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开方的诀窍,千金难买!

文 / 厚和中医
2019-04-30 08:15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

中药口感要好

我们生活在现代,现代的条件和古代是不同的,中医药是有强劲的对手的,如何改进中医药的服务方式,包括中药的口感,对中医药的发展至关重要。

现如今外媒不断报道中药。有一次美国《纽约时报》用最大的篇幅把中药报道放在头版,最大最醒目的标题就是——难以入口

“难以入口”,是一语双关的表达:

一层含义是他们认为中国政府对于中医药的支持匪夷所思,在他们眼里中药好像不太符合科学,不太对大家的口味。

第二个含义是中药难喝。所以我们时刻在面对着别人如此猛烈的批评。

不论是国家对中医药的扶持宣传也好、患者口碑相传也好,通过种种宣传教育方式,吸引来一大批人来喝中药。

你不做适当修改,开得药非常苦,苦死人,给这个病人喝,病人喝了以后不来了。

有效是有效,但是它苦得让人望而生畏啊!从病人角度你考虑考虑,他还敢来你这里吗?

我们必须思考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改善这种局面?

你不能只是苦口婆心地坐在诊室里对病人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你病了你怎么还不爱喝苦药……等等。

这些说词没有什么意思。谁喜欢喝苦药啊?

不信你自己来点黄连试试,不用多,拿舌头含一小片,你就知道病人的痛了。如果病人以后遇到不用喝苦药又能治病的方法,他还会来你这里看病吗?

病人本来就难受,那你的药要让病人觉得舒服才行。你用的药物不仅有效,而且口感还要好。事实上我们从来没有太关注这一点。

但是以前的中医前辈们他们没有关注这一点吗?他们是关注了的,他们自己都喝过了的,所以我们需要去体会那么多方剂里,为什么都需要加甘草、大枣。

真的是在补气吗?为啥说是调和药性呢?“调和”里面一大部分是在调和口感啊!

不信你们自己去看看,认真思考对比下,百分之七八十的方剂里都加甘草和大枣,我个人认为加它们的作用最大的可能性是在于调口感。

作为医生,你开出去的药口感怎么样,你需要喝一下。医生自己不喝药,就那样把药开出去了,回过头来也不问问病人“上回的药好不好喝呀”。

明明最近那么多咳嗽的病人来了,小孩那么多,你开的药那么苦,孩子怎么喝得下?

现在家长带着小孩来找我看病,我基本上都会在权衡全方的基础上,在药里面加一个罗汉果,这就让小孩子喝药喝得爱不释手。

疗效又好又安全、又快速地治好病,又省去了家长喂药、小孩怕吃药的烦恼。患者怎么可能不成为你的忠实粉丝?

这就是开方的窍门。

—2—

煎煮法要正确

很多人把解表药煮1个小时,补益药煮2个小时,甚至3个多小时,这些非常没有道理。

你自己做顿饭试试看,萝卜白菜煮个汤煮3个小时,你试试看是什么感觉,肯定不好吃。这是没有生活常识。

你做饭时,梅干菜需要煮多久?白菜需要煮多久?香菜、大葱需要煮多久,想一想,你就会明明白白了。

我们的中药只不过是晒干了,晒干的你用水泡泡,充分泡匀、泡开之后,放锅里煮,一煮开,香气一会儿就出来了。

你可以自己手上拿个表记时观察一下,解表药刚开始煮得时候,满屋子都是药味,如果煮得时间太长,屋子里面一点味道都没有。

如果解表药煮到这个程度它还有没有效啊?

解表药一般煮15~20分钟就可以了。

而很多人信口开河,张嘴就来,煮40分钟吧,1个小时吧,简直是胡扯,没有一点实证的科学精神。

比如说有报道说温水擦身给这个小孩降温,多少度?50℃!这就是在这胡扯,50℃的水有多烫,你试过没有?毫无科学精神。所以说这种事情非常丢脸。

某报纸就登了某大学的教授说给小儿退热用50℃的水,你那不把小孩烫死啊?你要发表这样重大的文章,你好歹亲自去试一下。

你听来的东西到底对不对,适用不适用于临床?有些你是可以去测试、去实证的。

已经证实了的解表药煮15分钟~20分钟就可以了,但前提是你要把它泡透。

南方的药需要泡吗?北方的药你泡十分钟行吗?我们需要有这种追根究底的精神。

—3—

药物用量的把握

关于药物用量的问题,首先,你必须先注意到一个事实——来找你看病的那些患者,高矮胖瘦都有,不尽相同吧?

瘦弱的老年女性可能有80多斤、90多斤,魁梧的壮汉可能有180斤、200斤。每一个患者病情轻重也不同,如何一锤子定音制定所有患者的用量标准?

关于这个量的问题,特殊的药物用量我已经全部在讲课中告诉你们。没有提到的,就是《中药学》里的用量。

患者身体瘦、病也轻,你就用常用量里面的下限。患者病情很重,体重也很重的,我们就用到它的上限。

中国古人开方没有体重的概念。我讲方剂学里的药量,是从药物学和药理学里面引入的体重概念。其实这些科学的道理,大家多多少少需要懂一点。

比如说,一个大象和一个麻雀,它们的用药比例是按照体重来的吗?不是的。

按体重来算,如果病是一样的,大象吃的药可能麻雀吃了完全没有效。

大家在学习过程当中也需要思考,药物用量的问题是如何确定下来的?

在方剂课上,除了我特别提到的药物特殊用量,大家对于所有的方剂的量都可依据这个规则来进行确定。

好了,今天的中医知识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刘医生,个人微信:docliu66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