝解郁剂里头的圣方、代表方。它在中医人的处方中,出现几率非常高。
通过这么一番调治,患者肝郁得解,小便时不会出现过度疏泄,于是她的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了,文老师,是不是所有小便流泪的情况,都可以用柴胡疏肝散啊?
我说,不一定。用这方子,你得有一定的依据。没有依据,就不能乱用。也就是说,导致小便流泪的原因有很多,情绪情志所致的,只是其中之一。对这种特定情况,柴胡疏肝散可以用。离开了这个特定背景,就不能用。而且,实事求是地说,柴胡疏肝散本身辛燥,容易耗气伤阴,多用久用,也是不好的。
总之吧,对这个问题,以肝郁论治,算是一种临床经验。它不见得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确有道理。希望文老师这篇文说,能给你一点启迪。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