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56:猪苓汤|肾炎、肾病、肾盂肾炎、肾及膀胱结石、膀胱炎
猪苓汤原文原量
本方可称之为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专病专方。
其用药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如下:
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猪苓汤推荐量:
原方原量:猪苓15,茯苓15,泽泻15,阿胶15,滑石15。
常规标准量:猪苓3,茯苓3,泽泻3,阿胶3,滑石3。
猪苓汤临床常用量——经方中医程医生
经方中医程医生说明:
1.此方既然命名为猪苓汤,则猪苓为此方主药。猪苓在伤寒论中有二方使用,即猪苓汤和五苓散,在金匮要略中还有一方,即猪苓散。猪苓之药证,黄煌老师总结为主治小便不利者。《药征》总结猪苓的药证为主治渴而小便不利也。
2.此方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二书均有出现,主要条文为伤寒论223条,原文为: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3.有学者研究以上条文应该和白虎加人参汤联合起来一起看,即: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若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4.小便不利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的小便不利是指小便排出不畅,小便量少,淋漓不尽。广义的小便不利则指尿频、尿急、尿痛、排尿窘迫、尿失禁等一系列尿路刺激症状。——猪苓汤的主治,主要是取后一个涵义。
5.本方能去下腹部的邪热,有利尿之功效,用于消退炎症。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肾炎、肾病、肾结石、膀胱结石、膀胱炎、尿道炎、淋疾、尿意频数、肾盂肾炎、肾脏结核。也可用于各种出血症,如:子宫出血、肠出血、咯血。血尿症、小便不利、肠炎、直肠溃疡、下利、浮肿、痉挛、癫痫、不眠等。
泌尿系感染和结石
6.由于本方药物组成中有三味药(猪苓、茯苓、泽泻)和五苓散相同,而此三药配伍,可以说是利尿剂的基本组合。由于五苓散中有白术与桂枝,所以五苓散重在汗出多者、呕吐剧烈者,有头痛、眩晕等气上冲症状者。而猪苓汤中由于有滑石和阿胶,所以猪苓汤重点在于出血性疾病、烦躁不寐者,以及消化道、泌尿道炎症黏膜受损者。
7.就五苓散和猪苓汤二方的应用的“面”来看,五苓散调节水液,治疗面更广一些。猪苓汤则对泌尿系统更专一。
8.日本汉方家多用本方治疗下尿路结石,而上尿路结石则与芍药甘草汤合用,尿血重症者加车前子、大黄。
9.《伤寒论》说“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指出了本方使用的禁忌证。
10.本方在加味时要慎重。岳美中先生对此有深刻体会。他曾以本方加山药、海金沙,但却两次治疗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