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欣:GSK中国如何实现创新转型“加速度”
转载自 | E药经理人 白晨梁蕾
这是齐欣再次以GSK中国处方药和疫苗总经理的身份参加进博会,也是她执掌GSK中国的第二年。对于GSK来说,这也将是在全球消费者保健业务分拆前,最后一次以同一个公司名集体亮相进博会。
GSK中国处方药和疫苗总经理齐欣
2020年初上任之时,齐欣为GSK在中国未来的战略蓝图定下了三个关键词:
创新,速度,本土化人才
。两年后,齐欣则用“
厚积薄发
”来为GSK中国进行阶段性总结。
“今年我们已经明显看到,GSK在中国的业务增长进入了加速度阶段。IQVIA报告显示:在过去连续六个月,GSK在中国市场的增速都高于中国医药行业的平均增速。”
新产品以加速度列队进入中国市场,新领导团队持续布局和强化中国市场战略,同时提升GSK中国和全球研发的同步频率。在齐欣看来,在上任之初提出的创新、速度和本土化人才战略已经初见成效。
毫无疑问,GSK中国正处在创新转型的加速期,中国医药市场的变革也为包括GSK在内的所有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GSK中国首位本土掌门人,齐欣的任务很明确——帮助GSK在中国市场焕发新机。
01
创新升级
“每一年的进博会,每家企业都会把自己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展示,GSK今年带来创新升级,展示全方位守护人民健康的解决方案。”
今年,GSK再次参加进博会,展台面积达800平方米,并设立了核心处方药、呼吸、特药、疫苗,HIV以及消费保健品六大板块。本届进博会上,GSK将会展出数十款在中国已经上市或者即将上市的创新处方药、疫苗产品等(详情>>)。
对于跨国药企来说,进博会无疑是展示创新实力的重要平台。而“中国首展”,也是整个进博会期间的关键词之一。
今年6月,GSK旗下用于艾滋病治疗的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片(多伟托)正式登陆中国市场,由此成为国内首个完整的、每日一次、单一片剂的艾滋病双药治疗方案。
与传统三联治疗方案相比,多伟托在减少HIV感染者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种类的同时,达到经科学验证的病毒学抑制疗效。在本届进博会上,多伟托也迎来它的“中国首展”。
“多伟托的上市,在HIV治疗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用药便利性和治疗依从性出发,患者只需要每天服用一片。更重要的是,这款产品已经被国内外指南列入HIV初治首选方案。”齐欣对E药经理人表示。
不仅如此,据齐欣介绍,未来GSK还将在HIV领域上市一款长效注射型整合酶抑制剂卡博特韦,仅需每个月或每2个月注射一次,有望大幅提升艾滋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我们希望艾滋病患者能够像其他慢病患者一样,过上正常的高质量生活。”
此外,GSK旗下贝利尤单抗(倍力腾)的新适应症狼疮性肾炎有望近期在中国获批。目前,倍力腾是全球首个且唯一一款同时被批准用于治疗狼疮性肾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生物制剂。
齐欣表示,
得益于连年参展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倍力腾在中国市场也接连完成“创新升级”
。“第二届进博会前夕,倍力腾作为全球60年来第一个获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生物制剂,其成人适应症在中国获批。去年进博会后的一个月内,倍力腾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适应症也在中国获批。该产品是GSK创新管线在进博会上屡有突破的杰出代表。”
在特药领域,同时值得关注的是,GSK在本届进博会上将会展出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靶向人白介素-5生物制剂美泊利珠单抗,用于治疗嗜酸性细胞增多引起的各类炎症。
“未来,美泊利珠单抗在中国也会上市一系列针对这个因素引起的疾病适应症,不仅包括嗜酸性粒细胞性重度难治性哮喘(SA),也有像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和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这样相对罕见的适应症。”齐欣说道。
02
中国加速度
在采访中,齐欣多次提到“加速度”这个词,而GSK在中国市场加速度的背后,重要的支撑之一就是新产品和适应症获批数量的增加以及上市速度的提升。
自2020年以来,GSK中国已成功上市了两款创新药和疫苗,获批两项新适应症。
从产品线储备来看,GSK为在中国市场进行创新转型做好了准备。
其中,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欣安立适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产品,也是GSK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新产品之一。在中国市场,欣安立适同样被寄予厚望。
从2018年作为唯一一款疫苗产品被列入国家首批48个临床急需新药优先审评审批名单,到2019年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再到2020年6月正式在中国上市,欣安立适在两年的时间里完成商业化上市及落地,不仅体现了GSK在疫苗领域的创新实力,也印证了中国医药行业改革下的创新速度。同时,这也是GSK唯一一款在中国内地上市早于港、澳、台地区,也早于很多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疫苗产品。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欣安立适已迅速覆盖了全国近250个城市和超过3800个疫苗接种点,超过10万名50岁以上的成年人从这款创新疫苗中获益。”在肯定欣安立适在中国市场取得成绩的同时,齐欣也坦言,中国成人疫苗市场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上升空间巨大。
