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李波:桃始华,惊蛰至,万物长,小儿推拿疏肝养脾正当时
小儿推拿李波:桃始华,惊蛰至,万物长,小儿推拿疏肝养脾正当时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惊蛰前后天气开始转暖,并渐有春雷出现,雨水渐多,平均气温能达到16℃—18℃。虽气候日趋暖和,但阴寒未尽,昼夜温差大,乍暖还寒。
由于惊蛰后的天气明显变暖,不但各种动物开始活动,各种能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又因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许多人,尤其是过敏体质者会出现干咳、鼻痒等不适,患上呼吸系统过敏性疾病。那么我们在惊蛰节气养生保健该注意些什么呢?
惊蛰起居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惊蛰之时,气温虽已升高,但不是仍有波动,寒流还会偶尔光顾,导致人体血液循环不畅,影响人体机能,可以选择健走,增加血液循环,提高人体抵抗外邪的能力。
“健走”的姿势要点是:后腿用力蹬地,前腿尽力上抬,这样两腿肌肉同时用力,大步、快速地向前行走。
惊蛰养生
1. 饮食清淡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同时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从饮食方面来看,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
1. 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2. 可多食鸭血、菠菜、蛋、水萝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3.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
2. 穿衣以“捂”为主
惊蛰时节尽管天气转暖,但晚上和中午的温差较大,大家不要过早脱下冬装,还是要注意保暖。
3. 早睡早起去“春困”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在春光中舒展四肢,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愉悦身心。
惊蛰时节,气候回暖,人们很容易感到困倦、疲乏,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民间称之为“春困”。远离“春困”,除了保证充足的睡眠、作息规律、加强锻炼外,在饮食上宜清淡,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避免食用大油大腻食品。
4. 少怒多动
在春季保持心情舒畅和适当的运动量,更有利于机体适应春季的升发之象。中医认为“怒伤肝”,发怒、生闷气都易使肝气郁结,导致气郁化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肝火”,容易引发血压升高、头痛、头晕、中风等肝火上扬的症状。
运动能促进气血调和、疏肝降火,大家一定不要辜负这大好春光,多进行户外活动。疫情期间,了解当地疫情政策,再选择踏青、郊游,观赏自然界的绿色植物,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怡情养性。
节气推拿
节气推拿就是在节气前后,结合小儿自身的体质特点,采用穴位推拿方式,最大限度的调动机体的潜能以应对环境变化、抵御疾病的一种自然疗法。
中医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世界是一个整体,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人与大自然是息息相关的,一年12个月,人体12条经络,一年24节气,人体24椎节……
人是生活在大的环境中,大环境有变化,人体的气血也会有微妙的变化,治病和防病重点从24节气入手,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用24节气防病健体,在节气当日和前后一天做小儿推拿调理,效果比平时要好上几倍。
由于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便有伤肝,惊蛰属肝病的高发季节。此外,诸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爆发,因此要严防此类疾病。
儿童免疫力低下,是此类疾病的高发人群。可配合小儿推拿提高小儿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
(一)、滋补肝肾以助其生长之本:
1、补肾经
置:在小指掌面稍偏尺侧,自小指尖直至掌根(或在小指掌面末节)。
操作:用推法,自掌根推至小指尖(或旋推罗纹面)为补,称补肾经。
次数: 100~500次。
作用:滋肾壮阳,强筋健骨,温养下元,清热利尿。
主治:先天不足,久病体虚,五更泄泻,遗尿,咳嗽,喘息,癫痫,目赤,膀胱湿热,小便淋浊刺痛。
备注:孙重三流派中补肾经为指根推向指尖。大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以各自学习流派为准!或者亦可以选择旋推的方式!
2、清肝经
位置:食指掌面末节
操作:用推法自食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为清肝经
次数:100-500次
作用:平肝泻火、解郁除烦、养阴平肝、和气生血
3、揉涌泉
位置:足掌心前1/3处。
操作:用两拇指面轮流自足根推向足尖,称推涌泉;用拇指端按在穴位上揉之,称揉涌泉。
次数:推100~400次,揉30次左右。
作用:滋阴,退热。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
(二)、升发阳气以助其生长之势
1、捏脊
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面自下而上捏。
次数:捏3~5遍。
作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
2、横擦腰骶部
位置:腰骶部
操作:用小鱼际或全掌来回横擦腰骶部的肾俞、命门,透热 2-3 遍即可
(三)健脾和胃以助其生长之气:
1、补脾经
位置:在拇指桡侧自指尖至指根处(或在拇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 在拇指桡侧自指尖至指根方向直推为补脾经
次数:100~500次。
作用:健脾胃,补气血,清湿热,消食积,化痰涎。
2、揉板门
位置:在拇指下,手掌大鱼际平面。
手法:以指端在大鱼际平面的中点做揉法,称揉板门。
次数:100-500次
作用:清热凉血,止血除烦,消食化积,具有升降之功。
3、掐揉四横纹,
位置:手掌面,第二至五指节第一指间关节之横纹。
操作:掐四横皱:以拇指甲依次掐之,继而揉之。
次数:掐3~5次;推100~300次。
作用:退脏腑之热,调和气血,消胀散结。
4、摩腹
位置:腹部
手法:术者用掌或四指摩腹部,称摩腹,摩300~500 次。逆时针摩为补,顺时针摩为泻,往返摩之为平补平泻。
主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积,消化不良,便秘,厌食,伤乳食泻。
5、揉足三里
位置:外侧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用拇指端按,称按揉足三里。
次数:20~30次。
作用:健脾和胃,强壮身体。
主治:腹胀,腹痛,呕吐,泄泻,下肢痿软等
温馨提示
和打针吃药相比,推拿保健是绿色无创的治疗手法,可以解决发烧、咳嗽、便秘、腹泻等疾病。小儿推拿虽好,但也不是万能的。疾病确诊、疑难杂症,建议寻求专业儿推师的帮助。
小儿推拿李波:桃始华,惊蛰至,万物长,小儿推拿疏肝养脾正当时
版权所有,转载必须注明作者及出处,侵权必究,小儿推拿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