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祛肺部之痰,一个祛肠胃之痰!均为祛痰要药

文 / 故事中的医学
2019-03-28 10:27

皂荚,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果实或不育果实。前者称皂荚,后者称猪牙皂。

其性味辛、咸,温。有小毒。归肺、肝、胃、大肠经。管的病有点宽,无论祛痰止咳,开窍通闭,杀虫散结,都是把好手。所以痰咳喘满,痰涎壅盛,神昏不语,喉痹,二便不通,痈肿疥癣等,都可用它治疗。

此文专讲皂荚在祛痰方面的功效。

《药品化义》载:皂荚,为搜痰快药。凡痰在肠胃间,可将其以下法治疗,从二便出去而愈。而若蓄于胸膈上,则横入脂膜,胶固稠粘,上不上下不下的,以致气堵喘急,严重者闷、胀、痛都来,或神呆昏愦,或时常吐浊,只能坐在床上,无法安卧入睡。以其同海石(一种性味咸平,入肺经的矿物类中药)做成丸剂,可搜出凝结,消去浊痰而愈。

除了同海石为丸,皂荚丸最有名的用药,当为《金匮要略》卷上记载的皂荚丸

组成:皂荚112克(刮去皮,酥油制的皂荚)

用法:将皂荚研成末,做成丸剂,如梧桐子大。与枣膏适量(先将大枣洗净去核,加水煎煮,直至煮烂,熬成膏状,加入红糖,搅拌使糖充分溶解于膏中即成),用白开水送服3丸,白天服三次,夜晚服一次。

主治:痰浊堵肺,咳逆上气,时时吐痰,坐在床上,连躺卧入睡都难。

在近代著名中医经方家(经方是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以张仲景的方剂为代表),曹颖甫与其弟子姜佐景所著的《经方实验录》中,载有几个运用皂荚丸的医案,择一个与《金匮要略》的运用有变通的:

曹殿光,芜湖人,年龄五十多,患痰饮宿疾,病逾十载。来求诊的时候,曹殿光心下坚满,痛引胸胁,喘促声一会儿停,一会儿起。咳则连声不已。还不停的吐浊痰,非常的浓稠。剧痛起来,更是连安卧都困难。

我谓其喘咳属支饮(支饮是以胸痛,气喘,心包腔积液等为主要表现的痰饮类疾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渗出性心包炎)与《伤寒论》之心下有水气,《痰饮篇》之咳逆不得卧,证情相类,因用小青龙汤,不见效。更用射干麻黄汤,合小半夏汤,也不见效,而且咳逆更厉害了。怎么办?

用葶苈大枣方降吗?但这个方子泻肺,为肺胀肺痈而设,并非对应之方。即便使用此方,因葶苈泻肺之力太强,易伤元气,于病并没有好处。

想到这个人时吐痰浊,剧痛的时候更不得安卧,与《金匮》所载皂荚丸证,大抵相同。于是以皂荚炙末四两,以赤砂糖调和,与射干麻黄汤相间服下。共八剂,痰除喘平,诸症尽退。

《经方实验录》解其服法:

皂荚炙为皂荚焦黑之灰。医者用皂荚末四两,是八日用药的总量。即第一日服皂荚末一两,次日改服射干麻黄汤一剂,以后第三、第五、第七日同第一日,第四、第六、第八日同第二日。

皂荚丸为什么能对此症起效呢?

《经方实验录》用皂荚无非取其荡涤胶痰,而能荡涤胶痰者,都是因为含有石碱素。西医说驱痰剂西药如西尼加根,中药如远志,桔梗,皂荚,它们都含有石碱素,是刺激性驱痰剂。故用牙皂之荚,可以代西尼加根。这是中西学说相通的地方。

痰粘胸隔肺部而不出,则用有碱性之桔梗因势利导,引病邪从口部出去。胶痰在中脘胃部,则用有碱性之皂荚引导病邪渗利的方法,从大小便去除。这是两者用药的区别。

最后,借《本经逢原》说一下皂荚的成熟果实皂荚和未成熟果实猪牙皂的区别,以及入药的方式:

大小二皂,所治稍有不同,用治风痰,牙皂最胜,若治湿痰,大皂力优。古方用猪牙皂治病非常多,但一般是以粉末入药, 用于入汤药的很少。有疡医用牙皂煎汤来涌吐风痰,病人服后全身赤痱,数日后皮脱,大伤元气,所以要注意用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