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强省的广东办法

文 / 广东卫生在线
2017-08-28 11:54

2017年4月20日,中非复方青蒿素清除疟疾研讨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中国、肯尼亚、多哥和马拉维等国的100多名卫生部门官员和专家参加会议,交流中非合作抗疟的经验,探讨实现全球清除疟疾目标的方法和途径。

会议上,广东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发表主旨演讲: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古代岭南地区是传染病多发区域。公元306年,著名医学家、道学家葛洪来到广东,总结了岭南人民与疾病斗争的经验,在罗浮山写下了著名的《肘后备急方》。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述,直接启发了屠呦呦成功提取青蒿素,为人类抗击疟疾作出了历史贡献。

2015年,伴随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广州中医药大学和广东新南方青蒿药业有限公司联手进行的一项艰苦探索,终于为公众所知:

从2007年开始,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李国桥和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平教授率领的团队在疟疾肆虐的东非岛国科摩罗奋战8年,摸索出一整套适应当地独特环境的医疗模式——青蒿素复方快速灭疟项目,最终在该国实现疟疾零死亡。

来自广东的青蒿素神话,早已经在非洲上空回响。

中医药强省的广东办法

2017年4月,广东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随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访问马拉维。

中医“神药”助力非洲 降低当地98%疟疾发病数

远在唐宋时期,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东的中医药贸易就占据了重要地位。延续历史发展足迹,广东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现代中医药依旧是其走出去的重要名片,并且已经取得不少成绩,最突出的当然是青蒿素。

“我家里有3个人都得过疟疾,都要住院,每月要花很多住院费。”科摩罗副总统福阿德·穆哈吉回忆说。这个靠近非洲东海岸的印度洋岛国,是世界上疟疾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每个家庭都有两三个人因疟疾住过院,很多孩子活不过5岁,往往5岁后他们才会拥有一个名字,国家社会发展深受影响。

针对科摩罗的情况,李国桥教授和宋健平教授设计了一个全民服药的抗疟新方案。虽然遭遇过种种质疑和阻挠,但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中医药局和该国卫生部的支持下,经过几年的推广试验,在2014年实现了科摩罗疟疾零死亡,疾病发病人数下降了98%。

早前为了深入研究恶性疟疾的发病规律,李国桥曾不顾反对,将带有恶性疟原虫的病人血液注入自己体内,试图通过亲身试验体验病情变化。如今深入非洲疟疾重灾区,宋健平也曾感染了两次疟疾!

因为这种拼命精神,挨家挨户发药并监督服药,他们只花费了8000万元人民币就解决了一个国家的疟疾问题——穆哈吉说,他曾算过一笔账,广东的抗疟团队帮助该国节省了巨额财政支出,不仅挽救了不少民众的生命,科摩罗也可以因为清除疟疾而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提升国民收入。

最初科摩罗人对中医药完全没有概念,如今他们已经建立了四级疟疾防治队伍,有了四千多位抗疟员,他们不仅希望能治疗疟疾,也希望能够留下技术。

直到今天,疟疾仍然是全球三大传染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用传统方式在非洲消灭疟疾需要至少30年和500亿美元的投入,据推算,用广东抗疟模式,只需要不到15年和不超100亿美元——独树一帜的广东抗疟模式已经被写入“全球清除疟疾指南”,青蒿素复方快速灭疟项目也已经走出科摩罗,在肯尼亚、马拉维、多哥和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逐渐推广。

2016年12月,非洲岛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第一时间就请求中方派遣农业、抗疟等领域的团队开展援助,该任务再次交由广州中医药大学承担。

徐庆锋说,随着青蒿素复方快速灭疟项目深得民心,团队成员在该国游泳池边,遇到几个四五岁的小孩子,都能够用中文来打招呼:“你好!你好!”在非洲,一些父母喜欢用抗疟药物给孩子取名,或许某一天你会在中国遇到一个名叫“青蒿素”和跟你说“你好”的非洲朋友。

不只是疟疾。5月25日,来自埃塞俄比亚、马里等10国的17位驻穗领事官员走进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走访了骨伤、康复等科室,体验了艾灸、体针、刮痧、耳穴压豆等多项中医特色疗法和适宜技术,各种提问纷至沓来:“请问哪些中医药或技术可以治疗糖尿病?可以带到非洲吗?”“针灸真的能减肥吗?”“我耳朵有病,中医药可以帮我吗?”

