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这些种病吓懵了!听上去吓人,其实懂艾灸完全没问题

文 / 古艾媛艾灸
2017-12-18 12:38

现如今,大多数人健康意识都很强,有些人更是一听到“病”就如临大敌,但凡查出一丝一毫的异常,都感觉“天要塌下来”。其实啊,很多时候,我们真的是“自己吓自己”,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医学知识,不会自行判断,所以动不动就瞎紧张。有些小毛小病听上去挺吓人,其实根本不用特别治疗,自己艾灸调理就可以搞定!

心脏早搏没有症状,就不用治疗!

心脏在正常跳动时,提前出现一些跳动,这种情况被称为“心脏早搏”。

很多人往往习惯性地将心脏早搏与心脏病联系起来,认为需要立即治疗。事实上,心脏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正常人可由于劳累、激动、饮酒、饱食等因素出现。如果早搏是体检查出来的,患者没有任何感觉,也不影响日常生活,这种情况就不用治疗。即便要治疗,最好的治疗不是药物,而是应积极化解、疏导患者的焦虑情绪。但如果心脏早搏症状明显,影响了日常生活,则应该去医院治疗。

别被这些种病吓懵了!听上去吓人,其实懂艾灸完全没问题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心脏早搏与气虚血虚有关。气虚就是“心气虚”,也就是心气不足,致使心脏的泵血功能降低,影响体内血液的流通循环。任何器官都需要血液细胞提供的能量才能发挥作用,供血不足则能量短缺,患者就会出现心悸气短、胸闷不舒、心绪不宁、浑身乏力等症状。

治疗原则

补益气血、养心安神、补肾健脾。对于前面2个,大家可能比较容易理解,那么为什么要补肾健脾呢?因为脾经注心中,肾经贯胸中,脾肾功能强大,就是给心胸提供能量!

艾灸取穴

厥阴俞穴、神道穴、心俞穴、天宗穴、膻中穴、巨阙穴、曲泽穴、郄门穴、大陵穴、太渊穴、三阴交穴、太溪穴。

单纯性肝囊肿小于5厘米不用治!

很多人体检一经查出“肝囊肿”,就跟得了肝癌一样,惶惶不可终日。其实肝囊肿大多是先天性的,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而且它们生长非常缓慢,多数人没有明显症状。如果不是体检时偶然发现,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不会发现。

肝囊肿临床最常见的是单纯性肝囊肿,主要是先天性肝内胆管或淋巴管发育异常造成的,是肝脏良性的病变。由于囊肿生长缓慢,大多数人无任何明显症状。一般小于5厘米的肝囊肿,不需做任何治疗,但有必要定期(每隔 6 个月或 12 个月)到医院做B超复查。若大于5 厘米以上,应该到医院接受治疗。

别被这些种病吓懵了!听上去吓人,其实懂艾灸完全没问题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肝囊肿属“癥瘕”、“积聚”范畴,主要是母亲怀孕期间情志失调,致使阴阳失衡,耗伤人体正气所致。正气不足,则邪气有机可乘,聚于肝胆二经,蕴久成疾。初生儿是至阳之体,精充气足,可与邪共生,待人体阳气渐衰之时,一遇六淫或七情等外邪引动,或情志抑郁,肝气郁滞,或食积、过食辛辣、酒毒内蕴,或湿热蕴结,致湿浊阻于肝络,疏泄失司,就会形成囊肿。

治疗原则

活血通络、清热祛火、补肾养肝。活血通络是为了将囊液排出体外,使囊肿缩小;清热祛火主要是为了祛肝火;补肾养肝是因为肝肾同源,二者同时治疗,可以增加治疗效果。

艾灸取穴

囊肿部位的阿是穴(重中之重);肝胆二经的俞募穴、合穴及原穴;肾经的太溪穴;体质虚弱者,可加灸脾俞穴、胃俞穴、足三里穴,来提高正气,补益气血。

慢性浅表性胃炎就是消化不良,绝大多数人都有!

