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作用的原理

文 / 小韩小韩
2017-07-17 12:00

每日推送健康知识,推广中医课程,关注我们后-免费观看大量针灸、正骨、推拿、按摩、埋线、减肥等医学视频

Part1

针灸是很多人在生病的时候会选择的一个治愈的方法,但是大家知道他的作用及原理分别是什么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讲针灸的作用原理,快来看看吧!

1针灸的的作用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针灸的镇痛作用:针灸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对临床常见的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落枕、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腿痛、关节炎、痛经行等均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头痛:取百会、太阳、合谷。风袭经络者前额痛加印堂、上星、内庭;偏头痛加外关、足临泣;头顶痛加后溪、太冲、至阴;后头痛加风池、昆仑。肝阳上亢加风池、行间。气血两虚加气海、足三里、脾俞、肾俞。

颈椎病:取颈部阿是穴、天宗、肩髓、曲池、足三里。

肩周炎:取肩髁、肩贞、臂膊 、条口。户内侧痛加尺泽、阴陵泉;肩外侧及肩胛痛加后溪、天宗、阳陵泉;肩前痛加合谷、曲池、足三里。

落枕:取颈部阿是穴、后溪。

急性腰扭伤:取人中、后溪、委中、腰部阿是穴。

慢性腰腿痛:取肾俞、委中、阳陵泉、环跳、、悬钟、夹脊、风市、阳陵泉、犊鼻、昆仑。根据疼痛部位,每次选3-5穴。

痛经:取中极、次骨,地机、三阴交。实证加关元;虚证加肾俞、关元、足三里。

2.针灸对机体各系统功能具有调整作用:针灸对器官、组织、神经功能及血液成分均且有调整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中风后偏瘫、面神经麻痹、尿失禁、尿潴留、单纯必肥胖等。

中风后偏瘫:取百会、风府、天窗。上肢瘫加肩骼、曲池、外关、合谷;下肢瘫加环跳、阳陵泉、足三里、绝骨;口角歪斜加地仓、颊车。

面神经麻痹:取地仓、颊车、阳白、合谷。乳突部疼痛加翳风;鼻唇沟平坦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承浆。

尿失禁:取关元、中极、三阴交针灸作用原理针灸作用原理。肾阳不足加肾俞、膀胱俞;肺脾气虚加气海、太渊、足三里。

尿潴留:取委阳、中极、三阴交。虚证加气海、关元、肾俞;实证加膀胱俞、阴陵泉。

单纯性肥胖:实证取四门穴、丰隆、曲池、合谷、太冲,虚证取四门穴、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脾俞、肾俞、合谷、太冲。再配合局部取穴及随证配穴。

3.针灸的防御免疫作用:比如用于治疗感冒。

感冒:取风池、列缺、合谷。风寒型加支正、风门;风热型加曲池、大椎。

Part2

2针灸的原理

一、调和阴阳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中阴阳两方面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保持人体中各组织、器官、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若人体的阴阳失去平衡,发生偏盛或偏衰,就会发生疾病,进而阴阳分离,人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既然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调理阴阳,使失调的阴阳向着协调方面转化,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针灸的治疗作用首先在于调和阴阳,正如《灵枢·根结》篇说:“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这就是说针灸治病的关键在于调节阴阳的偏胜与偏衰,使机体阴阳和调,保持精气充沛,形气相合,神气内存针灸作用原理文章针灸作用原理出自http://www.gkstk.com/article/wk-78500001367251.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基本上是通过经络、腧穴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实现的。如胃火炽盛引起的牙痛,属阳热偏盛,治宜清泻胃火,取足阳明胃经穴内庭,针刺泻法,以清泻胃热。寒邪伤胃引起的胃痛,属阴邪偏盛,治宜温中散寒,取足阳明胃经穴足三里和胃之募穴中脘,针用泻法,并灸,以温散寒邪。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属阴虚阳亢证。本着“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原则,治宜育阴潜阳,取足少阴经穴太溪,补之;取足厥阴肝经穴行间,泻之,以协调阴阳。此外,由于阴阳之间呆相互化生,相互影响,故治阴应顾及阳,治阳应顾及阴,所以又有“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等方法。这些方法的核心仍是调和阴阳。现代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也已经充分证明,针灸对各个器官组织的功能活动均有明显的调整作用,特别是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为明显。一般说对于亢进的、兴奋的,痉挛状态的组织器官有抑制作用,而对于虚弱的、抑制的、弛缓的组织器官有兴奋作用。这种调节是良性的、双向性的。这就是针灸能治疗多种疾病的基本原因之一。如果将组织器官的病理失调与阴阳理论联系起来,均可用阴阳解释,所以说针灸调节了病理性失调,也就是调节阴阳的失调。

