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梁丘、天枢、地仓、漏谷12大穴位通脾经,调气血、治病痛

文 / KGH健康私塾
2018-08-27 18:42

1、足三里穴一一缓解胃病的有效穴位

在胃经上,有一个著名的穴位叫足三里,经常按摩足三里, 是养护我们胃气的一个好方法。

取穴方法

当我们把腿屈曲时, 可以看到在膝关节外侧有一块高出皮肤的小骨头,这就是外膝眼,从外膝眼直下3寸,在腓骨与胫骨之间, 由胫骨旁开一横指处就是足三里穴。

足三里、梁丘、天枢、地仓、漏谷12大穴位通脾经,调气血、治病痛

具体方法

可采用拇指点按、 按揉或艾条灸足三里穴位的方法。

一是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 发热的感觉,因为小腿部皮肤较厚, 力量可以适当大些,但用力时不可以憋气。

二是用艾条做艾灸, 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 每次灸15-20分钟,具体方法是:将艾条点燃,置于穴位上,距离大约2厘米,使温热感穿透肌肤,注意艾灸时应让艾条的温度稍高一点,使局部皮肤发红,让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 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

保健功效

艾灸或按摩足三里穴能治疗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呕吐、 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 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足三里、梁丘、天枢、地仓、漏谷12大穴位通脾经,调气血、治病痛

2、染丘穴一一缓解胃痉挛、 腹泻的保健穴

梁丘穴为胃经郄穴, 是治疗胃肠脾病的常用穴。中医认为,梁丘穴是治疗胃痛的要穴, 按摩梁丘穴可缓解胃痛症状。

取穴方法

梁丘穴在膝盖骨附近,屈膝,在骼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两寸处取穴, 或者脚用力伸直,膝盖骨的外侧(小脚趾方向)会出现细长肌肉的凹陷, 朝着大腿用力压这个凹陷的上方看看,应该会有震动感,这就是梁丘穴。

具体方法

指压法:以指压刺激此穴,朝大腿方向加压时,震动较强,可用大拇指用力地压,微弱的刺激无法止住突然发生的心窝疼痛, 这种状况的要诀是:用会痛的力量用力加压,每次压20秒,休息5 秒再继续,如此重复几次,疼痛便会渐渐消退,这效果确实是不可思议。

艾灸法:局部常规消毒后,选纯艾条一根,点燃,距梁丘穴皮肤2-3厘米,施温和条,一般灸5分钟,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保健功效

艾灸梁丘穴可温煦脾阳,使脾胃气机调畅,升降有序,清浊分明, 腹泻立止。

足三里、梁丘、天枢、地仓、漏谷12大穴位通脾经,调气血、治病痛

3、天枢穴一一除胃服、通便秘

天枢穴是胃经上的重要穴位, 是大肠的“募穴”,所胃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因为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侵犯,天枢都会出现异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此对此穴的按揉,能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

所以,消化不良、恶心想吐、胃胀、腹泻、腹痛、便秘之类的疾病都可以找天枢穴来解决。

简便取穴方法

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

具体方法

患者可平躺在床上,按摩此处约2分钟。如果是腹泻者,那么先排便,然后仰卧或取坐姿,解开腰带,露出肚脐部, 全身尽量放松,分别用拇指指腹压在天枢穴上,力度由轻渐重,缓缓下压(指力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持续4-6分钟,将手指慢慢抬起(但不要离开皮肤) ,再在原处按揉片刻,经过按揉,患者很快就会感觉舒适,腹痛、腹泻停止,绝大多数都能一次见效。

保健功效

天枢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 用中级工三个手指下压、 按摩此处约2 分钟, 天枢穴的主治病证包括消化不良、 恶心想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足三里、梁丘、天枢、地仓、漏谷12大穴位通脾经,调气血、治病痛

4、三阴交穴一一妇科病的“灵丹妙药“

对女人来说,三阴交穴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妇科病的“灵丹妙药”。女性的很多疾病大都因脾、肝、肾三经有问题,而三阴交穴是脾经、肝经、肾经这三条阴经的交集穴,可健脾益血、调肝补肾。所以,三阴交穴是女人调理妇科病的要穴。

取穴方法

三阴交六在脚内踝尖上3寸, 胫骨后方凹陷处,取穴时,可四指并拢, 小指放在对侧内跟尖上,食指与胫骨内侧面后缘交界处为此穴,有病时按揉该穴会很痛,非常敏感。

具体方法

按摩三阴交穴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按揉法:拇指或中指指端按压对侧三阴交, 一压一放为1次l或先顺时针方向、再逆时针揉三阴交,持续10分钟。

艾灸法:艾灸条每次1支, 灸至皮肤出现红晕, 每次灸20-30分钟。

保健功效

经常按摩三阴交穴, 能帮助女性维持年轻,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此穴对妇科病甚有疗效,如月经不调、痛经、白带异常、闭经、盆腔炎、 经前综合征和更年期综合征等。

