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张仲景发明一味药,流行几百年,药王孙思邈为何要焚毁药方?

文 / 健康睡眠倡导
2021-03-27 00:15

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老庄及百家之说,亦好释典。 ——《宣室志·孙思邈》

这是《宣室志》中关于药王孙思邈的评价。

孙思邈小时候

在古代时期,医学技术不发达,对人的身体的了解很少,因此有时遇到一些疑难杂症,无法治疗,很多人都早早失去了性命。医生那时治疗疑难杂症,全靠历朝历代医学家们,积累的丰富经验,通过千年时间的积累,汇聚成中华医学典籍。因此在古代时候,人的平均寿命很短,也就三四十岁,而活到五六十岁已经算是长寿了。

而唐朝时期,就有一位长寿翁,他就是药王孙思邈。孙思邈出生在西魏时期,他的父母都是贫苦的农民,从小开始,孙思邈就对治病救人非常感兴趣,他跟随当时的著名医生学习,后来渐渐有了名气。

孙思邈

到了隋朝时期,隋文帝杨坚得知了孙思邈的大名,请他进入宫中,担任御医院院长,兼任国子博士,孙思邈给婉拒了。他一生立志救助穷苦百姓,不屑于与权贵为伍,归隐太白山中。

在太白山中,他接待来看病的老百姓们,没有患者,他就采集草药,研究古代医学典籍,收集民间药方,加以验证,最终用毕生精力编撰了医学著作《千金方》和《千金翼方》。

孙思邈注重养生,他长寿142岁,从西魏时期活到了唐朝时期。唐太宗时期,孙思邈受命入京,拜见唐太宗李世民,容貌宛若一个中年人,此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唐太宗也想留下孙思邈,孙思邈同样婉拒了,回到乡里,替老百姓治病。

张仲景

在研究古代医学典籍的过程中,孙思邈也发现了一些不好的药方,比如东汉时期医学家医圣张仲景发明的五石散,孙思邈就认为不该存在,对人身体是有害的。五石散被发明出来后,就受到当时人的追捧,到了三国时期,已经大范围流行,比如曹操的养子何晏曾经过说过:

“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从何晏的这番话,可以看出在那时,五石散已经在上流社会开始流行了。五石散由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等组成,是一种丹药。古代从帝王到大夫,都认为丹药能够延长寿命。但是事与愿违,许多丹药都是对身体有害的,五石散就是其中一个。

何晏

此后,历朝历代服用五石散的人中,致残致死的人比比皆是,被毒死的人有晋哀帝司马丕、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等皇帝,被毒残的有裴秀、皇甫谧等人,可见五石散的危害。而从东汉时期到唐朝,五石散在上层社会一直非常流行,五六百年间一直没有中断。

在《梦溪笔谈·技艺》中记载了五石散的危害:

五石散杂以众药,用石殊少,势不能蒸,须藉外物激之令发耳。如火少,必因风气所鼓而后发;火盛,则鼓之反为害,此自然之理也。

而孙思邈在查阅历朝历代医学典籍的时候,就发现了五石散对人身体的巨大危害。东汉时期,张仲景发明五石散,是作为一种治疗伤寒的特效药,服用五石散后,人身体会发热出汗,可以很好的治疗伤寒。而到了后世,五石散的用途被曲解,变成了危害人身体的毒药。许多上流社会的人,每天都要服一帖,对人体有着巨大的危害。

孙思邈晚年

孙思邈看到五石散的危害后,对自己的徒弟们说:

“五石散大猛毒。宁食野葛,不服五石。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为含生之害。”

孙思邈本着为医者为民的态度,坚决要求毁掉五石散的药方,此后唐朝开始禁绝五石散,五石散这味害人的药,才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