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点·观察】走向全球战疫一线的中国药方

文 / 直新闻
2020-03-25 00:06

文/万霞

3月23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主题是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药物。中央指导组成员、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中医药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在发布会上介绍,实践再次充分证明中医药学历久弥新、值得珍惜,它依然好使、管用并且经济、易行。中国所积累的这些宝贵经验、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愿意拿出来供各国借鉴。

就在近日由首批国家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研制的首个治疗新冠肺炎中药“化湿败毒颗粒”,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临床试验。《科技日报》报道,化湿败毒方是国家首批中医医疗队在金银潭医院以及东西湖方舱医院的实际救治过程中,“边救治,边总结”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化湿败毒方的两个特点:第一是消灭病毒,第二是增强自身免疫力。

中国推出“三药三方”

美国针灸与东方医学协会(AAAOM)的专家,周三(3月18日)晚透过视讯通话,向中央指导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等专家请教。张伯礼透露,中国抗疫取得显著进步,关键在于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并采用中西医方案,有超过92%患者都使用中药,缓解症状,防止病情恶化。

张伯礼说,“我们没有找到特效药,但是我们有有效方案”。中国推出的“三药三方”——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解决了很大的问题”。

张院士是用中医药的疗效说话。“三药三方”中的“清肺排毒汤”,曾在10个省份推广,临床有效率达到95%。另外,各地也推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普适型中药方剂。如广东推出“肺炎1号方”,在全省30家定点救治医院使用。

此前3月3日和4日,钟南山院士与欧洲呼吸学会候任主席安妮塔·西蒙斯博士,进行视频连线时也特别提到了,两种中药对抗病毒和抗炎有效。他说,一些中药已经在实验室内进行了细胞层面的测试。“使用六神丸后病毒的数量减少了。另一个莲花清瘟胶囊,也提示出较比较少的病毒负载。”

加拿大《环球邮报》网站此前报道,德国病毒学家因德里希·奇纳特尔说,武汉建议使用中药“是有道理的”,“在西方医学中,我们的药物仅能攻击一个具体目标。而用中医疗法,则可以防止病毒吸附细胞、病毒复制等。”据法新社报道,法国中医学术委员会委员马克·弗雷亚尔也认为,中医药可以帮助退烧或排痰,有效控制病毒性肺炎的症状。

参与一线救治的仝小林院士透露,韩国、日本、意大利部分科研院校已经来信,希望“中国把成功的经验、有效的方子更加直接快速地让他们使用。”卢森堡、加拿大各地的华侨和中医,都来要这次武汉抗“疫”的方子。

全球防疫告急,中医药紧急驰援。目前,中国医疗专家组已经带着金花清感颗粒和连花清瘟颗粒两种中成药,支援伊拉克和意大利。而浙江省也向意大利支援3万份中药预防颗粒,湖北省直接向荷兰支援“湖北新冠肺炎预防方颗粒”。

据路透社报道,自3月1日纽约宣布有新冠肺炎病例后,传统中药的需求激增。几家开在唐人街的中药店表示,治疗流感和增强免疫力的草药订单,几乎翻了一倍。意大利岐黄中医学院院长何骏证实,疫情暴发后,意大利很多中药店,根据中国中医药专家的药方调配了方剂销售,不仅受到华人欢迎,不少意大利人也购买服用。

仝小林院士在武汉抗疫一线

中西医本质上“殊途同归”

在这次疫情中,中医药的疗效,让世界多国都寄望于它,人们开始重新认识中医药的价值。“中西医结合”也成为了此次疫情应对中的一个关键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3月初的数据显示,全国中医药参与救治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6万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通过一线临床观察发现,通过中西医结合,轻症患者胸闷等不适症状消失较快,重症患者治疗周期缩短。可以说,中医药早介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疗法,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在广东省中医医疗队进驻的湖北省中西结合医院,重症的转化率只有2%多一点,在中医药整体接管的江夏方舱医院,累计收治的398名患者中没有一例转成重症。“抗非”英雄、广东省中医医疗队队长张忠德用疗效说话,“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效果很好,我们收治的病例中,绝大部分都能从危重转重症,再由重症转轻症”。

武汉江夏方舱医院院内的“流动应急智能中药房”