也不只是非洲。目前广东中医药机构与美国、英国、瑞典等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有关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7月份广东省卫生计生委举行南太平洋岛国“送医上岛”活动,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的范德辉和袁智先两位主任中医师开展的中医针灸推拿门诊义诊,接诊数量达到300余人次。由于当地缺乏消毒设备,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陈伟蓉教授的团队做手术前也曾采用中药苍术消毒手术空间。

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重大作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方关注。尽管西方一些国家还对中药的进口设置了不少技术门槛和壁垒,但是中医药走出国门已经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

为了加快中医药走出国门的进程,广东省中医药局推动了中医药标准化建设。201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传出消息,由深圳市创制的中药饮片、中药材和中药配方颗粒编码标准已获通过。这意味着今后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药配方颗粒等中药产品有了国际通行的数字化身份证。

广东省还发挥毗邻港澳优势,打造中医药国际化的桥头堡。据悉,广东省与澳门在横琴建设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将来国内中医药企业可依托该园区的平台,使中医药产品走向10个葡语系国家和地区乃至全球。

“广东省愿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中医药方面的合作,把中医药,这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贡献给全世界。”徐庆锋说。

中医药强省的广东办法

广东召开全省中医“治未病”工作现场会。

中医毁于药非危言耸听 打造“网红”中药推动道地保护

在风景秀丽的广州大学城东隅,有一座国内外知名的博物馆——广东中医药博物馆。2015年,科摩罗驻华大使马哈茂德·阿布德曾前往参观,他被600瓶理论上可以保存20到30年的液浸标本和博物馆外延药圃1000多个品种药用植物深深吸引,他问工作人员:“这些中药材能否在非洲找到?”

道地药材还是要到中国,中医走出国门的基础也是优质药材。

近年来,中药材的质量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有一种声音说中医将毁于中药。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即便是国医大师,方子再好,抓的药不行,百姓吃了没效果,中医名声也就毁掉了。”

广东是中医药大省,是南药的主产地。为了系统性保护好道地中药材资源,《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已经于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明确规定首批将保护8种具有广东道地特征的中药材,它们分别是化橘红、广陈皮、阳春砂仁、广藿香、巴戟天、沉香、广佛手、何首乌。

这8种南药已经是当之无愧的“网红”。为了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广东道地药材,根据时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的建议,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广东省中医药局等部门联合遴选出20种具有代表性的南药,然后放到网上征集意见,短短的20多天就有超过10万群众参与网上投票。

同时,省中医药局等部门又组织186名省名中医(含国医大师)、18名中药学专家投票。然后通过433制——群众投票占40%,国医大师、名中医投票占30%,药学专家投票占30%,最终选出了化橘红等8种岭南中药材列入第一批保护对象。

成为“网红”对道地药材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比如有着2000多年种植历史的化橘红因之成为富民果,已经带动20多万群众致富。今年6月份化州举办化州橘红文化节,12家企业签订项目投资意向书,预计投资超200亿元用于化橘红的种植和开发。

中医药强省的广东办法

2016年11月19日,广州国际中医药大健康博览会开幕,广东省副省长邓海光(左三)出席博览会。

除了上述8种岭南保护中药材,其他的中药材亦大有可为。曾在云南深耕中药材市场多年的曾浩受《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等利好消息的激励,回广东创办惠州泉森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种植中药材,在惠东县安墩镇、巽寮镇创办石斛种植示范基地,培育种植了铁皮、金钗、鼓槌等40多个自然育种的石斛,“当地山区曾有野生石斛,我们现在是把消失的品种再复种回来,完全不使用化肥、不使用农药,依靠石斛天然习性进行种植。”徐庆锋对此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其为广东种植道地药材提供了借鉴。

加大对中药材保护的同时,广东省又将目光投入到下游的中成药上——有些中成药已经上市多年,甚至已经使用了上百年,疗效确切。但通过二次开发可以获得新临床证据,寻找新临床定位或新适用人群,培育出质优高效的中药大品种。

由于疗效显著,多次抢购风波后,在网络上经常被调侃的板蓝根,就被纳入二次开发的行列。2016年,钟南山和他的团队发现流感早期服用板蓝根更有效,而且“板蓝根抗病毒与抗炎并重”。和徐庆锋一样,钟南山可以脱口讲出唐代大医家孙思邈的治病理念,他同样出身西医,也同样在为中医药的科学化发展而努力。