足三里、梁丘、天枢、地仓、漏谷12大穴位通脾经,调气血、治病痛

5、地仓穴一一改善小儿、 成人流口水

地仓,“地”指地格(古人将地合分为三庭,鼻子以上为上庭,鼻子为中庭,鼻子以下为下庭,合为天人地三格) , “仓”指藏谷物的地方, 又因为脾主口,脾气通于口,脾胃在五行属土,有仓廪之官的称呼, 所以我们将此穴称为地仓穴。

地合穴在面部的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它有散风止痛、 舒筋活络的功效,善治“流涎”。

简便取穴方法

地仓穴在面部的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在口角外侧旁,用双手中指斜推地仓穴到后龈处。

地仓穴保健方法

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方向揉按迎香、 水沟、地仓穴,每穴100次左右,然后揉按上唇肌肉2-3分钟。

保健功效

如果你的孩子比较爱流口水,你可以多给孩子按摩地仓穴, 用你的双手食指按压孩子的地合穴,进行圈状按摩。

点按地仓六可以防止嘴角下垂,分流胃经地部经水,为阳跷脉提供阳热之气,本法治疗面神经痉挛效果显著,主要是按摩法取得的,在面部的穴位涂酒后, 借酒的药力而进行各个穴位的局部按摩,使面部的经络达到气血通畅、通达表里,从而达到治疗面神经痉挛的目的。

足三里、梁丘、天枢、地仓、漏谷12大穴位通脾经,调气血、治病痛

6、漏谷穴一一促进消化

小腿肚内侧的足太阴脾经与脾胃经络相连,经常按捏这一部位的地机穴和漏谷穴,可以强健脾胃。

取穴方法

漏谷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 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 距内踝尖6寸, 胫骨内侧缘后方。

具体方法

揉捏时, 可先找到小腿肚的腓肠肌内侧,然后用拇指对准该处按揉, 也可将拇指和其他四指相对,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按捏,按揉的程度,根据自己感觉疼痛的程度而定, 一般应按揉到出现酸痛感才有效果,每次按揉20次左右, 一日2~3次。

保健功效

漏谷穴也和胃经相连, 经常按捏足三里穴,不但能刺激经络、加强腿部血液循环,还可起到保健脾胃的作用, 漏谷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处,如果出现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也可以按捏足漏谷穴, 按捏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漏谷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 增进食欲, 帮助消化。

足三里、梁丘、天枢、地仓、漏谷12大穴位通脾经,调气血、治病痛

7、气舍穴一一缓解恶心和打嗝

气舍穴为人体足阳明胃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不停地打嗝时, 可以利用指压法指压气舍穴, 对止嗝用非常有效,气舍穴有清咽利肺、理气散结的功效, 对于胃痛或是恶心想吐的感 觉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取穴方法

气舍穴在人迎穴直下,锁骨上缘,在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气舍穴位于上胸部,锁骨根部稍中之处。

具体方法

用食指和中指朝向锁骨内端指压, 每次按压3-5秒,就可以缓解恶心呕吐的症状,此穴还可以抑制打嗝。

保健功效

气舍穴有清咽利肺、理气散结的功效,对于胃痛或是恶心想吐的感 觉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足三里、梁丘、天枢、地仓、漏谷12大穴位通脾经,调气血、治病痛

8、大横穴一一健脾防虚胖

现代都市人的生活中,“坐”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状态,中医认为“久坐伤肉”,长期久坐势必会造成脂肪堆积、肌肉水平下降,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建议大家常常按摩大横穴。

取穴方法

大横穴位于肚脐旁开4寸处,肚脐旁一横掌, 两边各一,取穴时,肚脐向左右六指并拢处即为大横穴。

具体方法

每次按压双侧大横穴1 00下即可, 大横穴和天枢穴是治疗胃肠道疾病中的必选穴,临床按摩或针灸大横穴和天枢穴,可有效治疗便秘或腹痛。

保健功效

大横穴是脾经上的穴位,具有温中、健脾、理肠的功效,能有效保护肌肉,增强脾胃运化能力,减缓脂肪堆积,按摩大横穴用于治疗气血瘀滞化热引起的便秘、肠癌以及虚寒洞泄、着凉腹痛、体虚多汗,有除湿散结、理气健脾、通调肠胃的作用。

足三里、梁丘、天枢、地仓、漏谷12大穴位通脾经,调气血、治病痛

9、隐白穴一一告别脾郁吃不下去饭

“脾主思”,思虑过度的人易出现脾郁,而脾和胃互为表里,所以脾郁就会累及胃,使人吃不下去饭,这时不得不提足太阴脾经上的一个穴位,即隐白穴。

取穴方法

隐白穴位于足大趾内侧趾甲旁0. 1寸处,在大脚趾趾 甲旁约1毫米的位置, 这个穴位不太好找, 因为它特别小,通常要用指甲掐一掐才能掐到这个穴位。

具体方法

踮起脚大足大趾点地旋转数周,对缓解脾郁效果显著,也可用指甲尖点它,或者找个细一 点的按摩棒来点按,效果都很好。

隐白穴最主要的功效是止血,对各种出血症状都能有效地缓解,刺激隐白穴,通常是用艾灸的方法,艾灸隐白穴时只要把艾条的一端点燃后, 悬于一侧隐白穴上1.5厘米处,每次悬灸15-20分钟, 以隐白穴周围皮色转红有热感为止,先灸一侧,然后灸另一侧,每日可灸3-4次,待出血停止后可再继续灸1-2天, 使疗效得以巩固。

