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常见的拔罐手法技发:留罐、闪罐、走罐、转罐、旋罐
全净通常用的基础手法有五种:留罐、闪罐、走罐、转罐、旋罐,这五种手法因为操作方式不同,也具有不同的效果,适用的病症以及范围自然也就不一样了,今天全净通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几种手法的异同点。
留罐
留罐是五大基础手法里面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最操作最简单的一种,同样,适用范围也是最广泛的,除了一些不适合拔罐的部位,如神阙,除此之外,只要可以拔罐的,就都可以进行留罐操作。
留罐的功效就是拔罐的基础功效,可以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用留罐法对气血瘀滞、痹证、肢体麻木、消化不良、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病证,都会有较好的调理效果。
走罐
走罐法的特点是,将罐具扣拔住皮肤后,根据一定规则反复推拉、移动罐具,以扩大吸拔面积。这种手法也是最为常用的罐疗手法之ー。其特点在于:一是对气血的驱动作用力度较大、面积较广。二是具有特殊的按摩功能和刮痧功能,可以成为一种“负压按摩”和“负压刮痧”。它将按摩的功能、刮痧的功能与拔罐负压的功能结合为一,效用是相当独特的。本手法最适合于面积宽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胸背、腰腹、四肢等部位。凡外感积聚、沉寒痼冷、气血瘀滞、筋脉失养、脏腑功能失调、经络不通等病态都可以采用这种手法。适应症有高血压、胃肠功能紊乱、心悸、失眠、寒湿久痢、肩背疼痛、肌肉萎缩等。
闪罐
闪罐法首先使罐具扣紧皮肤,而后立即提拉罐具,使之脱离皮肤,同时罐具会自然发出响声。如此反复、次数不限,直至局部皮肤潮红发热为止。这种手法有很强的兴奋作用。肌肤麻木、疼痛、病点病区游走不定、肌肉痿弱、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弱病症、中风后遗症等,均可以选用这种手法。
旋罐、转罐
旋罐和转罐,这两者是都是针对局部的穴位、病区进行操作的,不同点是转罐是针对深层次的病邪,而旋罐则是针对病邪在表的。所以对于一些陈年痼疾用转罐,而一些轻症、表证则用旋罐的手法。
清楚的了解各个手法的适用范围,才能在进行拔罐调理时选择出适合的手法,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调理效果,这也是每一位调理师所必备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