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经典幸得流传,如果没有这两位“王”,中医不会如此辉煌

文 / 鲸鱼大健康
2020-10-11 12:44

中医讲“人有九质”,一个人体质的好坏决定了他的健康状况。四代中医世家传人——效哥,从医二十余载,从诸多的临床案例中验证了“体质调理”和“体质重建”对一个人健康的重要性。效哥始终致力于体质调理的研究,力求帮助更多的人通过“体质重建”实现不生病、少生病。

今天给大家放上效哥和朋友的对话,来说说,中医走到现在,功不可没的大功臣!

罗二佑:效哥你好!你觉得,中医能走到今天,功劳最大的是谁?

效哥:那还用说啊,肯定是靠姓王的,如果没有姓王的,四大经典著作中的一半,都流传不下来,中医历史一定要改写!

罗二佑:哦?

效哥:二佑哥,我们先说第一个姓王的牛人中医!他就是王叔和!

没有王叔和,就没有伤寒杂病论!

王叔和也许没有张仲景的学识,也没有张仲景伟大。但,今天的后世子孙,能看到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全部依靠的是王叔和先生。

如果没有王叔和先生,那么,张仲景就变成了华佗先生一样的“传说、传奇”。这样好,那样神奇,却没有传下一部能代表自己、并且供人学习的著作。

所以,各位中医,看着桌子上摆放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时,你们欠王叔和先生一句“感恩”!

他是《伤寒杂病论》能够成功流传于世的第一功臣,没有之一!!!有人认为,王叔和先生仅仅保留了《伤寒论》,而没有《金匮要略》,这是不对的。因为王叔和一共保留了《伤寒论》十卷,《张仲景病方》十五卷,后世所残存的王洙发掘的《金匮玉函经》,其实经过余嘉锡、钱超尘等力证,就是王叔和所保留的《张仲景病方》十五卷。

罗二佑:奥,原来如此,这个功劳真的对于中医历史很重要,如果没有保留下,并且毫无私心的把《伤寒杂病论》公诸于世,后世就再也没有“伤寒派”了,这个功劳的确是最大的!

效哥:所以,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没有王叔和,就没有伤寒杂病论”!而,没有了伤寒杂病论,中医的历史就一定会被改写!就连伟大的药王爷孙思邈,一辈子都没读过全本的《伤寒论》,仅仅读过部分残存本的伤寒论,孙思邈曾感叹过,“江南诸师秘仲景药方不传”!一声叹息,多少心酸!

罗二佑:之前,我只是知道王叔和是中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的作者,所以,江湖上常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要想临症多,熟读王叔和”。看来,我太小看王叔和了,恕罪!

效哥:二佑哥,这也不怪你,你只不过是个不入流的业余大舌头歌手。其实,即使是当代在中医,知道王叔和这个伟大功绩的也没有几个!单说《脉经》,就足够伟大了,第一个确立24脉的就是王叔和,而且,中国现存的汉代以前的脉法,全部依赖于王叔和的整理!

罗二佑:佩服!

效哥:好的,二佑哥,我们再说说,第二个姓王的,没有他,中医历史一样要改变,它就是伟大的王冰先生!

没有王冰,就没有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毋庸置疑,一定是中医最牛叉的经典,但,可惜,战乱,使得这本书,产生了非常不好的情况——失真!

因为,那个时代,不像现在,电子版、纸版、出版社,那个年代,更多的是竹简和手抄本,其中,随着纸品制品的兴起,手抄本基本上是传播的主体(中国最早的雕版印刷,也是在唐初才有的)!

1、《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曾提到《黄帝内经》十八卷,已散佚!

2、《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中,均提到全元起所注释的《黄帝内经素问》,亡佚!仅在宋代林亿交定的《素问》中略见部分内容!

3、《隋书.经籍志》提出,当时的《黄帝内经》素问经,仅余八卷,亡佚一卷,

4、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亡佚!目前国内能看到的版本,全是日本人的版本,可惜,可叹!

5、《新唐书.艺文志》中,提及王冰所注释《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流传!

流传到中唐时期的《黄帝内经》,因为手抄本的“以讹传讹”,已经出现了部分章节缺失、篇目重叠、问题不对应、章节混乱编排等严重的问题,而且当时是父子相传、师徒秘授,流传于世的《黄帝内经》已经错误到惨不忍睹的状态了!用王冰原话,当年,黄帝内经的素问经,已经只剩下8卷了,有1卷已经在世面见不到了,