79岁仍坚持在诊疗一线的全国名中医张静生说,中西医的思路方向不同,但这次在本质上是“殊途同归”。

他分析说,治疗新冠肺炎,西医是从微观入手,从分子水平直接干涉人体的生理和代谢,治疗方式注重药物开发。但这次疫情期间,因为没有特效药和疫苗,西医是以支持治疗为主,最终依靠患者免疫力痊愈。

中医则是从宏观入手,并不为病毒所困扰,而是通过中药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调动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实现治愈。因此,在提升免疫力这一点上,西医和中医这次在治疗上,其实是殊途同归。

应对疫情,别有门户之见,不必一争短长

不过,一场战“疫”也再次引爆网络上“中医粉”和“中医黑”之间的论战。而即使在医疗界内部,“中西医优势之争”也时有发生。有极力贬低中医的声音,也有“神化”中医的声音,甚至有人提出,中西医“打擂台”,各自收治病人,将疗效做对比。

治病救人,是人类与病魔的比赛,却从不应该是人类与人类的“比赛”。

张伯礼说,疫情当前,争论谁强没有意义。在这场战“疫”中,中医和西医合作紧密。特别是在重症病人的抢救过程中,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但是有时,辅助也起关键作用。

他举例说,有的重症病人氧合水平较低,血氧饱和度波动,在这种情况下,注射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服独参汤,一两天后,病人的血氧饱和度逐渐稳定,再过几天,氧合水平好转,表明器官组织可以得到足够的氧气,病人就此有了转机。这样的例子在抗疫一线有很多。

张伯礼评价,中医在这次战“疫”中,轻症完美拿下,重症力挽狂澜;但西医的检测、生命支持手段,中医不具备。所以,适合中医的疾患中医上,适合西医的病症西医上,无所谓长短。能够挽救病人的生命,才是共同的目的。

72岁的张伯礼,是这次武汉抗役一线最年长的“战士”。他对于中西医谁更强,不作简单结论,而强调“中医西医各有长处,优势互补”、“能救命才是最重要的”,不仅客观通达,更是医者仁心。

媒体的一些公开报道,也印证了张伯礼中西医“优势互补”的看法。

《湖南日报》3月5日报道了一个真实的案例。岳阳市一位1岁半男童,确诊新冠肺炎,哭闹不止,无法输液,因此成了湖南省首例纯中药治疗的出院患者。中医专家调配了中药配方颗粒,少量频服,三剂后,孩子不咳也不吐了。此后又两次调整方药,2月20日,这名湖南省年龄最小的患者笑着出院了。

香港商报3月7日报道,有重症患者小气道堵塞严重,不便插管,无法用西医方法吸痰;而中医采用药物化痰,效果明显,可改善肺部换气功能。西医对病症束手无策时,中医却往往能帮上忙。

中医药为何疗效比非典时更明显?

2003年非典时中医也曾介入,但似乎相比之下,这次中医药的疗效更加明显。为什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创院院长张其成表示,非典时期,中医药介入较晚,且大多仅为辅助治疗。而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医药从治疗初期就全面介入,关口前移,在某些地方甚至成为主力军。比如武汉16家方舱医院收治的7600多位患者,基本做到中医治疗全覆盖。

而这次中西医联手非常好,首要原因是源自高层决策,强力推动中医药进入治疗程序。

1月25日,中央抗疫之初就做出“坚持中西医结合”的部署,并且有“制度“”来保证实施:在大部分省市,必须有中医进驻定点医院,专家组也必须有中医专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在第一时间,派出由张伯礼、黄璐琦、仝小林三位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组建5批700多人国家中医医疗队进驻了武汉金银潭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雷神山医院等重点院区,并接管方舱医院,探索中医主导的诊疗模式。

江夏方舱医院 医护人员带领新冠肺炎患者习练八段锦

与此同时,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从第3版开始,推出并不断更新中医药治疗方案,促进了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

这些支持“中西医结合”,突出中医药优势的举措,力度前所未有,效果更令人对中医药刮目相看。正如张伯礼院士所说:“我们中国人应感到幸福,有两套医学保证健康。”

而当中医药随着中国专家和救援物资,一起走进全球多国战“疫”的一线,相信中国将向世界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