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就是万病之源!艾灸祛除寒湿简单、方便、可靠!

文 / 宛灸堂古法艾灸
2019-04-17 19:56

​“人虚则寒,寒则湿,湿则凝,凝则淤,淤则堵,堵则瘤,瘤则癌。”

寒湿就是万病之源

大病都是由小病不重视,一步步积累而成,对照看一看,自己的身体到了哪一步,及时制止它向下一步发展。

1

“虚”的感觉是怎么样?

“虚”的体质是觉“累,疲劳,犯困,没有精神”等;

体虚最大的二个原因就是我们生活习惯不好与工作压力大而引起;比如一个人生活习惯经常晚上很晚睡觉,或者说睡眠不好,则第二天就容易疲劳;一个人的工作与生活压力大,经常超负荷工作,经常很烦恼,情绪不好,就容易让身体疲劳;而让身体经常处于这种疲劳中,我们器官的机能就开始下降,我们体质就是这样开始变"虚";

2

“寒”的感觉是怎么样?

“寒”的体质是感觉“怕冷,怕吹空调,晚上睡觉感冷”等;当一个体虚的人,在平时生活中不注意穿衣,晚上睡觉不注意盖被子,经常吹空调,冲凉水澡,往往就容易让我们体质受“寒”,特别现在女性平时穿衣少,更容易让身体受“寒”;

3

“湿”气的感觉怎么样?

当身体“寒”气越来越重时,身体慢慢更容易进入“湿”气,一个身体“湿”气重的人,就象下雨天穿了一件淋过雨的衣服,感觉身体重与不舒服;

【特别注意】寒湿气容易进入我们身体的5个主要通道是:

①肩颈部的“大椎穴”

从“大椎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

②前胸的"膻中穴"

从"膻中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等症状”;

③肚脐部位的“神阙穴”

从“神阙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存积在我们盆腔,特别是女性,当盆腔内的“寒湿气”重时,就容易引起我们妇科各种疾病,比如: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经血不畅,痛经,血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症等”。

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可能更容易理解,我们把一块木头放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地方,这块木头很容易变质,发霉,长蘑菇等;我们女性的子宫,卵巢若长期放在这样一个“寒湿”盆腔环境中,女性妇科就容易出现各种病变,所以女性的盆腔一定要保护好。

④腰部的“命门穴”

从“命门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腰酸背痛,腰膝酸软,各种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

⑤脚底的“涌泉穴”

从“涌泉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漆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寒湿体质”是万病之源,而体质"虚弱"的人,寒湿气就更容易进入我们身体;所以当人体因各种原因感觉疲劳时,就可以通过排寒湿和补充阳气及时恢复体力,不要让身体器官在疲劳中变"虚";从而导致寒气进入我们体内。中医讲:虚则补,寒者热之;

4

“凝”的感觉怎么样?

当体內"寒湿气"时间长了,就容易身体"凝"的现象;"凝"的意思是循环慢和代谢慢;身体容易酸,痛,身体不舒服;

5

“淤”的感觉怎么样?

"瘀"的时间长易出现阻塞,身体易酸痛,麻木,胀痛,混身不舒服,还疏通过程中痧点全是黑,紫色的;

6

“堵”的感觉怎么样?

"堵"时间长了就容易生病,每个人生病不一样;

7

“瘤”的感觉怎么样?

长"瘤"不可怕,怕的是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容易变异形成癌病;

8

“癌”的感觉怎么样?

是个很棘手的事情了,所以千万不要等到癌的发生才来治疗,应该早预防,将疾病扼杀于摇篮中。

祛寒湿最简便之法——艾灸

十人九湿,寒湿缠身,百病生;日常生活中进入你身体里的寒湿之气,你不逼它,它自己是不会跑出来的!

在体内时间一长必成大患!不过,老祖宗给你留了一物可以还你健康——那就是艾灸。

为什么艾灸对寒湿有奇效? 很简单,艾灸为纯阳之物,而寒湿为纯阴之物,阳进阴退!阳壮阴衰!

艾灸还有六大功效:

1、温经通络;2、祛湿散寒;3、活血化瘀;4、调节阴阳平衡;5、回阳救逆;6、防病保健。

艾灸祛除湿寒建议取穴:神阙、气海、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

神阙穴

取穴方法:

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

取穴原理:

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神阙为任脉上的阳穴,命门为督脉上的阳穴,二穴前后相连,阴阳和合,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经常对神阙穴进行艾灸,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泄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气海穴

取穴方法:

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取穴原理:

它是人体元气汇集之处。中医学所说的气是物质世界的本源,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包括人的生命活动,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所产生的,气对机体起着濡养脏腑、疏通经络、调节阴阳、抗御外邪的巨大作用。

足三里

取穴方法: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取穴原理:

足三里是本经的合穴,又是胃腑下合穴,可健脾和胃、运化水湿,主治脾胃病和水湿为患。

三阴交

取穴方法: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取穴原理:

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上注于心,本穴为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故三阴交可治肝、脾、肾、心的病变,足太阴经循行过下肢,脾主四肢、肌肉,肝主筋,肾主骨,故三阴交穴可治疗下肢痿痹、半身不遂,“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取三阴交穴既可活血祛风,又可健脾利湿。

涌泉穴

取穴方法:

涌泉穴是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取穴原理:

涌泉穴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艾灸方法:

点燃艾条一端,用艾火一端对准施灸穴位,距离皮肤3cm左右,如局部有温热热舒感觉,即固定不动,可随热感、时间调整艾火与皮肤之间的距离,每次施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红晕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