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为什么还要学习古代经典?

文 / 刘医生讲中医调理
2019-05-08 14:23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

基本上每年大雪至冬至节气,流感特别容易爆发,最近接诊了不少高热患者,有些都是发热至四十多度,伴有嗜睡,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血常规示白细胞超过20,合并有细菌感染。不少患者经过三副中药治疗,不仅体温降至正常,血常规化验也恢复至正常。

中医与发热类疾病作斗争,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与教训。我前两天在微信看到一位中医同道发的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中医治好了病,不能仅仅认为是中医医生厉害,而是中医这个学科厉害”。所以,我们从事中医的人,要感谢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中医经验与理论。

在古代,印刷与纸张并不像现在这么普及,最开始都是竹简,在竹子上刻字,十分费力。从人的主观意愿来说,不是自己觉得特别珍贵的东西,不会记录。并且古人写书,大多数都是出于一种中医传承的历史责任,都是实在干货。不像现代人写书或找人写书,或花钱买主编这么功利世俗,为了进职称,里面水分太多。

再者,历史战乱及政治动荡,让许多中医古籍失传,能流传下来的不仅是幸运的,从客观整体来说,也是人们最为重视,极力保护不致失传的。

几千年的中医,几千年的治病成果,除了口口相传,绝大多数都在中医古籍之中,《内经》《本草经》《难经》《伤寒》《金匮》《温病》等又是其中的精华。这些经典不是方书,不是各种方子的记录堆砌,而是治病之书,是教后人如何用中医治病的。

经典里面,理法方药俱全,有理论,有哲学思维,有文化背景,有具体疾病治疗思路,有用药经验……是给你的点金之术,是授人以渔。

十多年前,在中医药大学读书时,每天早上早起在校园里背诵中医经典,最后达到一口气能把宋本398条《伤寒论》原文背诵下来。这么多年过去了,整本书已然不能背诵下来,但中医经典的思维早已深入到我的骨髓。

对于许多人而言,也许许多升学考试或者找工作都用不着经典,但是若想从事中医临床,用中医的办法治病,经典绝对有用,有大用。

直到今天我依然认为,作为一名中医想成名也许有捷径可走,但是若真想踏踏实实做学问,认认真真提高疗效,在中医历史上留下一笔,并无捷径。如果硬说有的话,也绕不开中医经典。

好了,今天的中医知识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刘医生,个人微信:macskf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