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针刺疗法与结缔组织关系讨论

文 / 百士康医疗设备
2019-11-25 19:17

针灸疗法的刺激组织与各类型结缔组织对应关系

“刮痧”疗法、“梅花针”疗法、“膏药”疗法以及现代常用的各种皮肤刺激疗法的刺激组织为真皮层致密结缔组织层;针灸“浮针”疗法、“皮下针”疗法的刺激组织为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针灸经穴疗法的刺激组织为肌间隔结缔组织、神经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器官门以及被膜结缔组织。

经穴的定位在四肢大多数定位于肌间隔疏松结缔组织聚集处,少数定位于神经血管束结缔组织;在躯干经穴多数定位于肌间隔疏松结缔组织聚集处,少数定位于器官门结缔组织。在头的脑颅部经穴多定位于神经末梢分布的真皮层致密结缔组织层和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颈根部和面部经穴定位于肌间隔疏松结缔组织聚集处。

针刺疏松结缔组织聚集处的结果是能够在针体旋转时牵动较大范围的筋膜,从而产生较大的生物学信息(对感觉神经末梢的牵拉刺激和对结缔组织的局部刺激)。因此,从筋膜学的角度,人体穴位与非穴位的区别只有量的不同而没有质的不同。

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以上各种刺激疗法刺激的部位均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Ⅲ类纤维和C纤维)末梢和毛细淋巴管。

根据在数字化虚拟人筋膜结缔组织重建的结果,分析经穴的定位[13]有两个特征:(1)各种针刺疗法选穴点的神经传入脊髓节段均与病变部位的神经传入节段相一致;(2)各种针灸疗法均需要有较大的刺激量,如通过在相连的筋膜间隙上取数个穴位(称为循经取穴),或通过大面积刺激增加强度(如刮痧、梅花针及浮针的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