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解惑:“真气”究竟是什么?

文 / 智慧健康
2021-01-12 00:09

从来源上看,对真气的认识有四种:

①真气即元气。

②真气是由水谷之气与元气结合而成的一种气。

③真气即是宗气,由吸入的天阳气与水谷之气结合而成。

④宗气与元气两者相合叫做真气。

推究对真气来源认识不同的原因,是由于对《灵枢·刺节真邪论》所说的“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一段话中的“天”字的理解,与对句子内容的分析不一致所造成。

笔者认为,第一种认识,即认为真气是元气的看法是比较正确的。这是因为:

①这段经文中的“天”字只能理解为先天,不能作“天阳气”解。《庄子·渔父》有与此类似的一句话:“真者,所以受于天也。”其中的“天”字解作“无人之情”。本段经文与《庄子》所云句式相同,如“天”字解作“天阳气”则是“有人之情”了,因为吐纳“天阳气”的呼吸运动是人能感觉到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因此,本段经文中的“天”字作“先天”解释较为合适。

②“真气者,所受于天”与下文“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不能看成是一个内容。因真气虽然与谷气并而充养全身,但真气是真气,谷气是谷气,两者不能混为一谈。《素问·玉机真脏论》说:“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原文的意思是说:五脏之气不能自行到达手太阴寸口部位而表现出它正常的脉象,必须借助于胃气才能到达寸口。如果胃气不能同五脏之气一起到达手太阴,那么就会出现“脏真之气”独见于寸口的“真脏脉”了。

那么,脏气致于手太阴所“因”的胃气是什么呢?《灵枢·五味》篇说:“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从这段经文中可以看出,胃气即是水谷之气。据此可知,水谷之气与脏真之气是两种不同的气,并且脏真之气(五脏所藏之真气)尚须得到水谷之气的充养。

根据以上对真气组成的分析,可知真气为先天之气,即是元气。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将真气与元气并称:“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李东垣也指出:“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脾肾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

【文中素材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