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垣对脾胃学说之贡献(一)脾胃病3 种常见的发病机理

文 / 神黄中医说
2017-11-02 18:41

李东垣对脾胃学说之贡献(一)脾胃病3 种常见的发病机理

点击文章末尾蓝色“了解更多”,体验【中医智库】,获取更多中医知识、养生食疗方、名家医案

李东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 是 “补土派”的创始人, 著有《脾胃 论》。《脾胃论》强调“人以胃气为 本” , 认为内伤病的形成乃是气不 足的结果, 而气之所以不足, 实由 脾胃损伤所致。因此深入探讨李东 垣脾胃学说对于指导内伤杂病的 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李东垣对脾胃学说之贡献(一)脾胃病3 种常见的发病机理

脾胃病的发病机理

在《脾胃论》中, 李东垣大量 引用《内经》的有关原文反复阐发 脾胃对人身整体功能的重要作用, 他在 《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 中提出,“元气之充足, 皆由脾胃 之气无所伤, 而后能滋养元气。若 胃气之本弱, 饮食自倍, 则脾胃之 气既伤, 而元气亦不能充, 而诸病 之所由生也”。说明脾胃是元气之 本, 元气是健康之本, 脾胃伤则元 气衰, 元气衰则疾病生, 这是其脾 胃学说的基本观点。对于脾胃所以 受病, 李东垣提出 3 种常见原因:

李东垣对脾胃学说之贡献(一)脾胃病3 种常见的发病机理

饮食不节伤胃

李东垣在《脾胃论·饮食伤脾论》中指出:“夫脾者行胃津液, 磨 胃中之谷, 主五味也。胃既伤, 则饮 食不化, 口不知味, 四肢困倦, 心腹痞满, 兀兀欲吐而恶食, 或为飧泄, 或为肠 辟, 此胃伤脾亦伤明矣”。 他又在《脾胃虚实传变论》中说: “元气之充足, 皆由脾胃之气无所 伤, 而后能滋养元气; 若胃气之本 弱, 饮食自倍, 则脾胃之气既伤, 而 元气亦不能充, 而诸病之所由生 也”。 饮食不节伤胃有过饥过饱或 不按时进食所伤, 也有生冷不洁、 肥甘厚味以及喜嗜酒热辛辣所伤。 这些都影响胃的腐熟功能, 进而导 致胃失和降, 久而久之转化为脾 病, 脾失升清, 出现胸膈痞满、精神 困倦等胃肠紊乱的症状。

李东垣对脾胃学说之贡献(一)脾胃病3 种常见的发病机理

劳倦过度伤脾

根据《素问·举痛论》中“劳 则气耗⋯⋯劳则喘息汗出, 外内皆 越, 故气耗”的说法, 李东垣在《脾胃胜衰论》 中提出:“形体劳役则 脾病, 病脾则怠惰嗜卧, 四肢不收, 大便泄泻”。正常的劳动有助于气 血流通, 促进健康, 但过度劳累和 过度安逸均可伤及脾脏。过劳包括 劳力过度、劳神过度和房劳过度。 脾主四肢, 劳力过度, 形气俱伤, 气 衰则火旺, 火旺则乘其脾土; 劳神 过度可暗耗心血, 损伤脾气; 房劳 过度则损伤精气, 伤肾及脾。脾主四肢, 又为气血生化之源, 过度安 逸、四肢少动则脾运不健, 以致气 血生化不足。

七情所伤

李东垣对脾胃学说之贡献(一)脾胃病3 种常见的发病机理

李东垣认为,“凡怒忿、悲、 思、恐惧, 皆损元气” , 五志七情过 极都影响气机, 妨碍脾胃的阴阳升 降, 导致气机失常, 内伤脏腑。由于 五志过极易化火, 火乱于心则心神 不安, 从而使全身的生理活动失 常。临床所见的不仅仅是思虑伤 脾, 尚有七情致病而先影响脾胃功 能, 致使脾失健运升清, 胃失腐熟 和降, 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 便失调等症状。 李东垣认为, 造成脾胃虚弱的 原因主要是饮食不节。饮食不节则 胃病, 形体劳役则脾病, 喜怒忧恐 则损耗元气, 三者在内伤脾胃病中 互为因果, 相互交错。饮食先伤胃, 胃伤之后伤及脾; 劳倦先伤脾, 脾 伤之后伤及胃; 五志七情太过则影 响脾胃阴阳升降, 进而引起气机紊 乱, 气血不和而内伤脏腑经络, 这 是脾胃病的一般发病规律。因此, 无论是饮食伤胃及脾还是劳役伤 脾及胃, 抑或七情损耗元气, 都可 造成脾胃虚弱的病理状态, 即使是 六淫外感致病也多有脾胃气虚、元气不足的内因, 这就是李东垣倡言 升阳益气、补脾健胃的理论依据。

下一期:李东垣对脾胃学说之贡献(二)脾胃是气机升降之枢纽

点击文章末尾蓝色“了解更多”,体验【中医智库】,获取更多中医知识、养生食疗方、名家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