二、扶正祛邪

疾病的发生,关系到人体正气和致病因素(邪气)两个方面。所谓正气,即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和其抗病能力。所谓邪气,是与正气相对而言,即泛指对人体有害的各种致病因素,如外感六淫、痰饮、瘀血和食积等。当人体的正气不足以抵御外邪,或病邪侵袭人体的力量超过了人体的正气时,即可发生疾病。

疾病的过程,就是邪正相争的过程,治疗疾病就是要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改变正邪双方的力量对比,使之有利于向痊愈方面转化。

针灸具有扶正祛邪作用,具体表现为补虚泻实。针灸的补虚泻实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刺灸法,如艾灸多用于补虚,刺血多用于泻实;二是针刺手法,古今医家已总结出多种补泻手法;三是腧穴配伍,长期大量临床经验,不少腧穴其补泻作用各异,如膏肓、气海、关元、足三里、命门等穴,有补的作用,多在扶正时应用;而十宣、中极、水沟,有泻的作用,多在祛邪时应用。现代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证明针灸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抵抗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而这种作用与中医的“扶正祛邪”相似针灸作用原理按摩针灸。

三、疏通经络

经络气血失调是疾病产生的重要病理变化,经络气血偏盛可引起有关脏腑、器官、循行部位的功能亢盛;而经络气血偏衰则可出现功能减退性疾病。经络气血逆乱,可致昏厥;经络气血运行阻滞,引起疼痛,不通则痛。针灸通过穴位的刺激,具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这也是其独特的作用。如阳明经气偏盛引起的身热、口渴,可取阳明经内庭、曲池泻热止渴;阳明经气偏衰引起的身寒,可取阳明经足三里、合谷温补之。再如足阳明胃经浊气上逆,引起呕吐,足阳明胃经清气不升引起的腹泻、腹胀等症,均可取足阳明胃经经穴足三里治之

END

以上均为通过疏理阳明经气,调理气血,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止痛,更是通经络、疏闭阻的结果。

针灸治病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相对于中、西药来说,具有方法简便、价格低廉、安全可靠,起效快、疗效快、疗效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对内、外、妇、儿等科300多种疾病的治疗有不同种度的效果,对其中100多种左右的病症有较好或很好的疗效。

重要通知

疗法简介:

高老师主讲的《小儿推拿学》,理论与实践并举。虽继承了张寄岗派儿推的体系脉络,作为专业学者也兼收了其他诸如“三字经”、“海派”以及山东诸多流派的精华,其教学特点是:

1、注重市场培育方法,提出“不做简单的推拿匠,建立婴幼儿保健长流水式的工作方式”的教学思想及理论模式,既能治疗小儿常见病又会推广育儿保健常识以吸引更多幼儿家长的关注,做到已病可治、未病可防,使得收入有保障。

2、注重整体,以阴阳双补的疗法为重点,以八纲辨证思维的二元辩证为基础,制定出阴阳两部治疗原则和四部落藏配穴法。简便易学,不易漏穴和错配穴。

3、在手法教学上,采用小班教学(20-30人),手把手教,课上练习采用二人互练、老师以手检验过关式的教学法,做到当堂学、当堂会。在全国各地的教学培训中深受好评。

4、在辨证施治和手法掌握上,可使学员做到课程学习完成之后,回家第一天即可开展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多数学员都会有较好治疗效果。

5、开始工作后,如遇疑难病例,可在专门的微信群中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请教,团队合作使得众多的学员受益匪浅。

专家介绍:

高学践

中国针灸推拿协会《小儿推拿手法临床应用精华班》主讲专家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学者、中医小儿推拿学特约讲师、高级经络推拿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体育系运动医学专业,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研究中医,现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各医院进行中医小儿推拿师的培训指导。学习中医二十余载,师出张寄岗派小儿推拿法。先后作为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节目组特约按摩师、北京品三堂少儿推拿研究会、望京西诚企业儿推俱乐部推广讲师兼推拿师。并同时在各中医儿推诊所定期出诊,进行中医小儿推拿按摩,深受广大家长及同行业者的好评。

主讲内容:

1、小儿推拿手法特点、适应症禁忌症及操作注意事项

2、儿科辩证四诊

3、小儿推拿八种常用手法及八种复式手法。

4、小儿推拿常用头面部五种、上肢部四十三种、胸腹部六种、腰背部及下肢部五种穴位的临床操作及主治和功效的介绍。

5、小儿常见疾病的辩证分型及治疗(夜啼、鹅口疮、惊风、泄泻、呕吐、便秘、疳积、发热、百日咳(咳嗽)、汗证、遗尿、手足口病等)。

国各地的教学培训中深受好评。

4、在辨证施治和手法掌握上,可使学员做到课程学习完成之后,回家第一天即可开展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多数学员都会有较好治疗效果。

5、开始工作后,如遇疑难病例,可在专门的微信群中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请教,团队合作使得众多的学员受益匪浅。

韩雪18910938325(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