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疫情之后,催生一批网红医生,讲解内容真假难辨!

文 / 新方向药师报考
2020-10-11 10:57
导 读

2020年,一场疫情来势汹汹,给人们带来巨大痛苦的同时,给各行各业带来极大地影响,唯独医药行业因为疫情的影响,愈发受到重视。疫情发生以来,越来越多人选择到网上寻医问药。而在短视频途径上,一些医生和药师也快速成为“网红”。

“花椒用得好,生活没烦恼”“大蒜调配好,疾病都赶跑”“生姜加一物,疾病都让路”……

不过,传播医学科普知识的同时,还有部分并无根据的偏方或者流言掺杂其间,甚至有人身穿白大褂假充专家,以科普之名直播卖货,严重威胁着老百姓的生命健康……

传偏方:热度虽高未必可靠

在短视频上,王海峰医生粉丝数量逾越200万,他上传的作品中,不乏看似简略而奇特的偏方。以“花椒”为例,他宣称“花椒加生姜,便秘和晕车好了;花椒加醋,牙痛好了;花椒加盐水,湿气和脚气没了……”

对于这样的说法,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赵志刚教授以为并不可靠。“假设盲目信赖偏方,反倒可能延误治疗,构成更严重的后果。拿牙痛来说,看似不是大问题,但可能不仅是牙龈炎、牙髓炎等口腔方面的疾病引起,还或许是心梗的先兆,不能随意按照偏方嚼几粒花椒完事。”

除了偏方以外,有关皮肤问题的医学科普也是短视频上的热门。粉丝数量逾越500万的“小西医生”便热心推荐过不少皮肤病用药方案,如夫西地酸乳膏治疗毛囊炎、阿昔洛韦凝胶治疗单纯疱疹、哈西奈德溶液治疗汗疱疹,而这些药品均为处方药。

在北京世纪坛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孙路路看来,皮肤问题不能只通过看短视频自行用药。“比如出现疱疹,需要医生来判别具体是什么类型,然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假设是带状疱疹,治疗方案就不仅是外用药,往往还要合作口服药,短视频里或许只会讲到一部分,简单照搬未必有效。更何况,一些激素类药物有必要严格控制用量,假设长时间滥用,会对皮肤构成伤害,需求很长时间才干康复。”

作为粉丝数量相同逾越500万的“网红”的“静静医生”也分享过不少科普短视频。其间,在一则有关“转奶期”的短视频里,她提出“转奶期就是从母乳喂养到奶粉喂养,从奶粉喂养转到液态奶的过程,是每个宝宝有必要经历的过程。其实最好孩子1岁后就要转奶了。”

而事实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编写的《婴幼儿喂养健康教育中心信息》中明确指出,在增加辅食的基础上,母乳喂养可继续至2岁及以上。其他相关文件中,也从未提及1岁后就要转奶的概念。

这位“静静医生”在短视频里化身产品代言人,力推某品牌配方牛奶,而该作品并未标注为广告。

伪专家:穿白大褂信口开河

相比起真医生做科普时或许存在的风险来说,那些在短视频平台上高谈阔论的假专家损害更大。

在视频号“都市健康说”中,超过260条短视频内容可谓一应俱全,身穿白大褂的主讲人在画面左上方打出的头衔均为河南省健康中心主治医生。然而,在全国组织机构一致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的官网上查询发现,并不存在“河南省健康中心”这一机构。仔细辨认一位“李医生”胸前佩带的“工作证”,能够依稀看到全名为“李孟丽”,而单位为“孟丽诊所”。

通过进一步查询,孟丽诊所为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运营期限从2015年7月13日到 2019年6月30日。而药品监督处理局行政处罚案子信息显现,该诊所曾于2018年7月12日因“从不具有药品生产、运营资历的企业购进药品,违反了《药品处理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受到行政处罚。

在短视频平台上,这位“李医生”不仅“做科普”,还会到直播间卖货。面对评论区的咨询,“李医生”总是能够只言片语便转到自己手头正在推销的产品。从丁香猴头菇沙棘茶,到决明子菊花茶,再到桂圆红枣枸杞茶,都瞬间成为她口中的“万金油”,且售价比电商平台上的同款产品高出数倍。

诸如此类的操作在短视频平台上绝非个例。在“美丽大讲堂”的百余个视频中,主讲人也均为白大褂装束,面前还会放一本书作为道具,所讲内容也根本都与健康问题有关。

严处理:触及处方药应慎重

“一些医生自身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愿意尝试新技术到线上来做科普,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需要掌握好度,触及治疗或用药方案时,应当格外慎重。”孙路路表明,短视频时长有限,往往只会触及方案中的部分内容,并没有全面展开,很容易有遗漏偏颇之处。

一些药品之所以列为处方药,就是由于这些药需求专业的医生确诊后开具处方,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运用,用药办法、剂量和时间都有严格要求,不然将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即使是慢性病,如高血压的用药,也会因人而异,不能照搬他人的方案。另外,长时间用药还需求定时监测,判别是否有必要调整用药。“有的人觉得中药相对温和,但其实中医也考究辨证施治,不是千人一方。我们在看这类短视频时,仍是应该坚持理性情绪,不要盲目相信,更不要因此延误治疗。”孙路路说。

赵志刚也以为,通过短视频看科普尽管便利,但不能替代看病。“一旦出现症状,首先要做的就是确诊,这需求专业的医生结合查看来结束,不能自己下结论。比如发热,原因有许多,不是吃退烧药就行。而头疼也仅仅表象,病因多种多样。”

“针对短视频或直播中的医学科普乱象,平台需求加强审核和监管。受众在收看过程中要坚持警惕性,不要看到穿白大褂就信赖对方是医生,也不要看到对方自称某医生就轻信他的话。”我国政法大学传达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明,平台也要考虑通过提示语等方式,奉告用户慎重对待医学科普类的内容。另外,要建立健全投诉告发机制,保证受众发现异常后能够及时反应,平台赶快予以处理。

结语

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借助新技术新的传播途径,医药知识被广泛传播,但在传播的过程中,信息存在着良莠不齐,而很多知识都偏向于专业,一般人都难以辨别真假好坏,这也是“假中医”、“伪专家”横行于世的关键原因所在。那么,提高普通人的医学知识和素养成为当下面对疾病和疫情,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学习医学知识不仅为您的健康着想,也能开拓自身的职业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