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医战新冠肺炎,开了这个药方
17年前,中医在抗击非典型肺炎中立下奇功。17年后,面对凶猛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广东中医,战“疫”正酣。
新冠肺炎隔离病区里的中药香正日渐浓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月17日,全国共有28个省市区的630多家中医院3100多名医生支援湖北,全国中医药参与救治的确诊病例共60107例,占比85.2%。
但在疫情初始,对于中医介入治疗的疑问却不少。“没有特效药,中医对新冠肺炎有用吗?”
“对于中药,刚开始我是拒绝的。”一名50岁的女患者坦言。在她看来,中药需要长期服用才能见效,当时她已经住院多时,对中药不抱希望。但张忠德对此信心十足。17年前,他在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救治病人中感染非典,死里逃生;17年后,他身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第二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队长,深入武汉临床一线,探索中医抗“疫”方案。中医治疗瘟疫有数千年历史,2003年广东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取得“病死率全球最低、抢救成功率全球最高”的战果,疗效得到世界卫生组织认可。面对至今仍有许多未解谜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该如何入手?到一线去,唯有到病人中去找答案。网上流传着一张张忠德除夕夜出征的照片。其实,早在1月19日晚,张忠德就飞赴北京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专家会议,着手制定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1月22日,回到广州的张忠德,通过远程会诊,与数十位专家开会到凌晨两三点,形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1月23日,张忠德再次接到电话,于除夕夜赶往武汉临床一线。“病人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你的宝贵财富。”在张忠德看来,诊疗方案的制定与修改依据必须来源临床一线实践。“深入临床,接触患者,为患者制定最佳的诊疗方案,是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事。”在武汉接诊100多个病例后,张忠德的思路渐趋明朗——核心病机以湿毒热为主、部分有寒,明代名医吴又可治疗瘟疫的名方“达原饮”和汉代医圣张仲景的经方“麻杏石甘汤”大有可为,“热盛”的则加一些清热解毒药,辅以八段锦、耳穴贴敷等传统疗法和外治法。在他带领下,这一套中医药诊疗“组合拳”,效果显著。截至2月16日12时,国家援助湖北第二支中医医疗队广东团队累计收治124例,其中重症94例,危重症22例,累计症状改善110例,出院21例,22例符合出院标准转至缓冲病房的患者。2月1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介绍,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老百姓对中医药有种迫切需求,根据临床调查,重症患者有80%愿意接受中医药治疗,轻症患者有90%愿意接受中医药干预,隔离的患者也希望中医药早期介入。
2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来自广东中医的“肺炎一号方”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开“点赞”。
而“肺炎一号方”的出炉,正阐释了何为“广东速度”。由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谭行华在温病学说指导下制定的这一药方,包含金银花、连翘等16味药,可“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益气养阴”。临床应用“肺炎一号方”中西医结合治疗50例新冠肺炎轻症病例,经1周观察,实验组所有患者体温恢复正常,50%咳嗽症状消失,52.4%咽痛症状消失,69.6%乏力症状消失,无一例患者转重症,对比单纯使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实验组疗效明显。