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大夫说艾——谈谈艾灸时如何引气使“气至而有效”

文 / 史大夫艾灸
2017-08-29 22:20

今日得闲,和大家聊聊艾灸的时候我们怎么引气运行。这个问题看很多医家众说纷纭,意见不一,史大夫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介绍两种不需要特殊手法的引气方法,供诸位参考。

先说个病案吧,一个患者来到诊室,主诉早晨起来后脖子疼,不能向左转头,经过询问病史,简单触诊,基本可以断定是个落枕的病人。于是在患者左手手阳明大肠经上的三间合谷穴附近找压痛点,找到后行强刺激针刺手法,然后嘱患者活动头部,怎么痛怎么动,患者瞬间疼痛缓解大半,已经可以往左侧转动三分之一左右。后又在右前臂手三里位置寻找压痛针刺,转动幅度超过二分之一。

治疗中扎上穴位后嘱咐患者活动头部,怎么痛怎么动,其实很多针灸大夫都常应用,按照董氏奇穴的理论称之为动气针法,为的的是“气至病所”,气至则速效。嘱咐病人活动患处就是为了引气,就好像药引子一样。

这类感传现象未必是根据经络的循行方向来走的,临床上这样的例子很多,那是不是古人错了呢?我觉得这类情况其实就是人体在生病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病理经络感传,这种感传经常被人们发现感知。针刺也好,艾灸也罢或者刮痧拔罐等等,这些本身就是一种人为的外在刺激,在人体生病的时候,这些刺激最易出现感传,而且往往以患处为终点。而且这类刺激往往与病情的新旧,严重程度一直。症状越严重,感传越明显,当病情逐渐好转或痊愈后,感觉就会减弱或消失。相信各位长期做艾灸的灸友应该有这样的感觉。

讲了这么多,其实我想告诉大家的就一句话,做艾灸的时候,您可以一边艾灸远端穴位,一边给您的患处以刺激,不过您是按也好,灸也罢,甚至意念,都可以帮助您引导经气的感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咱们说说第二个病例,呃逆的患者很多见,史大夫的取穴也很简单,攒竹,印堂,内关,足三里,合谷,太冲,扎上后,我一般嘱咐病人做深呼吸,最好做腹式呼吸,最好睡一觉,往往患者在慢慢的呼吸中,打嗝的频率越来越慢,慢慢的入睡,不知不觉止住了。

这个病例又说明了什么呢,这次没有什么经络的感传,但是同样起到治病的作用,它的关键点在于呼吸。呃逆中医认为属于气逆的范畴,那我们最主要要理顺气机,那就必须要借助人体的呼吸运动,那我就让病人呼吸,特别是腹式呼吸,这种最原始的胎儿呼吸,可以引导病人的气机逐渐趋于正常。当病人入睡的时候,他的呼吸完全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完全进入自我调节的状态,呃逆自然会得到缓解甚至痊愈。

对于一些脏腑病,我认为在给予它良性的穴位刺激后,反而更应该借助人体自身的经络运行,驱邪外出,机体本身就是有自愈能力的。(前提患者正气要足,有驱邪之力)

对于各种痛症痹症,我们可以按照第一种方法,因为这些病情都比较强烈,一边艾灸穴位,一边刺激患处,活动受限的灸让它活动,感觉麻木的就给他强刺激 ,吞咽困难的让他喝水做吞咽,觉得冷的给他热,觉得热的给他凉。

对于脏腑病呢,对于那些病程日久正气已虚或者病情感觉不强烈的疾病,我觉得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按照传统的经典穴位配穴,如俞募配穴,八脉交会穴配穴,五腧穴配穴等,循序渐进的逐渐调理自己的身体,让身体经气的运行慢慢的趋于正常化。

其实这两种引气方法说起来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借助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或者称之为自愈能力(圣斗士的圣衣也有这个功能哈)。我们这些外治法只是给穴位刺激,激发经气的运行,经气运行了,自然补益正气,驱除病邪。

史大夫说艾——谈谈艾灸时如何引气使“气至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