我们期待在不久的未来,钟南山能谱写一个板蓝根神话,就像屠呦呦的青蒿素神话。

正在谱写神话的还有中药配方颗粒。它是以传统中药饮片为原料,经过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包装等生产工艺,加工制成统一规格、统一剂量、统一质量标准的新型配方用药。传统方剂是先组方后煎煮,中药配方颗粒是单味药煎煮后再组方,节省了煎药的时间。

据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院长曹礼忠介绍,为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1992年广东省中医研究所(今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率先在国内启动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创制了现代免煎中药汤剂,同时创办专业生产中药配方颗粒的制药企业——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

199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动中药推出中药配方颗粒的研制与开发项目,一方成为试点企业。“多年来,一方制药依托研究院和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的强大科研和临床支持,运用现代高新技术研究生产了700余味中药配方颗粒,建立了中药配方颗粒指纹图谱控制标准,开展了中药谱效学研究、中药分煎、合煎比较研究、等量性与等效性研究等科研工作。”

一方药业总经理程学仁介绍,目前一方的产品已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并出口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1970年代便开始研制颗粒剂,并曾借此成功赢得国际市场,以一方药业为代表的中国中药配方颗粒,正在挑战他们的地位。

与此同时,中药配方颗粒也在深耕广东民间市场。走进博罗县杨村镇中心卫生院的中医馆,擅长诊断的主治医师王海燕正给病人把脉问诊。她根据患者不同体质和证型开出药方,经信息系统发送到发药终端,自动辨识有无配伍禁忌。然后由专业中药师操控后“吐”出包装好的中药配方颗粒,分隔成数个小格,每小格中的颗粒即一次用量——这是惠州最早一批智能化免煎中药房,中药配方颗粒和发药终端都由一方药业提供。

崛起于广东普宁的康美药业,日前也投资6.5亿元上马中药配方颗粒项目。此前这家广东医药龙头企业曾协助广东省多家中医院建设智慧药房,通过另一种渠道帮助患者节省煎药时间——患者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等就诊后,可以选择煎药包邮服务,由智慧药房快递汤药回家。

“智慧中医是重要的发展方向,我们支持和扶持中医院大力发展互联网+中医,为百姓提供方便、优质、高效服务。”徐庆锋说,如今绝大多数三级中医院和部分县级中医院都已经实现网络挂号、自助缴费等各种服务。此前医生开出处方后,患者吃药需要经历几个小时的缴费、抓药、煲药的慢郎中模式,正被“互联网+”颠覆。

国医大师期待“被超越” 岭南大医精诚一代传一代

被颠覆的还有许多人对中医疗效的偏见。

以肿瘤为例,这是公认的恶疾,到目前为止西医也缺乏根治的有效手段,以周岱翰为代表的广东中医们另辟蹊径,帮助患者实现10年甚至20年的“带瘤生存”。

周老的办公室放着三张合影,上面写着“跨越十一年”“跨越十三年”“感恩”等字样。每张合影里都是同一批人,他们中有肺癌患者、肝癌患者、乳腺癌患者等等,都是曾被判了“死刑”的人,在周老的悉心治疗下,已经延续了10至20年生命的病人,实现了健康与肿瘤“和睦共处”,也和周老成了老朋友。

“这个是宫颈癌晚期,活了13年,至今还在。”“这个小孩是T淋母,到现在3年了。”周老平实的讲述中,和风细雨,没有惊心动魄,但背后却是一个个生命的奇迹,让每个与之有关的故事都充满温度。

周岱翰不仅在国内名气大,且因数十年来足迹遍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都有大量的外宾前来求医,东南亚某国一位政要的女儿 Ora是被经常提起的案例,她被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IV 期),化疗一年后复发并多处转移。后来家人带着她辗转来到广州,周岱翰以中药、传统抗癌中成药控制了病情,改善了体质,20年来Ora一直未再复发。

因为Ora家族在政界的影响力,她的故事吸引了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替代医学办公室主任怀特博士的注意。他专程来广州求教,在亲眼目睹了周老的治疗,了解了大量案例后,他竖起大拇指激动地说:“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fantastic!(中医太神奇了)”随后邀请周老及弟子林丽珠到美国讲学,传播“带瘤生存”的中医抗癌理念。