齐欣表示,一方面,公众整体对接种疫苗预防疾病的意识还相对比较薄弱,成年人主动去医疗机构寻求接种来预防那些可以被疫苗预防的疾病的人数较少;一方面,中国成人疫苗接种服务的便利性有待提高。
“在中国,疾病的预防体系和治疗体系相对独立,目前大部分综合性医院都还没有提供疫苗接种服务。对此,GSK呼吁打通预防和治疗两大体系,让更多成人可以在正规医疗机构获得疫苗,这也是未来拓宽中国疫苗市场的努力方向之一。”齐欣如是说。
为更好地倡导成人疫苗接种意识,GSK一方面联合多个基金会、预防医学会等机构共同推出面向公众的疫苗医疗价值宣传,不断提升公众对疫苗接种预防疾病的关注度和认可度;另一方面,还联合其他疫苗企业共同为国家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助力构建新时代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以期提高成人疫苗接种的便利性。
此外,呼吸也一直是GSK 的“传统优势领域”。2019年进博会期间,全球首个一天一次适用于治疗稳定期慢阻肺的三联吸入制剂氟替美维吸入粉雾剂(全再乐)在中国获批上市,并于2020年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及医保谈判,成功列名国家医保目录。
齐欣直言,创新是GSK的核心竞争力,但创新产品的竞争还涉及市场定价的竞争。因此,GSK会推动更多的创新产品参与国家医保谈判,提高患者的药物可及性。
除了将创新产品作为发展引擎,GSK全球也将中国定位为战略市场,这是GSK在中国市场推动业务加速增长的另一重要保障。
“总部将中国定位为全球的战略市场之一,未来所有的创新产品,中国都有机会同步参与全球研发。”齐欣对E药经理人说道。
齐欣直言,由于GSK全球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目前GSK中国在创新产品方面的话语权得以大幅提升,可以自行评估国外正在研发的药品或者对应的适应症是否符合中国市场未被满足的需求。“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位于上海浦东的中国研发中心会和总部一起,甚至从一期临床试验就开始参与到研发之中。”
一个最直接的例子,据齐欣透露,在GSK全球及中国未来核心治疗领域——肿瘤免疫方面,公司战略调整后将加码肿瘤和免疫系统疾病的新药研发。
目前GSK全球有14款肿瘤在研产品,而GSK中国研发中心也成立了针对中国肿瘤业务战略规划项目组以加速肿瘤药物的研发。齐欣表示,未来几年GSK可能首先会在中国上市B细胞成熟抗原(BCMA)靶向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这也是全球首个获批的BCMA靶向疗法。
03
提升效率
给未来中国本土人才做一个模范样板,这是齐欣作为GSK首位本土总经理上任之初就为自己定下的目标。经过两年时间,齐欣带领GSK中国迎来快速发展,其上任时“
让公司有信心培养和启用更多本土优秀人才在企业中担任重要的领导岗位
”的目标正在变成现实。
不可否认,在中国医药市场快速变化的当下,本土化人才和领导团队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齐欣深知,GSK若想在中国市场开启新阶段,更加贴近并了解市场动向尤为重要。
根据战略规划,
GSK中国处方药和疫苗设有疫苗、核心处方药、呼吸、特药以及HIV 五个业务板块,顺应五条产品线
。
“现在五大业务板块的管理人员或是本土培养的人才,或是从亚太区华语地区调任的华人领导。”齐欣表示,如此布局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需求,提升业务运营的效率,更好地支持GSK中国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在齐欣看来,GSK是业界为数不多的、同时覆盖预防性疫苗和治疗药品的企业,这与政府提出的“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目标非常契合。在此大背景下,本土化的人才管理团队显然能更好地抓住政策改革机遇,深化布局中国市场战略。
“我们现在在中国市场的策略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充分发挥外企优势,把行业领先的创新产品引入中国,尽最大可能为赢得竞争先机提前布局;另一方面,成熟产品未来可能面临集采,我们也希望能够扩大优质治疗方案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为此,GSK中国需要不断降本增效,才能更有信心地参与到国家集采之中。”齐欣说道。
除此之外,齐欣也坦言,由于中国市场的健康需求是多元化的,因此,患者对于高质量、优秀产品的需求是源源不断的。提升GSK在中国市场的运营效率和速度才是关键所在。
目前,GSK在中国市场的生意来源依然以传统的呼吸和乙肝产品为主,但创新产品已成为推动GSK中国快速成长的动力。对于创新产品将起到支柱性作用,带动GSK在中国市场表现的未来前景,齐欣表示非常有信心。
“GSK拥有众多创新产品,且品类多元。所以,加快创新产品落地的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应对成熟产品当前面临的挑战,才能让GSK快速成长,以更好的‘加速度’支撑起公司未来五年甚至十年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和发展。”齐欣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