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药师说本草-茅针,那种叫柔荑的农村孩子零食

文 / 汉和源健康讲堂
2021-03-27 00:10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诗经·卫风· 硕人》

“葇荑”一词你们一定不陌生,但你知道“柔荑”是什么吗?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农村长大的孩子,由于物质匮乏和经济条件的原因,不会像如今的孩子那样可以享受丰富多样的零食,但是,他们总会从大自然中寻找各种野生的美味。尤其是阳春三月以后,各种植物相继开始萌发嫩芽,开花结果。于是,大自然的馈赠就会将田间山野变成了孩童的乐园,从蔷薇的嫩枝到红红的覆盆子、山莓等等,那些在如今孩子眼里不屑一顾的植物,都会成为那时孩童相互分享的零食。

在药师儿时的记忆中,每年春天,都会和小伙伴们相约一起来到村后的那片山岗,“三月三拔茅毡(针)”,记得那儿有成片的白茅草地,初春以后,白茅开始抽穗,拔取刚抽出的嫩穗,剥开以后就可以看到里面白色的鲜嫩的花序,散发一种特有的清香,放进嘴里香香甜甜的,我们称之其为“茅毡(针)”。拔茅针很讲究时节,过了那个时段以后,茅针就会变老抽出花穗,那样就不能吃了。每年的三四月份,那片山岗就会留下了药师童年的美好回忆。今年,药师又来到了那片山岗,发现那儿已经被种满了安吉白茶,再也难觅儿时的茅针。本期,药师想和你聊一聊这种来自茅针原植物里的一味中药-白茅根。

茅针的原植物叫白茅,是单子叶植物禾本科的一种草本。禾本科在单子叶植物中可算得上一个大家族,安吉的特产竹子,粮食的原植物水稻、小麦、高粱、玉米,河边的芦苇、茭白,田里的甘蔗,山间的芒草,公园的草坪等等均属于禾本科。白茅,为中国南北常见的一种野草,其生命力非常强,其萌发的时候甚至可以顶起一些小石块,穿透一些瓜果类植物的外皮、树根,从一些混凝土的缝隙间穿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其中就包括白茅。

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描述“茅叶如矛,故谓之茅。其根牵连,故谓之茹。”由于白茅生命力强,难以根除,在农作物园里被视为一种杂草。但是,白茅在古代原是浪漫的象征,关于白茅最传世的诗句,恐怕还得是诗经《卫风. 硕人》中形容美人的那几句:“手如柔荑(róu tí),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其中“荑”就是指白茅的嫩芽(就是茅针里的那嫩白的花序),浪漫诗人常喜欢用“柔荑”代指女子柔嫩洁白的手。(将“荑”读成yí的请在留言栏里叩个“1”,看看有多少?)

白茅,三四月份开出白色的花穗,其地下根茎横向生长,常连接成片,白色而有节,味甘甜,这就是白茅根。白茅根在饥荒的年代也是人们充饥的食物之一,挖草根指的就是它。

白茅根,是一味传统的中草药,最早记载于中国第一本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其在中药学中归类于止血药。

白茅根,其性味甘、寒。主要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主要用于血热吐血、衄血(鼻血),热病烦渴,胃热呕逆,肺热喘咳,小便淋沥涩痛,水肿,黄疸。可鲜用或干品煎汤入药,生品长于清热,炒炭后长于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