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则仙、纯阴则鬼,介绍下专治阳虚的“天魂汤”!
《四圣心源.阳虚》:阳盛于上而生于下,水中之气,是曰阳根。阳气长养,爰生木火。阳性浮动,其根一生,则浮动而亲上者,性也,是以木生而火长。而木火之生长,全赖脾土之升,脾土左升,木生于东而火长于南,纯阳之位,阴气萌滋,此金水收藏之根本也。
脾土不升,木火失生长之政,一阳沦陷,肾气澌亡,则下寒而病阳虚。
人知其木火之衰,而不知其脾土之弱。脾以阴体而抱阳魂,旺则血生而神化。以血藏于肝而实生于脾,肝血温升而化阳神,即脾土之左旋而变化者也。是宜升肝脾以助生长,不止徒温肾气也。
天魂汤
甘草二钱桂枝三钱茯苓三钱干姜三钱人参三钱附子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火为阳,而阳升于肝脾,脾陷而肝木不生,温气颓败,则阳无生化之原。脾陷之根,因于土湿,土湿之由,原于水寒。甘草、茯苓,培土而泻湿,干姜、附子,暖脾而温肾,人参、桂枝,达木而扶阳。
若肝血虚弱,不能生火,则用归、地、首乌,以培阳神之原。以火清则神发,血者,神魂之母也。
夫纯阳则仙,纯阴则鬼。阳盛则壮,阴盛则病。病于阴虚者,千百之一;病于阳虚者,尽人皆是也。后世医术乖讹,乃开滋阴之门,率以阳虚之人,而投补阴之药,祸流今古,甚可恨也。
这段话出自于四圣心源原文,是什么意思呢?说的是人的阳气旺盛于上而生于下,水中的气才是阳的根本。阳气有生养的意思,于是就产生了木还有火。阳气的性质是清浮向上而动,它的根一旦产生了,就会浮动而亲上,这是阳的本性使然,所以木气生发火气而长。而木和火之所以能生长,完全依赖于脾土上升的性质。脾土左升,所以肝木生于东方而火长于南方纯阳之位,而这时物极必反,一丝阴气得以渐渐萌生,也是金和水收藏之性的根本。
如若脾土不升,木和火失去生长的职能,阳气沦陷,肾气消亡,就会出现下焦寒凉的阳虚病症。
普通的医生只知道阳虚是因为木还有火的衰弱引起的,却不知道脾土衰弱才是根本。脾本属阴而抱阳魂,脾土旺则血升而神化。因为血虽然藏于肝而实则生于脾,肝血之所以能够温升并且化为阳神,其根本原因就是脾土左旋的变化而来。所以治疗阳虚的病症,最适合调养肝脾助阳气生发向上,不单单只是温补肾气。
天魂汤:
甘草二钱,桂枝三钱,茯苓三钱,干姜三钱,人参三钱,附子三钱。上药煎成大半杯温服。
火为阳气,而阳气生于肝脾,如果脾土衰弱肝木不升,则温升之气颓败不足,阳气就没有生化之源。而脾土衰弱之根本,是因为土湿之性,为什么土湿?根源是水寒。甘草、茯苓,培土泻湿,干姜、附子,暖脾温肾,人参、桂枝,条达木气而扶阳。
如果肝血虚弱不能生火,需用当归、地黄、首乌,以培补阳神之根源。因为火不过于炎热才能生神,血者,神魂之母也。
夫纯阳则仙,纯阴则鬼。阳盛则壮,阴盛则病。病于阴虚者,千百人中只有一二;病于阳虚者,尽人皆是也。后世医术错乱,出现了滋阴之法门,大多对于阳虚之人,而投以补阴之药,祸流古今,甚可恨也。
黄元御作为一代大家,乾隆御医,扶阳祖师,对中医的贡献非同寻常。可以说是唐宋以后中医界拨乱反正的代表人物。黄元御以阴阳变化,五行生克,脏腑生成,气血原本以及精神化生等阐述的天人观,做“天人解”。将阴阳学说引伸到脏象,经络,气血,津液,皮肉,筋骨,毛发,孔窍甚至精神方面,真正实践《内经》所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以此经纬着人体与疾病关系揉合成井然有序的整体。这对于当时已成溯流而识症而不识证医法是一种否定之否定式矫正。回归中医本源,运用中医思维来认识世界认识人体认识疾病,这才是真正中医。一切识症不识证不知阴阳只知头痛医头足痛医足者,均伪中医耳!这对时下以西医思维用中草药治病的西化中医来说,黄元御学说仍然具有巨大学术意义与临床意义。其《四圣心源》纵观始末,或用“左升右降,一气周流”可概括之!
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转发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