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气郁结,身体或会表现出4个“样子”,有你符合的吗?
“医生,我现在可没脸见人了。”
患者常女士今年32岁,是一家世界五百强的高管。虽然她脸上的妆很精致,可还是能看出有不少色斑。我让她卸掉妆,这样才更方便诊断。她表示特别为难,说自己卸了妆没法见人,已经很久没有素颜示人了。在劝说下,后来常女士还是把妆卸掉了。我一看,气色特别差,脸皮发黄、黑眼圈和眼袋很严重、尤其是脸颊上的斑点,特别刺眼。
中年女性的黄褐斑,中医称为“肝斑”,脸上的黄褐斑进和肝的关系很密切。黄褐斑大都是肝郁气滞,气滞血瘀使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当人遇到很多变故和矛盾,各种压力聚在一起,气就不那么顺畅了,老是开心不起来,这就“肝堵住”了,学名称为“肝气郁结”。
中医认为:肝是人体的“交通警察”。
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总的来说,肝脏有3大作用:
调理气机。肝主疏泄,疏可使气通而不滞,泄可使气散而不郁。肝失疏泄,就会导致气行郁滞、气机不畅,出现胁痛、胸闷、烦躁易怒等症状。
调畅情志。肝气疏泄与情志活动密切相关,情志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肝气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心情就会好。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就会情志压抑,郁郁寡欢,烦躁易怒。反过来,情志活动异常,导致气机失调,也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
藏血。中医认为,肝之疏泄如常,气机调畅,肝血得藏,故能枢调全身血液。古人认为,当人处于静止状态时,组织器官对血液的需求量减少,多余的血液就会藏于肝脏。当人处于活动状态时,机体对血液的需求量就会变大,藏于肝脏的血就会补给。如果肝不能藏血,则会发生吐血、衄血、月经过多、崩漏等病症。
肝气郁结的4个表现
肝主疏泄,喜条达,肝郁不舒则为病。那么,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肝气郁结呢?肝气郁结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妙姐给大家总结了4点:
1.情绪不佳,敏感、易怒、抑郁、焦虑、心神不宁。
2.肠胃不适,口苦口干、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不调。
3.喉咙有异物感,经检查之后无异物,却不影响进食。
4.女性月经不调,月经推迟、月经量减少或增多、痛经、闭经。
我国古代中医世家朱丹溪曾说:“百病皆生于郁。肝气郁结,人身气血失调,结聚不通,就会发生各种病变。
疏理肝气,不妨试试6个方法
大家都知道,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这个“气”字用的是很形象的。这个气,按中医的理解,就是“肝气”。盛怒之下,肝气狂乱,气血不受固摄而妄行,风华正茂的“周郎”最终吐血而亡——由此可见,养肝疏肝的重要性。
疏肝理气,常做抻拉肝胆经的小动作。《黄帝内经》曰:骨正筋柔、气血自流,筋长一寸、寿延十年。
拉筋可以让骨头复位、筋柔,气血变得流畅。平躺在床上或地板上,臀部靠墙,双腿向上立起来。借用重力,两腿向两边分开,拉伸内侧。每天坚持15分钟,有助于疏通经络,调肝胆病症。
重视疏肝,肝调则和。按摩肝俞穴、太冲穴、足三里穴等穴位,有助于改善肝经阻塞,疏通肝气。推脚,先左脚后右脚,从脚背处沿着脚缝向脚趾的方向推,用点力气,让它有酸痛的感觉,每只脚各推五十遍,可以疏通经络,宽中理气,改善肝经阻塞。
调畅肝气,莫忘扶正。因肝失疏泄,气郁不畅可犯脾土,乃木乘土,治需健脾益气,使脾气实,不为肝乘。按摩涌泉穴可以肝气扶正,中医认为,肝木只有在肾水的滋养下才能正常生发,如果肾阴不足,就会引起肝阴不足,肾脏精气不足,肝脏也会受损。
疏肝解郁,助以活血。肝为藏血之脏,肝气调达,才能血脉通畅。要想疏肝,可以用活血之品,如当归、川芎、赤芍、丹参等中药,有助于促进血脉运行和肝气疏泄。
调肝为主,兼顾他脏。人体的五脏六腑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肝之疏泄有利于肺气宣降、脾气上升、胃气下降。因此,调肝不能局限于肝,还要兼顾肺、脾、胃等部位。
用药遣方,颇有特色。中医常用的疏肝解郁的药物,有柴胡、白芍、香附、郁金、佛手、香橼、夏枯草、川楝子等。
比如,柴胡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本草新编》记载:“柴胡,味苦,气平,微寒。气味俱轻,升而不降,阳中阴也。”说明柴胡具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
夏枯草可入肺肝二经,具有清热散结、清肝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高血压等症。用夏枯草配桑叶、菊花、决明子、枸杞子等疏肝解郁的药物,可以起到显著的清热效果。
肝是人体的交通警察,要想道路畅通无阻,就要清除路上的障碍物,也就是疏肝解郁。以上这些养肝护肝的方法,你学会了吗?
参考资料:
[1]《肝气郁结五种表现》.生命时报. 2017-03-28
[2]《养肝护肝 我有妙招》.健康报 .2017-09-25
[3]《眼睛干涩模糊别忘护理肝和肾》.新京报. 2015-06-2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