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中药,两种食品,共治结肠炎、胃溃疡等!

文 / 故事中的医学
2019-05-14 18:23

1982年8月号的《浙江中医杂志》载一医案:

王某,女,52岁。1981年4月21日诊。患者久有慢性肠炎病史,大便溏薄,腹痛绵绵。近因食油腻,下利不止,日十余行,呈白色粘冻状,兼见小便不利,腹部冷痛,四肢发凉,面色青黄,精神萎靡,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沉无力。

辨证属脾阳虚衰,下元失固。治宜补脾回阳,温中固涩。方用赤石脂30g,粳米60g,干姜15g。服6剂,腹痛消失,大便已转正常。

此医案所用药方,正是《伤寒论》桃花汤变量,其原方组成为:

赤石脂(一半全用,一半筛末)一斤(约250克),干姜1两(15.6克),粳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加入粳米煮熟后,去滓,温服七合(140毫升),纳入赤石脂末6g,一日三服。若一服愈,剩下的便不要再服了。

此方将赤石脂一半煎汤一半筛末,入汤的一半取其温涩之气 。筛末的一半,少量冲服,取其直接留在肠中,收敛固涩,以护肠中之膜。

本方是治疗虚寒血痢证的常用方。现常用于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结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属阳虚阴盛,下焦不固者。

这便涉及到两个相关名词:虚寒痢和阴盛阳虚

虚寒痢是指邪伤阳气,内生阴寒,以腹部隐痛,缠绵不已,喜按喜温,痢下赤白清稀,无腥臭,或为白冻,甚则滑脱不禁,肛门坠胀,便后更甚,形寒畏冷,四肢不温,口淡不渴,食少神疲,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等。

阴盛阳虚,阴盛指阴寒偏盛,阴盛则阳衰。人体之阴主宁静和抑制,阴偏盛则脏腑组织功能抑制或障碍,温煦气化不足,往往出现形寒肢冷、痰饮、完谷不化、水肿、泄泻等内寒证。

方中赤石脂原为土质,其性微温,故善温养脾胃。因具有土质,颇有粘涩之力,故又善治肠下脓血。又因其生于两石相并之夹缝,原为山脉行气之处,其质虽粘涩,实能流通气血之瘀滞,故重用为主药。

由于赤石脂石性最沉,味涩易滞,故用了少量干姜佐之。

干姜,味辛,性热,能通行十二经,振奋一身之阳,故散寒燥湿,宣通脉络之功强。主治脘腹冷痛,泄泻,寒湿痹痛等。

粳米之用量大,是因其性味甘平,平和养胃的缘故。

入药为米汤,有补养之功。《本草纲目拾遗》对米汤甚为夸赞:“米油,力能实毛窍,最肥人。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清代名医王士雄说:“贫人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汤,每收奇迹。”

诸药合用,共奏温中散寒、涩肠止痢之功。就如春天桃花开,能让人感受到温煦暖意。

同时,取赤石脂一半与粳米、干姜同煎,待米熟汤盛时,另一半赤石脂点缀在粳米粥中,白里透红尤如桃花。

以上,是方以桃花汤名的更多原因。

一个提醒:热痢便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者,禁用本方。另,医家讲究辨证施治,用药请咨询医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