今年6月29日,在有中国会场之冠美誉的京西宾馆,身穿红色唐装的周岱翰身系红色绶带,绶带上写着四个大字:“国医大师”。继邓铁涛、禤国维之后,广东拥有了第三位国医大师。

获知消息,102岁的邓铁涛十分高兴。在两人的一次见面会上,邓老说他激动得一夜未眠,他穿着一套精心挑选的深褐色唐装,且提前写好了发言提纲:“第一,祝贺周岱翰教授当选第三届国医大师;第二,廿一世纪是中医腾飞的世纪,希望大家为腾飞而努力;第三,学我者,必超我也。”

邓铁涛擅治心脏疾病,曾给徐向前元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看病。他曾几次上书,为中医药的生存与发展鼓与呼,促成了国家中医药局的成立,尤其是“非典”时期他力主中医药介入到防治“非典”的工作中。因为运用中医药方法,广东成为病死率最低、后遗症最少的非典疫区,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肯定。

禤国维是皮科圣手,他对中医各类外治法进行整理挖掘,形成了“中医皮肤病外治法体系”。皮肤科最早都附设在中医外科,禤国维推动其独立出来。现在全国各中医院普遍设有皮肤科,而禤国维所在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年门诊量达到30万人次。

“禤国维教授和周岱翰教授都学有所成,可以说都超过我。希望广东中医、岭南中医能一代一代发展,一代一代兴旺。”邓老说。

中医药强省的广东办法

2016年12月16日,广东省中医药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在广州珠岛宾馆举行(中为禤国维)

邓老的话有的放矢,周岱翰的弟子林丽珠早已是国内的肿瘤顶级专家。刚刚结束的第十四届全国肿瘤综合治疗新进展学术大会暨南方中医肿瘤联盟成立大会上,她还出任了大会主席。在两代人的努力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成为在国内肿瘤专科的领军单位。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科大科主任吴焕林等邓铁涛的弟子,广东省中医院院长陈达灿等禤国维的弟子,也都成为中医界令人敬仰的专家。

6月29日,还有四位来自广东的老中医站在周岱翰的身边,他们是首届全国名中医称号获得者刘茂才、邱健行、欧阳惠卿和林毅。

刘茂才是我国中医脑病学科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邱健行是岭南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也是一方药业的第一任董事长;欧阳惠卿人称送子观音,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第二代学科带头人;林毅则是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学术带头人,创立了中医乳腺癌辨证论治理论体系。

在这些名老中医的带领下,珠三角地区尤其是广州的各大中医院在医疗高地建设上成效突出。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9家中医院进入全国中医院一百强,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居于全国前列。

走进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内,一眼就可以看到一堵长约100米、高4米的赭红色石雕,这就是著名的岭南名医壁,上面镌刻着葛洪、刘昉、释继洪等10位岭南医学史有过突出贡献的医药学家。如今邓铁涛等人也已经被岭南人刻在心中救死扶伤的丰碑上。

基层开“接地气”中医馆 民间寻“无证”绝活高手带徒

类似周岱翰等名医济世救人的故事,也开始出现在基层的中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愁眉不展的倪红用轮椅推着76岁的父亲,找到东莞市塘厦医院主任中医师阮永队,这是她最后的希望了。老倪已右侧偏瘫4天,言语不清,某三甲医院开具的诊断书显示,老倪“左侧额颞顶硬膜下出血,两侧额颞顶白质多发小缺血灶”,同时他还患有心律失常、哮喘和肺气肿,几年前还做过结肠癌手术及脾切除手术。

一开始,阮永队心里也没有底。在倪女士苦苦恳求下,他决定尽己所能。诊断后他以“破格救心汤”为底开了三服药。出乎所有人意料,老倪喝药的第三天就可以下床行动。又吃了几个月的中药,老倪康复了!再去初诊的三甲医院检查,占据了左脑1/2的出血点消失无踪,影像科医生完全不相信他曾患有左侧额颞顶硬膜下出血。

而在惠州市惠城区,潼侨镇卫生院人满为患的地方从输液室换成了中医馆。群众围着老中医邱进,想为感冒咳嗽或睡眠不宁的孩子求一剂良方。

在韶关市新丰县,马头镇中心卫生院的中医馆,中医药适宜技术成了患者新的选择,很多人生病先问:“艾灸一下能治好吧,要不要熏蒸?”下午五六点钟,还有病人排队等着按摩、推拿。

