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学针灸?这篇文章告诉你!

文 / 人人懂医
2021-09-23 18:21

针灸学是一门理论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学科,自学针灸常常会遇到种种困难,使学习难以顺利进行。

有些人由于方法不当,走了不少弯路,影响了学习效果。

先就自学针灸的方法做如下浅注,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

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

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

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

千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如今,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赖。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针灸学有着严密和完整的理论体系,要真正学好针灸理论,必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力求掌握针灸理论体系的全貌,这样才能学得扎实,为将来实际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些人对庞杂的经络系统和众多的腧穴望而生畏,不愿下功夫进行深入的学习,而是想"找窍门"、"走捷径",直接从教材中根据病名找出穴位,然后再死记硬背,这种急功近利的方法虽可取效于一时,但永远不可能真正学好针灸。

因为疾病的症状千变万化,处方必须随症状的变化而变化,而书中的处方不过是一些腧穴的应用举例,不可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病情的需要。

因此,如果没有系统地掌握辨证选穴的方法,面对复杂的证候就会束手无策。

此外,自学针灸不可搞突击战或"一曝十寒",人的记忆需要重复才牢固,学习也需要连续性,因此,学习要有毅力,持之以恒,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分清主次,执简驭繁

经络系统和腧穴是自学过程中的两大难关。

经络系统有如网络遍布全身,面对这样一个繁杂的系统,应该重点理解经络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概念,如十二正经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有联络脏腑、组织器官和运行全身气血的功能,加上任、督两脉,合称十四经,全身的经穴皆分布在十四经上,因此,十四经应是学习的重点。

经脉的循行分布比较复杂,学习的重点可放在经脉的循行分布规律、起止点、经脉间的联系、经脉与脏腑及重要的组织器官的联系上,至于各经具体的循行路线,结合腑穴的定位更便于记忆。

腧穴的学习也是如此,要抓主要矛盾。

人体有361个经穴,每个腧穴都有各自的定位方法、适应证、刺灸法等,学习时应结合经脉的循行路线,以牢记腧穴的定位为主。

同一经脉的腧穴往往连成一线,定位方法上有很多共同点和连贯性,为了方便记忆,最好一次将整条经脉上的穴位定位全部记下来,这样可以加深头脑中腧穴和经脉紧密联系的印象,比仅记常角穴效果更好。

在记忆脸穴的定位方法时,还可掌握一些规律,如胃经从不容穴到气冲穴,均旁开任脉两寸,相隔一寸,只要记住不容穴的定位,依次背熟以下穴名即可。

又如十二俞穴位于膀胱经第一侧线,其第二侧线的俞穴可结合脏腑所主来记忆。

如心主神志,心俞旁开为神堂;肝主魂,肝俞旁开为魂门,此外,还要特别注意腧穴属于哪一类特定穴,为下一步学习特定穴打基础。

至于腧穴的适应证,多来源于历代的针灸书籍和歌赋,教材上罗列较详,对临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因为同一经脉的腧穴的适应证大同小异,只要记住了该腧穴的所属经脉及该经脉脏腑病候,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过,主治所及",其主要的适应证也就大致记住了,故可不作为学习重点。

当然,一些腧穴的特殊治疗作用,在特定穴的用法中会作重点对比。

腧穴的针刺深浅在刺法中有专门讨论,在腧穴部分可不作为学习的重点。

重视特定穴的应用

特定穴是一类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脆穴。

它们是历代医家临床经验的结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临床常用的俞穴中,80%以上属于特定穴,这些穴位的应用有其特殊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在选穴处方时就会得心应手。

所以特定穴的内容是我们学的重点,应引起重视。

重视临床实践

临床实践是学好针灸的关键,初学阶段,除重视指力的练习外,在掌握一定技巧后要在自身上练针。

因为针刺疗效与进针的角度、深度、方向,行针的手法,得气后的感觉,针感的传导直接相关。

只有通过在自己身上练针,才能对取穴方法、手法与针感的关系有切身的体会。

因此理论课程学完后,应有1~3个月的实习期,在有经验的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

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实习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尤其要重视研究辨证要点,选穴、手法、针感与疗效的关系,穴位功能的对比,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针灸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由于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广泛的适应症,疗效迅速显著,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极少副作用,远在唐代,中国针灸就已传播到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并在他国开花结果,繁衍出一些具有异域特色的针灸医学。

到如今为止,针灸已经传播到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保障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中国古代人民很早以前就采用针灸方法保健强身。

在《黄帝内经》中称掌握针灸保健技术的医生为"上工",《灵枢·逆顺》中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

到了唐代,针灸保健已占有相当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论述了许多针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

宋代王执中著的《针灸资生经》里,记载了用针灸预防多种疾病,如刺泻风门背不发痈疽等。

明代医家亦倡导针灸保健,高武在《针灸聚英》里说:"无病而先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逆,即防病之义。

清代潘伟如在《卫生要求》一书中还阐发了针刺的保健作用,他说:"人之脏腑经络血气肌肉,日有不慎,外邪干之则病。

古之人以针灸为本,所以利关节和气血,使速去邪,邪去而正自复,正复而病自愈。"

所谓针刺保健,就是用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穴位,以激发经络之气,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起来,从而起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此种养生方法,就是针刺保健。

针刺保健与针刺治病的方法虽基本相同,但着眼点不同,针刺治病着眼于纠正机体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而针刺保健则着眼于强壮身体,增进机体代谢能力,旨在养生延寿。

也正因为二者的着眼点不同,反映在选穴、用针上亦有一定差异。

若用于保健,针刺手法刺激强度宜适中,选穴不宜多,且要以具有强壮功效的穴位为主。

保健灸法是中国独特的养生方法之一,不仅可用于强身保健,也可用于久病体虚之人的康复。所谓保健灸法,就是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延年益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