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名医赵宪章及其传说故事

文 / 女人健康
2021-06-07 00:09

民间医生,古代有的称“郎中”、“大夫”,淇县当地还称作“先生”。过去医生在民间是很少的,有名气的则更少,河南淇县吴寨村的赵医生,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一位远近闻名的老中医。在淇县家乡当地十里八村,无论是大人小孩有了病,都要慕名到吴寨村找赵先生看病。我小时侯经常肚子疼,每疼起来就满头冒汗,用过许多偏方也不见效。一次,姥爷领我由桥盟到五里之外的吴寨看病,就是专程找赵先生老中医把的脉、抓的药,三副药没吃完,病就彻底好了。我的姥姥当年也曾找其看过病,确实是药到病除。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我见到赵老中医时,他已是花甲之年了,中等身材,满头银发,面色红润,胡须洁白,一身素装,干净而健康。说来也巧,几年后我长大上高中时,与赵老中医的孙女赵怀琴成了同班同学,她是班里的文艺班长,现在河南新乡工作生活。当时,我是学校的文艺队员,所以对赵宪章这位老中医就更敬重了、印象也就更深了。

赵老中医名叫赵宪章、字法政,早年曾办私塾教书,后因战乱、社会动荡,一肚子墨水被置于无用武之地,本又不想迎合世俗,到官府求取功名,就随其外祖父家一位舅舅学起了祖传的医术。他通过熟读《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大量医学典籍,悉心探究病例病理,很快就学而有成,在当地有了名气。早期,他还在吴寨村开有一家类似北京同仁堂、乐仁堂,字号为“法政堂”的门诊药铺。铺内的很多草药,多是他亲自采集加工而成的,为此,当年他的家里还专门养了两箱蜜蜂用以治病和配药。其中,他研制的一种治疗“烧伤”的药十分见效,无论是烧伤、烫伤,只要用此药一抹很快就会痊愈。在从前那个年代,往往被烧伤、烫伤的多是做苦工、出苦力的劳苦大众或贫苦穷人,赵先生见状都是给予免费治疗一文不收。还有谁家孩子或老人有个上火生疮、头疼脑热的小病,也都随来随治,分文不取。因此,他的药店铺整天是门庭若市,远道而来的有的就住在他家治病。

赵宪章老中医的名气,其实早在很早以前就已闻名遐迩了。在吴寨之外二十多里淇县西部大山深处的大石岩、春花等村及边远的县界一带,东部西岗及淇河东浚县一带,也早广为人知。早年,他治疗的拿手疾病是“月间病”,即妇女坐月子里得的病。“月间病”当时在民间不仅常见,而且十分难以治愈,属于妇科疾病中的顽症,在当时医疗条件下,多数妇女因“月间病”痛苦终身,甚至丢掉性命。在淇县西部大山深处有一村庄,有位妇女不幸得了“月间病”,多方求医,医治无效,家里无奈已经为其准备好了棺材。得知山下吴寨村有位名医能治疗此病,就抱着一线希望,赶着马车拉着病人来到吴寨村。赵先生看到垂危的病人,心里一时也无把握,把完脉后,就开了三副药让其回去先试试。结果这位病妇三副药后病情开始好转,由原来的不吃不喝、卧床不起,到能吃点东西、勉强坐起来了。家人喜出望外,就干脆带着米面住在了赵家继续治疗,又连续吃了一段时间的汤药,竟然奇迹般地起死回生了,而且后来彻底治好了。为了感谢赵先生,每缝过年过节,这家人都要带上自家的柿子、柿饼,还特意跑到县城买几斤肉到赵先生家以表感恩之情,赵先生每次也都会回赠一些在当时比较好的礼物,且连续多年都是如此。从此,赵先生的名气就更大了。

尤其是在今天的西岗及淇河东浚县一带,还流传着一段关于赵老中医的传奇的神话故事。传说赵老中医成人冠礼后,在他成亲娶妻的路上,经过一座文庙时,花轿停了一会儿,庙里的一个仙女就随他的妻子坐轿一起到了赵家,就住在了楼上,并长期附在其妻子身上,与其妻一起陪伴辅佐赵医生。也就是说,赵先生的妻子是半仙之体,即一半是美人,一半仙女。开始很多人不信,赵医生一个家住河东的朋友,有能看到灵界的“天眼”,听说后就专门跑到赵家里来要看个究竟。一进赵家大院,果然看见赵医生妻子身后有一个影子,若隐若现地跟着,走到那儿随到那儿,有时还能看见这个影子穿着一双绣花鞋,才使他深信不疑。这位朋友回家后就告诉家人说:“赵医生的家里有位仙女,是真的。”再后来,一传十,十传百,就传为了赵医生的妻子是一位仙女,帮助赵医生为当地百姓救死扶伤而成名成业的。

民间传说故事,大都是人们因对某个人物或事物的崇拜而产生的,也是自古以来大众最容易、最喜欢接受的一种颂扬、传承方式。这个把赵老中医神化了的传说故事,应该就是对赵老中医医术的崇拜和颂扬吧!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庚子年疫情防控中,中医发挥了特有的作用。民间特别是那些祖传的老中医是社会的财富,我们期望民间能涌现出更多像赵宪章这样老中医,让社会更崇尚民间老中医,把这份遗产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并在实践中创新、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