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下面是什么?到底是哪一部分发挥了作用?针刺到底该扎多深?
提到针灸,绕不开的名词就是穴位。我们都知道穴位是经络上的关键点。治疗疾病,不管是利用针刺、艾灸还是按摩都离不开穴位。
穴位到底是什么?这是至今科学家都还没有研究透彻的问题,就像经络是什么一样,人们还在探索研究。
不同部位的穴位下面会有不同的组织,比如头皮上的穴位,最外面是皮肤,皮肤下面就是皮下筋膜,接着就是头骨;肘部曲池穴,皮肤,接着是皮下筋膜,再接着脂肪组织、结缔组织,旁边有血管和神经。大多数穴位不外乎这样的解剖结构。
人体组织从外向内不外乎皮肤、皮下筋膜、脂肪、肌肉、神经、血管以及其他附属组织,再深入就是内部脏器组织。
穴位下面那么多的组织,是某一个发挥了作用还是共同发挥了作用?我们都知道,经络是气血运气的通路,针刺入穴位会产生酸、麻、胀、重的气感,我们称之为“得气”。
若将穴位从表皮划开,深入其中并不会见到气,也不一定会出现血。这气感的产生是怎么来的呢?
如果说气感是神经传导来的,那么我们只针刺到神经附近(针刺是不能直接刺中神经的,否则造成了神经损伤,这会造成严重的功能丧失)会不会就更容易“得气”,而疗效更好呢?
当然不是,有些地方神经并不丰富,比如风府穴,在从皮肤进入皮下筋膜,再接着是头夹肌,而神经分布就没有那么多,但是这里针感却是十分强烈的,疗效也十分确切。
说了这么多,穴位发挥疗效的方式,应该目前基础医学的研究还是无法透彻,或许是所有组织共同发挥疗效的,也许是得通过其他认知途径去理解。
针刺的深浅在中医界一直得到的都是模糊的界限,根据胖瘦、根据部位肌肉的多少、根据季节寒热、根据病位深浅等等。那具体是多少呢?比如针刺到手臂的几分之几厚度?针刺入多少厘米?
我所理解的针刺深度就是一个“透”字,所有穴位需要针刺透。透,并不是将穴位扎穿,透过皮肤的对侧,也不是将穴位可达的最深点扎过,而是对于穴位的理解。
比如合谷穴,你治疗发热的时候,针尖朝向大鱼际,直达鱼际肌的中层即可;治疗手掌无力麻木,得透向后溪穴,需要直达第五掌骨小头。比较一下两个疾病,同一个穴位,前者可能只需要刺入1.2至1.5寸,后一个需要刺入3寸左右。这根本就不是几分之几、多少厘米的死概念。再比如中脘穴,指导深度是1~1.5寸,而在临床上有的医生可以深刺入3寸到4寸。
所以,根据目前我的观点来说,要想穴位发挥应有的疗效,“透”是关键。只有针透了,才能激发穴位里的气血,针刺不到位犹如隔靴搔痒,针刺太过就会伤害机体。
以上就是关于学位的观点,欢迎评论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