据徐庆锋介绍,中医在广东民间有丰富的基础,但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受制于条件,不能提高优质的中医药服务,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西安一家中医馆时说:“我走过很多社区,像你们这样在社区里办中医馆的就你们一家。开设中医科、中药房很全面,现在发展中医药,很多患者喜欢看中医,因为副作用小,疗效好,中草药价格相对便宜。像我们自己也喜欢看中医。”自那以后,广东大力开展基层中医馆建设。如今,同样规模、独立而且标准化的中医馆,已在广东省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遍地开花,筑牢了中医网底。

以博罗县杨村镇中心卫生院为例,建起王海燕团队为主的中医馆后,该院的中医门诊量和服务量占比已经超过30%,提前完成了“中医诊疗量要达到基层医卫机构门诊总量30%以上”的国家级目标。该院院长袁乐生介绍,杨村镇中心卫生院未来升级成县第二人民医院后,中医馆将升级为中医科,面积拓展至1000平方米,增加配置电针仪、中频仪、红外线照射仪等设备,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

中医药人才匮乏是制约基层中医药发展的最大困难。2017年1月,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披露,计划在3到4年间面向全省培养3000名基层中医师。

倘若将目光前移,你会发现:从2015年开始,广东省就开展“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考核,共有899人参加,639人通过考核,他们如今已经被纳入乡村医生管理;2016年又开展了“中医药确有专长人员”考试,全省1434人报名,最终有402人通过了考核,拿到了参加国家执业助理中医师考试的资格。

2017年7月,徐庆锋应邀作客CCTV-2《对话》栏目。在回答现场嘉宾提问时,他透露,对于一些年事已高但又身怀绝技的民间中医,广东省也已经做了一些很有益的探索。

每年,广东省中医院都会举办杏林寻宝活动,从全国各地搜寻散落在民间的中医技术和单方验方。“让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不要丢失了。”广东省中医院院长陈达灿介绍,将民间高手挖掘出来后,会选派医生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做他们的弟子,形成“一批无证的师傅,带着一批有证的徒弟,传承民间中医绝活”的模式。

谭燮尧和张浣天夫妇就是这套模式的受益者。2014年,他们在第六届寻宝大会上展示了独有的“阳掌拍打疗法”,省中医院选出了李宝、吕燃等17位医生做弟子传承两人的绝技。谭燮尧非常感激:“他们理论功底比较扎实,带教起来非常顺利,第一个学期就有学生可以独立诊治了。”如今弟子们都学有所成,

截至目前,“杏林寻宝”共举办8届,累计梳理平衡针疗法、腹针疗法、切脉针灸法、雷火灸疗法等300种中医药特色技术,开展各类在研课题近80项。

基层医院也加快了培养人才的力度。通过师带徒模式,邱进已经为潼侨镇卫生院打造出3名中医副主任医师、4名中医主治医师、4名中医执业医师和1名中级康复理疗师的服务团队。阮永队则在着力打造一支既懂西医基础,也能配合医生进行中医整体治疗的队伍,可以对病人进行饮食指导、起居指导、运动指导和情志调护。

位于革命老区的惠东县安墩镇卫生院条件极为艰苦,但通过自我培养,中医药人员发展到5人。在人员短缺的情况下,该院院长罗烈发还是克服困难,积极安排他们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到惠州市中医院等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各大中医院也通过医联体建设、技术帮扶等多种形式帮助基层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院长曹礼忠介绍,该院已先后与广州市越秀区17个、荔湾区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医疗合作协议,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帮扶和人才培养工作,同时建设“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新模式。

前不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顺德区中医院组建紧密型医联体,打造广东省中医康复标杆式现代化三甲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与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等联合,组建了全国首家“互联网+中医医联体”。更早前,广东省中医院先后成立妇科、乳腺科和骨科等专科医疗联盟,并率先开展协作医院活动,辐射全国的140多家医院体系,以期形成“榕树效应”。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实现中医药文化珠江振兴

有时,看到中医药发展某些令人振奋的数据,徐庆锋就会高兴地朗诵《大医精诚》等中医药经典,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我没想过会到中医药局来工作。我是学西医的,对中医的阴阳、五行等理论完全不懂。”徐庆锋说。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挤时间阅读《大医精诚》《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书籍,他希望从这些经典中医理论中,找到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灵感。

