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重大放厥词:中医就是扯淡,根本不能治病

文 / 健康有我管
2021-02-16 09:08

中华上下五千年,除去那些令人众说纷纭的历史,还留下了不少使得外人艳羡不已的传统瑰宝,而从古至今,中国也一直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国家,为世界发明做出了贡献,是任何国家都不能比拟的。

例如四大发明的横空出世,几乎直接将世界进程大大的推动了,可以说,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和付出,今天的世界绝对是另外一个局面。

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中国的中医药文化一直以来都是非常令人心驰神往的,俗话说西医治皮,中医治里,足以看出中医在世界医学史上所占据的比重之大。但是就在外国人都对神奇的中医拜服不已的时候,中国本土却有一个王福重出来大放厥词——“中医就是扯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虽然从目前的形式来看,在中国的大部分医院中,还是以西医为主。但是要知道的是,早在一百多年前,中医依然是炎黄子孙治病的首选和社会的主流。

有人说,西医在中国的发展就像是一个漫长而毫无声息的侵略过程,的确,换做千百年前,似乎很难想象那时候的人们能够接受西医中经常动不动的“开膛破肚”的行为。甚至于简单的检查身体的触诊环节,也会被有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中国人当做一种亵渎自己身体的行为。

同样的,也很难想象是战争第一次打开了中国医学的大门,让西医正式的以一种医学形态进入了中国,虽然代价是附赠了难以抹去的战争带来的伤害,但是也双刃剑一般的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医学模式的成长和发展。

要知道,此前中医在中国已经延续了长达几千年的时间,西医想要在中国立足,本来应该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更何况做到像今天这样成为主流医学模式的情况了。

但是不得不说,西医的进入和传播赶上了一个苦难但是却适合它的时代,由于中国人在社会发展方面的不足,人们几乎完全吸收了西医,显然,从前不被接受的西医甚至已经在中国站稳脚跟,将传承数千年的中医排挤成了“二把手”。

民国时期,西医的发展在中国达到了顶峰,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直不乏有人持极端观点,成了西医的忠实粉丝,这些人不仅仅推崇西医,同时也认为中医毫无用处。

尽管中医学者纷纷站出来予以驳斥,但是这依旧不能阻拦西医在中国的发展和日渐强大。

无可否认的是,即使是在今天,西医也的的确确成为了中国医疗的主要模式,大部分情况下中医视为辅助和调理,因此也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医根本无用,当然,这跟西医在中国良好的发展是分不开关系的。

事实上,西医为主流模式还是在进入21世纪后,这个时候,政府开始意识到中西医需要得到结合的问题,虽然西方医学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各省市地区也建立了相应的系统的西医,但是中医和西医的矛盾也日渐尖锐。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盲目的附和所谓的“中医无用论”。最开始提出这个问题的,或许还是有发言权的医学工作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越来越多不相干的人比如从事金融专业的王福重开始信口开河——“中医就是骗子!”

实际上,西医的发展和中医的衰竭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一个社会可以投资于各个行业发展的资源必然是有限的。如果一个国家把所有的公共资源都投入到西医学上,那么中医的发展必然会受到严重的阻碍,但是同时,这也是中医学者不愿意看到的未来。

但是好在,中国政府对于中西医的发展始终是持平态度的,既要发展西医,也不能完全否定中医。

多年来,西医确实在中国大规模扩张。省、市、县、乡各级建立了西医体系。从人民医院到卫生院,所有人都可以接受西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西药也可以由政府的健康保险补贴,西药治疗的费用也降低了。从医院的数量来看,西医也占绝大多数,而中医只占一小部分。

这在一定的情况下导致了一个问题——中医难,不难发现,乡镇等小城市的医院很难找到完备的中医医疗体系。这种情况引起了一些中医学者的不满,他们认为中医的发展也需要国家相应的支持。

当然想要跟进时代的发展而不被时代淘汰,中医的创新也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在一个全新的时代,中医应该不能在坐以待毙,墨守成规的按照所谓的古法进行治疗,而与此同时,中医也在不断改进。

从这种情况来看,中医实际上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国家支持西医这么多年,在目前的环境下,有必要对中医给予一定的支持。中医是中国本土的一种治疗方法,其治疗效果越来越为世界人民所认可。

中国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努力使中医药适应世界发展的潮流,而不是听信一些不相干的学者,把中医药作为一个不良的轨道而抛弃。

中医的前路如何,依然是扑朔迷离的,但是必须要承认的是,中医并不是很多人口中的“瞎扯淡”,否则为何在西医还没有进入中国的千百年前,人们就能够通过中医手段来保证自己的健康呢?王福重的评价带着强烈的有色眼镜和并不专业的评价判断,没有任何的参考意义。

无论在什么时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都绝不应该遭到抛弃和打击,无论是中医还是其他的文化 ,都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之中淘下来的一颗颗遗珠,对待传统文化和优秀的外来文化,我们应该一视同仁,在发展外来文化与时俱进的同时,也要做到一碗水端平,才是最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