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心气不足在医圣药业用艾灸缓解心气虚
文章摘要:
出现心气虚的症状,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拖延日久,更难治疗。小编今日推荐灸法治疗。
养生的重点就是养阳,养的即是阳气升发,养阳一定要把阳气温升起来。
阳主动,运动能生阳。
所以,每逢晴好的天气,一定要走出屋子,晒晒太阳、逛逛公园、舒展四肢,活动周身关节肌肉,让汗透出来,使后背汗出溱溱,则太阳经的阳气通畅,营卫归于和谐,最利于健康。
但是,有些人,总是感觉心气明显不足,稍一运动就各种不适,所以今天要着重讲下心气虚。关-- 注 -- 微 -- 信----公--众--号 :尚春台
心气虚
气虚证具体是,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舌体胖大有齿痕,脉虚无力。心虚证的表现则是,心悸,胸闷,失眠或多梦,健忘,脉细弱。
有研究表明,心气虚与心脏功能的改变有密切的联系,在心血管疾病中以冠心病、高血压及风心病最常见。这类病变与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脉运行的功能异常有关,是心气虚证最常见的病种。
心气虚是较为基础的阶段,在心气虚的基础上还可发展其为心阳虚,气阴两虚等更为严重的症候。
心阳虚:在心气虚证的基础上兼见四末不温,形寒怕冷或浮肿;
气阴两虚:气虚兼有阴虚,阴虚的突出表现是舌红苔少,或是舌红光无苔,心烦热喜冷饮。
出现心气虚的症状,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拖延日久,更难治疗。小编今日推荐灸法治疗。
艾灸膻中
心气不足,阳气虚衰是本病的根本。心为阳脏,心阳得不到温煦,则心气亏虚,心阳不振,鼓动无力,致心脉瘀阻,血脉运行不畅而见脉来迟缓。
膻中位居胸部,为气之会穴,为心包募穴,故选用膻中治疗心之疾患。您艾灸具有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回阳固脱的作用。艾灸膻中穴可以振奋心阳,使血脉运行通畅,脉动有力。
操作方法:取一块厚约2毫米的姜片,置于膻中穴上,将预先做好的黄豆大的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后有烧灼感时,重新换1个艾炷,每次灸7壮,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进入下一个疗程。
一般一个疗程即可见到效果。如果不见效,请及时就医。
除了艾灸膻中,艾灸以下穴位也可以有效缓解心气虚的症状。
1、内关
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鱼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内关穴还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阴维为病苦心痛”。内关与心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临床诊治心脏疾病的重要穴位。
内关应用十分广泛,常用于治疗心系疾病及胃痛,呕吐,眩晕,局部手臂疼痛等,对于心悸,胸闷效果显著。
2、曲池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曲池穴是治疗心气虚的经验穴,灸之能够改善心气虚症状。
3、厥阴俞
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心包有代心受邪的作用,因此,心脏疾患大多配用心包经的穴位,厥阴俞与心俞同用,能更好地补益心气。
4、心俞
在脊柱区,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心俞多用于治疗心系疾病及盗汗等。
心俞、厥阴俞均为足太阳膀胱经要穴,可宣发心气、温通心阳。
5、足三里
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是一个强壮保健的大穴,艾灸足三里则能扶正祛邪,补益正气。
艾灸方法:艾条温和灸,也可使用艾灸盒,每日一次,每次每穴灸15~20分钟为宜。
提醒:
有心脏病的患者,请在医师指导下施灸,心动过速者慎灸。
心气虚的朋友,如果能在医生指导下结合中药调理或药膳,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