保健功效

隐白穴还有一个功效,就是通鼻窍、治疗慢性鼻炎、鼻出血。中医认为,血崩的主要原因是冲任两脉不固,脏腑失调。因此,在治疗上应着重补肝健脾益肾,调养冲任,隐白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按照经络学说的原理,艾灸隐白穴有健脾统血、补中益气的功效。

足三里、梁丘、天枢、地仓、漏谷12大穴位通脾经,调气血、治病痛

10、公孙穴一一治疗胃病、胃反酸

公孙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 同时又与冲脉相通,所以它既能调治脾经,又能调治冲脉,公孙穴是脾经和冲脉能量的汇集点和调控中心,其作用之大,自不待言。”八脉交会八穴歌”说:“公孙冲脉胃心胸”,取之有“理气止痛”的功效,也就是说, 胃、心、胸上的病都可以取公孙穴来治,因此,可按摩公孙,穴治胃痛、胃酸等证。

取穴方法

公孙穴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取穴时,正坐垂足,从足大趾内侧后一关节处往后推按能找到一个弓形骨,弓形骨后端下缘的凹陷处即是此穴。

具体方法

盘腿端坐, 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公孙穴,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公孙穴, 手法同前。

内关和公孙配伍可治疗心、胸、胃、腹等疾患,如原发性低血压、不稳定心绞痛、化疗期胃肠道副反应、食管癌梗阻、 妊娠呕吐、 呃逆等。

保健功效

在治病方面,公孙穴通治人的胸腹部,这个统领全身的穴位,最直接、最明显的效果体现在胸腹部,胸部、腹部的一切问题, 比如腹胀、不明腹痛、心痛、胃痛、胸痛,都可以通过公孙穴来治疗或缓解,公孙穴为足太明脾经的穴位,按摩该穴也能清泄胃热、和胃止痛。

足三里、梁丘、天枢、地仓、漏谷12大穴位通脾经,调气血、治病痛

11、阴陵泉穴一一除长夏暑湿

在中医经络中,有一个穴位可以解决长夏暑湿, 它就是阴陵泉穴。按摩阴陵泉穴位可使患者解小便自如, 而且对肛门松弛的治疗也很有效。

取穴方法

取穴时,来取正坐或仰卧的姿势,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

具体方法

每次按摩100-160下,每日早晩按摩1次,两腿都要按摩, 一般按摩2周见效。

保健功效

常点、按此穴能防治腹痛、胀满、水肿、泻泄、小便不利、遗精、遗尿、尿闭、月经不调带下、阴痛、腿膝肿痛、麻痹等。阴陵泉属足太阴脾经之合穴, 也是下肢的穴中较常用的经穴之一。主治脾肾二经症候。此穴有温、运中焦,清利下焦之功效, 故凡由中焦虚寒与下焦湿热所致的病证皆可选用此穴施治。

足三里、梁丘、天枢、地仓、漏谷12大穴位通脾经,调气血、治病痛

12、血海穴一一通治各种与血有关的疾病

血海穴,血,这里指脾血海,指脾经所生之血在此聚集,它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 为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血海穴是女性保健最常用的穴位之一, 能通治各种与血有关的疾病,不管是出血、 痰血还是是贫血、血不下行,都可选用此穴。

取穴方法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

具体方法

每天上午的9—11点, 这个时辰是脾经气血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正处于上升趋势,所以直接进行按揉血海穴就行了。每一侧3分钟,按揉时不要太用力, 只要能感觉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胀感即可。

月经不调多数是体内气血失衡所造成的。有的女孩月经过少,可以点按血海穴来生血,方法是:用指尖用力点按血海穴1分钟,会有明显的酸胀感觉, 两侧血海穴轮流点按3-5次。

还有的女孩来月经时发生生理痛, 按压血海穴能够缓解这种小腹疼痛,方法是:两个大拇指重叠按压这个穴位, 痛经的时候通常左腿也会一起痛, 因此, 多刺激左腿血海穴。

另外,血海穴还有一特殊功效,专能止痒,取艾条或香烟灸此穴2分钟, 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保健功效

血海穴是生血和活血化瘀的要穴, 有通畅全身气血的作用。很多人用眼过久后,会觉得眼睛酸胀、干涩,有的还会出现手脚麻木现象,其实这是肝血虚的症状,为什么呢?因为肝开,由于目,在液为泪, 在体为筋, 所以肝血虚了就不能营养眼睛和筋脉, 就会出现眼睛酸酸胀、视物不清、手脚麻木的症状, 此时可选用血海穴来补足肝血, 因为肝木克脾土, 我们就要“扶土” ,补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