王冰还说,“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眞经,式为龟镜。而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後不伦,文义悬隔。施行不易,披会亦难。岁月旣淹,袭以成弊。或一篇重出,而别立二名;或两论幷吞,而都为一目;或问答未已,别树篇题;或脱简不书,而云世阙。重《经合》而冠《针服》,并《方宜》而为《欬篇》;隔《虚实》而为《逆从》,合《经络》而为《论要》;节《皮部》为《经络》,退《至敎》以先《针》。诸如此流,不可胜数。且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乃精勤博访,而幷有其人。历十二年,方臻理要,询谋得失,深遂夙心。时於先生郭子斋堂,受得先师张公秘本,文字昭晰,义理环周,一以参详,羣疑冰释。恐散於末学,绝彼师资,因而撰注,用传不朽。兼旧藏之卷,合八十一篇二十四卷,勒成一部。冀乎究尾明首,寻注会经,开发童蒙,宣扬至理而已。”

效哥相信王冰先生所说的属实,当年流传的“世本”黄帝内经已经是那个状态了,如果没有王冰先生12年的心血整理,到了今日,我们还有全本的《黄帝内经》在看吗???

“以讹传讹”下来,再经过一千多年,我们看到的各种“杀马特”版本的黄帝内经又会是什么样子???所以,研究黄帝内经的名家,无一不推崇王冰的功绩,因为这是我们唯一能看到的“全本”内经!

王冰先生在郭子斋堂,找到了先师张公的秘本,于是,用了12年的时间,在搜集了当年所能收集的所有“古代素材”后,才补齐了我们大家现在所看到的《黄帝内经》!而今天,当年王冰补入黄帝内经的第七卷(即今天的第19-22卷)中关于“五运六气”的七篇大论,就是王冰的功劳,没有王冰,就没有今天中医的“五运六气”!!!

《灵枢》最早也不叫灵枢,叫《针经》,或者《九卷》!《灵枢》这个名字,也是王冰先生取的,在王冰先生之前,没有“灵枢”这个名字!其中,张仲景、王叔和称为《九卷》,皇甫谧称为《针经》!

简单的总结一下,如果没有王冰先生,

第一,我们目前是看不到黄帝内经的,

第二,即使能看到也是各种残缺不全的半截子版本,

第三,没有了五运六气,

第四,没有灵枢这个名字,

第五,先生尊古,古人内容一律黑色,先生增补的一律红色,可惜,林亿校正的时候,红黑不分,让我们再也看不到内经的原貌了,这一点,也算是个遗憾吧,先生的部分心血全白费了

罗二佑:真的很伟大!你不说,我还真不知道,原来,我只记得一句话是王冰说的,“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热之不热,是无火也,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效哥:二佑哥,你也很棒了!

如果没有了“二王”先生保留了《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后世的中医晚辈没了这几部经典,又在学什么?中医的历史不会被改写吗???一定会被改写!因为没了贯穿千年的一脉主线!!!

罗二佑:效哥,姓王的在中医历史上这么牛叉啊!

效哥:中医无非两件事,继承和发扬,没有继承就没有发扬,所以,在继承这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上,二王先生的功绩一定是第一的。

罗二佑:效哥,你有没有想过,未来,你要做中医历史上的第三个“姓王的”?

效哥:中医目前表面上很繁荣,但,实际上是一个末法时代,谁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把好人治成“咳嗽病”的“大湿”简直太多了,连PM2.5会直接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都不知道,还在那里指点大家去使劲咳嗽养生,你说,跟他混的人,会有一个好身体吗?

罗二佑:没错,跟他混,最后,肯定好不了!

效哥:我不想做什么中医史上的第三个姓王的,我只是觉得,该让大众看到一个中医真实的样子。这个养生爆发的年代,说真话,反而让大家觉得你是假的,

罗二佑:你每篇文章我都转发,你要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史从不掩盖真相!

罗二佑:效哥,我要开演唱会了,给你留个VIP坐席?

效哥:汗吐下三法运用的最棒的历史名医是张从正(张子和),但是他的吐法,和你的歌声比起来,简直弱爆了,等我给你凑点需要用吐法的患者,你再开演唱会,一首歌曲,让他们把病都吐出来,岂不是善事?

说完这句话,效哥撒腿就跑!

罗二佑:你别跑,我不打你!

王致效,副教授,四代中医世家,祖籍山东高密,曾祖是民国时期黑龙江四大名医王守典,祖父王明先是海伦名医。现为中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师从国务院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专家梁怡俊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梁怡俊工作室传承人,先后在北京东钓鱼台炎黄国医馆、太申祥和健康产业集团太医馆出诊20余年。先后跟随首批国家级名老专家梁怡俊教授、肝病泰斗谢子恒教授、肺病泰斗方和谦教授、消化道疾病专家徐振盛教授、北京“小儿王”宋祚民教授、脾胃病专家危北海教授、肾病专家杨大绮教授等学习。

感谢您的观看,效哥始终致力于体质调理的研究,力求帮助更多的人通过“体质重建”实现不生病、少生病。欢迎大家加入到效哥“调理体质,健康养生”的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