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针灸处方分享(一)——理气血方,补脾宁神方
欢迎阅读,收藏并转发,文末有福利,不能错过!
理气血方《备急千金要方》
【处方】阴交、气海、大巨
阴交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温肾益精,调理冲任。①小便不利,水肿。②疝气腹痛。③月经不调,带下,崩漏,阴痒,产生出血。
【配伍】 配阴陵泉、带脉穴治赤白带下;配子宫穴、三阴交治月经不调、崩漏;配大肠俞、曲池治脐周作痛;配天枢、气海治腹胀肠鸣、泄泻。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
【附注】任脉与冲脉交会穴
气海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益肾固精,升阳补气,调理冲任。①腹痛,泄泻,便秘。②遗溺。③疝气。④遗精,阳痿。⑤月经不调,经闭。⑥虚劳体弱,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配伍】 配三阴交穴治白浊、遗精;配关元穴治产后恶露不止;配灸关元穴、膏肓、足三里穴治喘息短气(元气虚惫);配关元穴、命门穴(重灸)、神阙穴(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配足三里穴、脾俞穴、胃俞穴、天枢穴、上巨虚穴治胃腹胀痛、呃逆、呕吐、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止(脾气虚弱);配足三里穴、合谷穴、百会穴治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附注】任脉穴
大巨穴
[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内部为小肠)。
[主治] 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疝气,遗精,早泄。
[配伍] 配中极、次髎,治小便不利。
[刺灸法] 直刺1~1.5寸。
【功用】调血安神,升阳补气
【主治】不寐,心气虚,善惊不得卧
【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后,阴交、气海、大巨直刺1~1. 5寸,气海穴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法,余穴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泻法,诸穴针上加灸3 ~5壮,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方义】阴交、气海均为任脉经穴,位于脐下部位,为“元气之别使”、“肾间之动气”,善调气血而安神;大巨为足阳明之经穴,也为脐下2寸,旁开2寸之部位。“冲脉丽于阳明”,“冲为血海”,气血不足者,则神不安;三穴均为腹中之穴,可补气血调理冲任,对妇人之善惊不卧效果尤佳。
补脾宁神方《针灸大成》
【处方】太渊、公孙、隐白、肺俞、阴陵泉、三阴交
太渊穴
[定位]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解剖] 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拇展长肌腱内侧;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 咳嗽 ,气喘 ,咳血 ,胸痛 ,咽喉肿痛,腕臂痛,无脉症。
[配伍] 配尺泽、鱼际、肺俞治咳嗽、咳血、胸痛;配人迎治无脉症。
[刺灸法]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附注] 肺经输穴;肺经原穴;脉会太渊。
公孙穴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解剖] 在拇趾展肌中;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隐神经及匪浅神经分支。
[主治] ①急性胃脘痛,胃脘堵闷,不思饮食,绕脐腹痛,泄泻,便血。②心痛,胸闷,胁胀。③月经不调,胎衣不下,产后血晕。
[配伍] 配丰隆、中魁、膻中,主治呕吐痰涎,眩晕不已;配解溪、中脘、足三里,主治饮食停滞,胃脘疼痛;配束骨、八风,主治足趾麻痛。
[刺灸法] 直刺0.6~1.2寸。
[附注] 脾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
隐白穴
[定位]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解剖] 有趾背动脉;为腓浅神经的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主治] ①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②腹胀。③癫狂,梦魇,惊风。
[配伍] 配地机、三阴交,治疗出血症。
[刺灸法] 浅刺0.1寸。
[附注] 脾经井穴。
肺俞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养阴清热,调理肺气。
[主治]:①发热,咳嗽,咳血,盗汗,鼻塞。②毛发脱落,痘,疹,疮,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附注]:肺的背俞穴
阴陵泉穴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后下方凹陷处。
[解剖] 在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主治] ①小便不利或失禁,水肿。②腹胀,泄泻,黄疸。③膝内侧疼痛。④痛经,妇人阴痛等。
[配伍] 配肝俞、至阳,治黄疸;配阴陵泉透阳陵泉,治膝痛。
[刺灸法] 直刺1~2寸。治疗膝痛可向阳陵泉或委中方向透刺。
[附注] 脾经合穴。
三阴交穴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解剖] 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为胫神经;并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
[主治] ①月经不调,痛经,崩漏,赤白带下,经闭,症瘕,阴挺,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尽,久不成孕,梦遗,遗精,阳痿,早泄,阴茎痛,疝气,睾丸缩腹。②遗尿,尿闭,水肿,小便不利。③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足痿,脚气,肌肉疼痛。④皮肤病,湿疹,荨麻诊。⑤失眠,头痛头晕,两胁下痛等。
[配伍] 配气海、肾俞,治痛经。
[刺灸法] 直刺1~1.5寸;可灸。
[附注] 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之交会穴。
【功用】健脾益肺、补气宁神
【主治】不寐,思虑日久、心神失养
【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后,太渊避开挠动脉直刺0..3~0. 5寸,肺俞向脊柱方向斜刺0. 5 ~ 0. 8寸,公孙直刺0.6~1. 2寸,阴陵泉直刺1.5~2寸,诸穴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隐白穴点刺。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方义】太渊为肺经原穴,具有补益肺气的作用,肺俞为肺经背俞穴,取之可补肺益气,二穴配伍又称“俞原配穴法”,尤擅治疗肺脏之虚证,可增强补肺益气的作用。阴陵泉、公孙隐白、三阴交均为脾经要穴,分别为其井穴、络穴、合穴、交会穴,四穴合用,旨在健脾益气,养血宁神,辅太渊、肺俞共奏健脾益肺,养血宁神之效。
欢迎关注中医骨科笔记公众号~:
请关注后点击楼下传送门,那里有你想要的所有的内容:
传送门:
中医骨科笔记总目录<=====这个是可以点击的福利
友情提示:文中引用医案、方剂素材来源于“中医智库”APP,希望获得更多名家医案,方解,请进入各大应用商店,搜索“中医智库”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