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西医相互批判排挤,是一些人意识形态的不恰当

文 / 小Q健康之路
2021-05-10 09:08

涪陵中心医院呼吸内科 何林
我是一名西医大夫,但也是一名中医的受益者和喜爱者。治病救人,不论方法如何,目的才是真,有效才是硬道理。
中医、西医都是捍卫生命健康不受疾病侵犯的有力武器,相互之间也是彼此融合,相互弥补。如砒霜治疗白血病起源于中医,后来通过西医的方法证明出三氧化二砷可以治疗白血病。
青蒿素给人类做出来巨大贡献,它的发现也是同样的道理。
追其医学根源,希波克拉底誓言和祖国医圣张仲景的名言思想都是一致的,捍卫健康,乃医者神圣使命。
而现在部分人却在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下,非得让中医、西医一决高下,这种想法本质的错误,而是人们意识形态的不恰当。所以不应该在中医、西医上相互批判、排挤。伟人邓小平同志有句名言: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

中医发展几千年,曾经有过辉煌高光的时刻,但是现代中医发展并不景气,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随着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中医药的发展对医院、国家的财政贡献难以满足GDP的发展需求,优秀的人才和资源聚集自然减少,故很多综合医院仅开设一个中医科,更有甚者没有中医科。更多以盈利为目的的医院,虽说打着中医的旗号,但所开展的也多是西医诊疗,这是经济利益驱使的典范。

其次是中医教育的不健全。中医的教育曾经一度调整为中西医结合专业,目的是让学生既学中医又学西医,想培养出优秀的中西医结合型人才,但事与愿违,这个专业并没有培养出大批量优秀的中西医高级人才,很多人学后发现是既不了解中医也不了解西医。同时就业也遇到了尴尬,故近今年部分高校已经在取消该专业的招生。不恰当的教育必然导致中医人才培养的断层,以至于近年专业中医人才日趋减少。
再次,药品质量的破坏。中医的优秀除了优秀的诊疗方法,更重要的是优质的道地药材,大家都知道一句俗话: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不同的产地、气候、收获季节、炮制方法而得出的药材可能疗效完全不同。
以前的道地中药很多,合理使用完全可以满足人类生病需要,但是现代社会按照西医的生产和销售模式,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疯狂挖采药材,最后生产出很少而高价的注射液、口服液等等,目光短浅而唯利是图的部分利益群体得到了经济回报,但道地药材缺面临枯竭,损害更大的却是祖国医学的发展和生命健康的危险。如甘肃的野生甘草、东北的野生人参等等。
当然,野生的道地药材远远经不起工业化的收割和加工,制药集团为了维持自身的发展,进行人工种植和培育可替代的新品种,通过新品种制作道地药材的药物来满足市场需要,但事与愿违,新品种虽说产量上去了,但效果却大打折扣,以至于很多时候,按照经典的成方开出药来显示不出效果。这个道理犹如人工鸡蛋和土鸡蛋、季节蔬菜和大棚反季节蔬菜关系类似,表面类似实质却差很远。


第四,法律监管的不足。中药的发展曾经历过一个动乱的过程。随着西医的引入,国外大批制药企业的进入,全新的销售模式和公关模式在国内大量铺开,国家中医药监管部门同时也受到了侵蚀,大量违背医疗选择修改药典内容,以至于曾经有相关部门的管理者背叛入狱。
第五,科研及循证医学标准西化。既往很多标准都参照于西方发达国家,如科研评价标准,中医药很难以西医同样的标准来评估,以至于很多优秀论断不能被发表,优秀的中医药治疗方案难以被人接受,尤其是全盘西学的狂热追随者,故中医受到部分同行的不认可。
第六,管理不善,骗术横生。中医给人的感觉是神秘,常与保健、疑难杂症、养生等关联在一起,不法分子常利用此特点大势做文章。打着中医旗号搞养生保健、量子理疗、亚健康治疗等等,目的是推广自己的产品而赚取利润,当然部分不良媒体也借此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几年前的权健医疗等等。
综述所述,中医的发展可谓血雨腥风,艰难险阻,犹如红军长征路。但经过岁月洗礼,新冠的实践,中医药展现出了令人鼓舞的力量,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同时国家表示也大力发展中医药,改正了既往的不足,给出了优秀的发展指导思想。相信不久将来,中医药发展必然辉煌。#中医药#
以上言论,仅个人妄断,茶余饭后闲聊,若有不当之处,请读者以国家指导方针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