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养生非儿戏,不可随意为之!
中医养生,必遵古法,妄信妄听,反受其害
在我的一篇养生总论里,讲了常见的养生手段,会造成很多的隐藏伤害。
→→→中医非儿戏,胡乱养生,百病由此而来!
因为天气转暖了,又到了艾灸盛行的季节,又看到很多文章鼓励艾灸养生。今天就来说说吧!
记得刚学中医时,我也认为艾灸是非常牛逼的技术,很多专家教授和开坛讲道的达人们,都十分推荐艾灸。
不过本着“不求甚解多被坑”的理论,我查阅了不少艾灸的文章,不过很奇怪的是,大部分文章都只写艾灸如何的优秀,如何的可以治百病,但是缺很少言及艾灸的禁忌和危害。
很多人在网上发帖问,为什么艾灸之后出现了很多负面的症状,但是很多是不了了之。
因为艾灸之事,可大可小,我先说结论,以免很多人看不完文章
1,艾灸辩证甚至比针法更难拿捏!所以古代以针法为主!
2,艾灸走血分,效力极强,十分需要技巧!
3,艾灸一定要专业的“医师”,仔细辩证以后操作,切不可去养生会馆!
4,艾灸必伤血,必须明确自己的哪条经络有风寒湿之气,才可灸。
5,艾灸对气血的调动力很强,配穴不清,气血乱行。
6,艾灸对艾草的选择十分严格,这个改天我单独写,大部分人都用错了!
7,再强调一次,艾灸只能针对风寒湿,有血虚,血瘀,湿热,肝肾不足等情况,切记,切忌。
8,艾灸在古代绝非养生之品,都是用在救命的时候,艾灸养生,很可能隐受其害!
中医祖师爷-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有一句话“微数之脉,慎不可灸”
寥寥数字,道出灸法真谛,也是灸法最大的禁忌
虽说数脉也有代表中气虚寒和亡阳重症的情况,但是很少见。除非是病情严重,否则,如果平稳的时候脉搏数在70以上,就代表“微数之脉”了。这种情况,切忌不要用“灸法”。当以补益和清利为主。
另外,在《伤寒论》中,大部分用灸法,都是救危的,当脉微欲绝,或者没有脉搏时,才会使用灸法来挽救最后仅存的阳气。
《王孟英医案》
张春桥
夏间或劝以灸火,云可以除百病。盖未知灼艾之可以除百病者,谓可除寒湿凝滞,阳气不能宣通之证,非谓内伤外感一切之病,皆可灸而除之也。
王孟英是公认的中医大家,解决了很多被庸医误治的危重病人,看来那个时代就已经传说“灸治百病”了!
不过古人做梦也没想到,现在“艾灸”居然成了养生保健的日常活动。厉害了,我的“养生专家”们。
《黄帝内经》
“络满经虚,灸阴剌阳;经满络虚, 刺阴灸阳”。
“病名曰息积,此不妨于食,不可灸刺。”
《黄帝内经》
“刺之深浅,灸之壮数,可得闻乎……其少长 大小肥瘦,以心撩之,命曰法天之常。灸之亦然。灸而过此者很恶火,则骨枯脉涩”
此为一定之法,所以艾灸虽然看起来操作简单,但是对于辩证,医理,取穴,甚至要求更高。因为艾灸的能量直接作用于经络和血液,一不小心,会直接伤到最深的层次。甚至伤及骨髓。难以恢复!
不仅如此,即使在辩证方面很有经验的医生,如果在灸法中,灸的时间次数,也十分讲究,古代灸法对“壮数”有十分明确的要求,而不用“艾柱”,这难道是因为古代做不出艾柱吗?我想未必,那么为什么用“艾壮”呢。这里蕴含的医理也十分深远。
首先,“艾壮”有“振幅”,由浅入深,由温到热,燃尽以后,换壮再灸,等于又对穴位进行了一次“强刺激”
这种操作,类似于“针法”中的“捻转提拉”,都是对穴位加强刺激,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其次,用“艾灸”一般取七的倍数,所以古籍中大部分灸法提及“次数”都是以“三七,五七”这种模式。这个说起来有点“玄”,因为牵扯到《易经》以及《洛书》《河图》,“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七是火的成数,艾灸也是以火来治病,所以一般取七的倍数。这个现在没有特别的讲究,至于真的不需要吗?见仁见智,不多言。不过最好还是以“单数”来灸,如果嫌麻烦,用“艾柱”,最好也用距离远近来模拟“艾壮”的灸法。效果才最好。
另外,艾灸应平心静气,感受艾草的能量入于经络的散寒和推荡感。如果没有此类感觉,说明经穴因为感受到“火邪”的危险,自动关闭,避免血脉被热所伤。这点也应该十分注意。人体是十分智能的。
最后,对于艾灸治疗后的饮食和修养,也十分应该注意,以“火”疗疾,不可再犯火邪,饮食应清淡,避免生冷,寒凉,油腻,煎炸,腥臭类。而且二十四小时不要洗澡,不要饮过多的水。以免水火相激,经脉逆乱!
那么对于艾灸的基础禁忌和科普就大概说这么多,总之,艾灸是十分重要的急救治疗手段,绝非养生之法。另外也奉劝各位“专家”,不要再“毁人不倦”了!
【人行天下,笑谈众生,人生本应无拘无束,何必自寻烦恼。】
【海纳百川,学贯古今,知识本应融汇贯通,何必诸多限制。】
专注本源疗愈,从根源解决身体及心灵上的困扰。
健康,心理,修行等方面有任何问题,欢迎与我交流。
如果觉得本文有助于你,请分享知识,帮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