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咬舌头竟然能调这么多的病!简直是人体自带的“医院”
本文专家观点空军总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马建伟湖北省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涂晋文
首先问一下,您是不是下面这种情况:
经常看到不同专家推荐不同的养生法,每次都惊叹别人显得年轻、健康,然后下定决心照做,结果做了没几天,就嫌麻烦,放弃了,然后觉得这个专家的做法并没有什么效果嘛。
其实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养生,最怕三分钟热度,有的人坚持下来,自然收到了非常好的回报。
给大家推荐一种特别特别简单的小方子,随时随地可以做,排毒、美容、安眠、健脾效果非常棒,不花钱,效果却是美容院、按摩院的100倍,只需动一动舌头。
经常活动或刺激舌头,不仅能增强食物的消化吸收,对五脏都十分有益处,甚至有返老还童的功效哦。
咬舌
具体怎么做?这个咬舌不拘时间,随时随地都能咬,只要不过度用力,不将舌头咬破就行了,咱们是咬舌养生,又不是咬舌自尽,用那么大的力气干嘛呢?
运舌
舌头是大脑的先行器官,舌神经连接着大脑,当人体出现衰老时,一个显著的症状就是舌头僵硬。因此,除了咬舌,还可以运舌,运舌也称“揽海”,古代医家十分推崇。
经常运动舌头也可以间接对大脑进行刺激,防止大脑萎缩,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持之以恒,老而不衰。
湖北省中医院内科博士生导师涂晋文教授推荐了3种他认为最有效的运舌方法:
1、坐下后凝神息虑,舌尖轻轻抵住上腭,来回摆动30次左右,待唾液增多时鼓漱十余下,然后分3次咽下。
2、用舌尖舔内侧齿龈,由上而下,紧贴上下牙龈转圈,正反各30圈。
3、用舌尖舔上唇颊侧和下唇颊侧30圈,或用舌尖舔内侧齿龈,左右摆动30次,唾液增多时分3次咽下。
以上方法既可独立也可交叉进行,次数多少根据自身情况增减。
舌头常动人不老
为什么对舌头做一件这么小的事,却是养生妙法呢?舌体的各个部位都与内脏的各部位相对应,如舌尖属心、舌心属胃、舌根属肾等,我们既可以从舌头看健康,又可以通过每天咬舌、运舌达到保健、长寿的目的。
1美容助眠
舌尖是心肺的反射区,舌为心之苗,刺激这个部位可以提高心肺的功能,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故对美容有非常好的效果。
心为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起着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神安就能很好地入睡。
无论是咬舌还是运舌,都能促进唾液的分泌,根据返老还童激素的类唾腺荷尔蒙的作用,可以提高肌肤再生能力,获得美肌效果。
2补气通便
肺主人身的元气,为生气之源,吸之则满,呼之则虚,是五脏的华盖,受气于天,与谷气相并,而充养于身。肺主气,肺虚则有少气自汗的现象;所以咬舌头不仅能补气,还对调理自汗会有很好的效果。
咳嗽、气喘、鼻煽,为肺热,咬舌还有清肺泄热、通鼻化痰的作用。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互络属于肺与大肠,故肺与大肠相为表里,所以咬舌尖有通便的作用。
3明目祛斑
舌两侧为肝胆反射区,肝不好,气机不调,血行不畅,血液瘀滞于面部则面色青,或出现黄褐斑。肝血不足,面部皮肤缺少血液滋养,则面色无华。暗淡无光,两目干涩,视物不清。
咬舌两侧有明目、祛斑、柔筋、美甲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刺激胆汁的分泌,有提高肠胃的消化系统的作用。
而转舌头可以锻炼眼睛周围的眼轮匝肌,眼睛就会变得又大又明亮。
4补肾防痴呆
舌根为肾的反射区,肾气通于耳,而肾又是藏精和蒸化水分从膀胱排泄的脏器;命门的真火盛衰,又与大便的排泄有关,所以肾又开窍于前后二阴。故而用牙咬舌头有强肾、美发、聪耳、通二便的作用。
用牙齿咬舌头,牙齿与牙龈都得以刺激,对改善牙疼有很好的效果。
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咬舌还可以健脑、醒脑,防止老年痴呆,而让自己更聪明。
5健脾养胃
舌中为脾胃反射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运,则气血旺盛,见面色红润,肌肤弹性良好;反之,脾失健运,气血津液不足,不能营养颜面,其人必精神萎靡,面色淡白,萎黄不泽。
咬舌能能刺激涎腺分泌的增加,滋润肠胃,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以及防止口苦、口臭等。
经常咬舌头可能是病
提醒一句,说的这个咬舌养生法,是有意识地去咬舌,而不是一边吃饭或一边讲话,不小心咬到舌头,如果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疾病征兆。
空军总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马建伟表示,咬舌头分虚和实,虚比如说脾虚、肾虚,一看舌苔,边上有些齿痕舌体胖大,这种情况下容易咬舌头;实比如说心火上亢、肝火上炎,也容易咬到舌头。
偶尔不小心咬到舌头是正常现象,如果经常会咬到舌头,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中风,比如说小的梗死,脑梗死,甚至脑出血,颅内长肿瘤。这种情况最好还是去检查一下。新经络公众号提示:据人民网报道,一位68岁的王大爷,有一段时间吃饭和说话时就老是咬着舌头,后来被诊断出腔隙性脑梗死,再晚送医院的话甚至有脑梗死的风险。
咬舌、运舌养生,既简单又有效,随时随地都能做,不花一分钱,堪比补肾药、安眠药,还能明目、祛斑、通便、防口臭…
人体自带的移动医院、美容院,不用的话就太可惜了!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END——
⊙版权声明:文章选自中医技术殿堂,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佩兰
⊙运营编号:YNZY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