读书的同时,他还热衷深入基层调研。成为广东省中医药“掌门人”后不久,2014年2月27日,广东省中医药局组织五个调研组赴各地市对全省中医药现状把脉。

凉茶、药膳汤,是外界对于广东人“食不厌精”的印象之一。中医药保健、治病也早早融入了老广生活中,仅广东省中医院每天用掉的中药材,就有12辆大卡车之多。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2004年担任广东省委书记时就作出批示:“广东省是中医中药大省,也应当成为中医药强省。”

经过十年的努力,广东的中医药强省建设正在迈入冲刺阶段,但是还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基层中医药人才匮乏等问题。此外,在我国现代医药体系中,一直是西医药唱主角中医药跑龙套的局面,必须要创新发展,才能实现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

进行了综合思考后,2014年3月29日,徐庆锋在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四有五抓一提升”建设中医药强省。此后又相继推出了《广东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广东省推动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 《广东省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广东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纲要(2014-2018年)》《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等政策法规。

中医药强省的广东办法

徐庆锋到基层调研中医药发展状况。

徐庆锋上任时,广东省中医药局可以支配的财政资金只有2935万元,他第一件事就是为中医药项目资金而奔走。“我很幸运,广东省中医药发展这几年得到国家投入5个亿,广东省各级财政投入8.8个亿。”徐庆锋说,这些钱迅速投入到三级中医院建设、县级中医院升级和建立治未病科、中医馆建设、全省74个中医重点专科建设、12个中医优势病种研究及人才培养等方面。

随着中医药强省建设的推进,徐庆锋也同步成长,中医药发展数据稔熟于胸,《大医精诚》《黄帝内经》脱口即出。在学习《大医精诚》原文时,他被深深吸引。随后他发表《弘扬大医精诚,回归中医人的精神家园》的署名文章,引起国医大师、海外中医工作者的讨论,一致认为树立中医信仰是当务之急。

为此广东省中医药局推出了中医药文化建设年、中医药技术比武等一系列“弘扬大医精诚精神,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主题活动。其中人之初杂志社承办的广东省中医药先进典型事迹系列报告会,开创性地运用演讲、情景剧、网络视频与图文直播等形式,讲述了周岱翰、欧阳惠卿等十几位典型人物的故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业无精神则不兴。”徐庆锋说,在补好中医人的精神之钙的同时,省中医药局面向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也开启了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新路径。广东省中医药局组织推出的大型中医药纪录片《悬壶岭南》将于今年播出,中医药动漫作品《本草药灵》将于9月份在央视亮相,中医药手机游戏《药王之王》也即将上线……“以神促行,推动中医药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3月份,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慎海雄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也讲了一个中医的故事。

今年春节,发烧咳嗽困扰着他。西医治好了发烧,却留下了干咳症。医生说,过一段时间就好了,但咳嗽依然。后来,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为他解了惑:“你是不是吃了抗生素?吃多了,烧是退了,但是把湿气包在身体里面。可以用中药把湿气引出来。”咳嗽真的很快就好了。

慎部长讲这个故事是为了说明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在广东,用中医药方法进行日常保健、调理是祖祖辈辈的传统,广东人民信中医用中药的传统正在中医药强省建设中不断得到强化。百度大数据显示,广东人民对中医药的关注度居全国第一。

2016年底,广东省中医药局下发《广东省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其中提到:广东省已经基本构建了以省市级中医医院为龙头,以县级中医医院、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科为骨干,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网底,以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这只是一个阶段的总结,新的任务随即而来。2017年3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出席广东省卫生与健康大会,全面研究部署中医药强省、卫生强省建设工作。胡春华强调,要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改造提高县中医院的水平。马兴瑞强调,要立足岭南传统,大力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要大力补齐短板,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中医药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机遇。”广东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段宇飞指出,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到2020年广东要全面建成中医药强省,目前是中医药强省建设的决胜阶段。“‘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在健康广东、健康中国建设中,中医药必将大有作为。”

闻弦歌而知雅意,102岁的国医大师邓铁涛对广东省中医药的未来同样满怀信心,他预言:“中医药必将像中国文化一样,让其黄河发源、长江发展、珠江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