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体质可采用拔罐、艾灸以升阳提气,消痰祛湿

文 / 健康之路呀
2020-12-21 09:08

痰湿体质的根源在于水湿太重,拔罐、艾灸是祛湿毒最好、最快的方法。要改善这种体质,先用拔罐除湿,然后再用艾灸温通。除湿后,通过艾灸健脾的效果更快,而且艾灸既温经散寒,又可以祛湿,和拔罐相辅相成,功效会比较显著。

拔罐:排出湿气,促进水代谢

痰湿体质的根源在于水湿太重,而在中医四大传统技法当中,拔罐是祛湿最好最快的方法,凡是跟湿沾边的病症,如痰湿、湿热、寒湿都要拔罐。

具体的操作方法为:依次将火罐吸拔于背部,直至背部拔满为止,留罐10~20分钟,接着,再以走罐法分别沿着背部的膀胱经和下肢的膀胱经拔罐,重点在脾俞和三焦俞处走罐。因脾虚导致湿困者可以用闪罐法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连续闪罐100~200次,直至皮肤潮红为止。体虚者时间要短。有的人在拔罐之后皮肤常常会出现水泡,或者皮肤中有大量水汽渗出,并附于罐内壁中,于是他们以为是拔罐出了问题,不敢继续拔下去。其实,这些情况是拔罐后的正常现象,水泡、水汽说明体内的湿气比较严重,所以才会拔起来。

艾灸:升阳化湿,消痰提气

不少痰湿体质者一到秋天,身体的疲倦感、沉重感、咳嗽等就会加重,到了冬天又会好转,难道身体不适也会挑时间?的确,秋季对人体的影响较大。刚到秋天,夏季的暑气尚未消除,人体皮肤毛孔腠理已经开始闭合,热气犯肺则易生痰,再加上秋季的雨水较多,湿气阴邪较重,“困伤脾阳”,使痰湿症状加重。因此,痰湿体质者应在秋天进行养生调养,利用艾灸促进毛孔腠理张开,将身体余热和湿气排出,避免痰邪湿气增加。

改善痰湿体质的经络主要有任脉、脾经、肝胆经、胃经及膀胱经,穴位有中脘、水分、神阙、足三里、胃俞和三焦俞。上述经络和穴位各司其职,掌管体内的水、热、气,每次艾灸时在腹部、背部和下肢各取一个穴位,用艾条灸至皮肤发红发烫为止。应当注意的是,痰湿体质者由于体内有痰热,所以在灸后容易出现大便干燥、舌苔发黄、口干咽苦等不适,不适感较轻者不必担心;如果不适感较重,可停止艾灸,并适当增加饮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