调查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检出率达80%-90%。可以说,只要接受胃镜检查,几乎无一例外都会得到这么一个最轻级别的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医师很难见到“胃、十二指肠未见异常”的正常胃镜报告。所以,从这点来说,几乎大多数人都有慢性浅表性胃炎。

事实上,很多慢性浅表性胃炎,并不是胃黏膜有了慢性炎症,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完全不需要治疗。如果饭后出现饱胀、消化不良时,吃点多酶片、多种益生菌即可缓解。

别被这些种病吓懵了!听上去吓人,其实懂艾灸完全没问题

病因病机

中医将慢性浅表性胃炎归属于“胃痛”“痞满”“嘈杂”等范畴,主要由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即《内经》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或忧思伤脾,恼怒伤肝,肝木乘脾土(肝气疏泄太过,横逆犯脾胃,影响脾胃消化功能);或中气不足,外邪内侵等,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导致中焦气机不畅。

治疗原则

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二脏。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主饮食水谷的运化与输布。肝主疏泄,肝气郁滞,则疏泄失常,同时也会致脾胃中焦气机紊乱,使胃气不降,因此治疗时还应调理脏腑气机。

艾灸取穴

脾俞穴、胃俞穴、上脘穴、中脘穴、神阙穴、天枢穴、足三里穴。另,如果有脾气急躁、两胁胀满不舒等肝气郁结的症状,可以加灸:期门穴、章门穴、京门穴、腹哀穴、日月穴。

宫颈糜烂只是名字吓人!

宫颈糜烂主要可怕在“糜烂”一词,很多人一听到这个词,就联想到宫颈溃烂、发臭,进而波及整个子宫的可怕画面。其实,这个词只是医学名词史上的大失误。在2008年,“宫颈糜烂”的病名就被取消,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取代。

女性朋友可能发现,只要去做体检,十有八九会被诊断为宫颈糜烂。其实,“宫颈糜烂”的真身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这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现象,大部分宫颈糜烂的女性只是受激素水平的影响出现上皮异位,待激素水平稳定后,所谓的“糜烂”症状就会得到改善。

别被这些种病吓懵了!听上去吓人,其实懂艾灸完全没问题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只有出现带下量多、色黄白或为脓性或带血丝、性交后阴道出血、腰腹坠胀等症状,才能归于“宫颈糜烂”,这是湿热下注的表现。肝火旺、脾胃功能差,就会导致脾湿不化,肝经绕阴器,造成湿热容易往下走。

治疗原则

清热、祛湿、平肝。前面2个很好理解,直接对“湿热下注”起作用,祛湿就是祛脾湿,增加脾的运化功能。最后的平肝是平肝火,肝脾调和,就能祛湿化热。

艾灸取穴

膀胱经上的背腧穴,尤其是肝俞穴;肝经上的期门穴、太冲穴;阴陵泉穴,足三里穴;八髎穴、神阙穴、关元穴、子宫穴、归来穴。

关节寒痛寒者热之!

关节遇寒就痛,总是让人联想到难以治愈的骨关节疾病。其实,“寒者热之”,如果关节疼痛症状轻微,完全可以用艾灸治疗、缓解。

别被这些种病吓懵了!听上去吓人,其实懂艾灸完全没问题

病因病机

中医将关节疼痛等统称为痹症,认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痹症与外界气候因素息息相关,寒冷的冬天特别容易发痹症。《黄帝内经·素问》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意思是,风、寒、湿三种邪气合力侵袭人体就形成了痹症。其中,根据风、寒、湿三气作用的不同情况又有所差别,即:风气胜者为行痹(疼痛部位呈游走型),寒气胜者为痛痹(疼痛感比较剧烈),湿气胜者为着痹(特定部位肿胀疼痛)。

治疗原则

祛风散寒、活血通络、补肾固阳。祛风散寒,就是祛除关节的寒气,得温痛减,遇寒痛增;活血通络,就是为了疏利关节,通则不痛;补肾固阳,人的温度靠阳气维持,气血靠阳气推动,阳气盛,气血旺,抵御风寒湿邪的能力就强。

艾灸取穴

阿是穴、膝眼穴、阴陵泉穴、阳陵泉穴;督脉,因为督脉“总督一身之阳”。

注:针对穴位较多的情况,可以每天选3-5个穴位循环艾灸。躯干穴位灸30分钟,四肢穴位灸15分钟。

我们都知道“看病难看病贵”,一提看病就烦,又怕麻烦又怕花钱。对于以上常见的几种小毛小病,我们完全可以避免这种麻烦,前提是——坚持艾灸!虽然艾灸比较费时间,但它却是历经几千年验证的安全、有效、省钱的治疗方法,坚持下来,不但把这些小病痛赶跑,还能提高整个身体的免疫功能,为身体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