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两个穴位治好了她的怪病
导读:孩子的事就是全家的事,拯救一个孩子往往就消除了一整个家庭的不幸!今天为大家介绍一则艾灸治疗的疑难病案。
小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中的小公主,父母对她的呵护无微不至,她的一切几乎全由父母来包办,小公主被宠得娇气,懒惰,脆弱,任性。
每当她撒娇的时候,父母总认为她还小,又因为是女孩子,所以就千方百计地呵护着她,生怕她受到一点点的委屈。
虽然小琳的父母施展了他们所有的本事来“保护”她,但她并未像父母期望的那样健康成长;而是莫名其妙地越长越瘦,体重越来越轻,不思饮食,精神倦怠,细长的脖子上挑个大脑袋,活像一个火柴棒。
到医院经医生检查总是句老话一营养不良,其他检查都正常。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琳时常因为自己瘦骨嶙峋的身体而烦躁不安,她责怪父母给她吃得太差,舍不得花钱。
每当这个时候,小琳的妈妈总是埋怨爸爸不给孩子买“营养”的食品,其实那些“好吃的”一摞一摞放在那里,她还是光吃不长肉。
从初中到高中,她都是在极度痛苦中度过的,瘦弱的小琳经受不住学业的压力,三天两头进医院,冬天来了,她怕冷;夏天来了,她怕热,一动就出汗,出汗后风一吹就感冒;西安大小医院都跑遍了,她为看病吃药吃坏了胃,打针把屁股打成了马蜂窝。
实在没办法,可怜的奶奶便到处去烧香、磕头、拜佛;爷爷奶奶既无奈又心疼,又找个医生让小琳拜成干爸,只为治病方便。
但中药、西药、保健药品几乎用遍了,还是不见奇效。看着日渐消瘦的女儿,妈妈暗地里不知道流了多少泪。
小琳的身体健康成了父母的一块心病,为了能让孩子的身体变得跟和同龄人一样,不甘放弃的父母又继续打听好医院、好医生,不辞辛劳地四处奔跑。
冬日一个周一的早晨,我正在给病人看病,小刘领着小琳来了。
只见她瘦得吓人,皮包骨头,像个病西施,没有一点青春少女的活力。
听小琳说她经常感到四肢沉重无力,精神困倦不堪;口甜,平时食欲不振,每天只吃2~3两主食,虽然身高1.65米,但体重却只有50斤。
我随后为她做了检查:面色苍白,机体瘦弱,心率60次/分钟,心律不齐,BP80/50mmHg,舌质淡,舌苔厚而滑,脉沉细无力,诊为脾运失职,湿郁中焦。
遂用艾灸建里、足三里二穴,以调脾胃,理气机,化积滞,消胀除满,以强体健身。
处方:艾灸建里、足三里穴。
施术方法:选好适当体位后,涂敷少许蒜汁于穴位上,立即将艾炷置于其上,然后点燃艾炷施灸,当艾火燃到1/2或2/3,患者局部稍感灼痛时,术者用双手掌面在灸穴四周轮回地轻轻拍打,以减轻疼痛,一炷燃尽后,更换艾炷,一般灸3~9炷。
艾灸建里穴和足三里穴(隔日一次,五次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小琳饮食增加,面色渐渐红润起来;三个疗程后,体重竟然增加了6公斤。
小琳的妈妈看着女儿洋溢在脸上的笑容,激动得对我说:“娃娃长胖了,气色也好多了。”
而小琳坐在我面前,掐掐自己的脸蛋,再掐掐自己的胳膊,看着自己圆润饱满的肌肤,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
望着眼前喜悦如莲的母女俩,我笑着说:“小琳胖了,瘦猴子变成了美丽漂亮的大姑娘了!
【病案分析】
建里穴为任脉经穴,临床上以强健中宫,升阳降逆为主,足三里以补益脾胃,和中降浊为要,二穴合用,一升一降,升降协调,健脾胃,补中气,疗虚损,增食欲,促运化。
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所引起的食欲不振,运化无力,清气下陷之症。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医行散记---悬壶50年治验秘录》。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医行散记---悬壶50年治验秘录》,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下单)
郑立让, 现年69岁,原蓝田县康复医院院长、蓝田县医院副院长,退休后担任蓝田县圣邦医院名誉院长、蓝田县友谊医院院长,副主任医师。作者从医、行医50多年,尤其擅长头皮针针灸及中医,治愈病患者数以千计,在当地颇有名气,堪称名老中医,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内容简介:
本书是有着50多年行医历史的名老中医的行医笔记,也是头皮针、针灸、中医生动的社会实践的总结。书籍分为作者从医回忆录、怀念舅父、陕西著名中医教育家张济全先生、作者行医笔记、治愈病案、中医验方、秘方,行医体会。内容生动翔实,文笔优美朴实,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是广大医学爱好者、学生、医学从业者的良好参考书和学习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